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同时测定蓝莓中镁、铁、锌的方法。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处理样品,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蓝莓中镁、铁、锌含量,观察分析该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和回收率。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蓝莓中镁、铁、锌含量分别为55.77、2.331、1.413mg/kg,精密度为2.04%~4.82%;镁、铁、锌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2%~99.6%、97.4%~106.1%、100.9%~106.1%。结论使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同时测定蓝莓等果蔬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效率高。

  • 标签: 连续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法 蓝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奶粉中钙含量的方法。方法改进国标中氧化镧溶液浓度,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该方法在2.0~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3,检出限为0.36μg/ml,回收率在94.4%~100.5%之间。结论本方法简单易操作,重复性及回收率较好,适用于奶粉中钙的测定。

  • 标签: 微波消解 氧化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标和ELISA检测HCV结果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输血前HCV抗体筛检的866例对象,所有待检血清均采用酶联ELISA和金标进行初筛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金标干扰因素多,假阳性率高;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理想,干扰因素少。结论HCV初筛检测是保证结果准确的首要关键,应结合临床情况两种方法进行互补性应用。

  • 标签: 金标法 ELISA法 HCV 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650例体检和门诊病人分别进行ELISA法语GICA检测HBSAg。结果ELISA检测HBSAg后,阳性例数为69例,阳性率为10.63%,GICA检测HBSAg后,阳性例数为64例,阳性率为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92.8%,GICA灵敏度为88.4%,特异性为91.6%,ELISA与GICA法相较,灵敏度较高,特异性无明显差异。结论ELISA与GICA检测HBSAg均有良好的效果,ELISA灵敏度较高适合常规检测,GICA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普查筛查。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中药真伪,掺假对临床使用药效有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以下中药伪品及掺假,要认真区分鉴别,方法简便准确,值得推广。

  • 标签: 伪品 掺假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完成对碳酸钙中镉的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按照药典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中标准加入,对含量检测中的各个检测环节的测量不确定的分量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并进一步得出含量测定测量不确定。结果计算出各个分量的测量不确定度,得出影响含量测定测量不确定的主要分量,并给出含量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碳酸钙中镉含量测定的实验中拟合标准曲线的斜率和重复性实验是影响结果的主要分量,其含量的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4.6%(k=2)。

  • 标签: 测量不确定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标准加入法 碳酸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BsAg检测的胶体金与ELISA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38例患者,采用ELISA检测HBsAg阳性标本,根据S/OD值,将其分为A、B、C、D四组,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ELISA检测438例HBsAg阳性标本,其中A组(1.0≤S/OD≤6.9)38例,胶体金检测出3例,检出率为7.89%;B组(6.9<S/OD≤12.8)40例;C组(12.8<S/OD≤25.0)350例,D组(>25.0)10例,胶体金均全部检测出,两组方法检测A组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ELISA比胶体金检测HBsAg的灵敏度高,且具有较高特异性,由于胶体金容易造成漏检,因此ELISA比胶体金更适用于临床检测HBsAg。

  • 标签: HBsAg检测 胶体金法 ELISA法
  • 简介:摘要HIV抗体常用的初筛方法有金标层析和ELISA。由于ELISA对仪器设备、工作环境、实验人员要求相对较高,操作程序复杂,检测时间较长,给实验室操作带来诸多不便,而金标层析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方便,不需要贵重仪器等优点用来进行HIV抗体初筛。但在工作中发现有时因金标层析HIV抗体初筛结果与确认结果不符会引起就诊者猜疑的现象,因此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对用两种方法检测HIV抗体初筛阳性的结果与确认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金标层析与ELISA检测HIV抗体的优缺点,为合理选择实验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HIV抗体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水介质、凝聚胺及微柱凝胶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与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730人次,通过凝聚胺与盐水介质对这些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对患者实施交叉配血后,通过微柱凝胶对可疑标本与阳性标本实施配血,并进行复查对比。结果730名交叉配血患者中,2名患者存在供血者的不完全抗体,而且盐水介质并没有将其不规则抗体查出来,微柱凝胶与凝聚胺所检测出的不完全抗体者有2名,最终属于恶性肿瘤患者与红细胞浓度过高的患者。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盐水介质具有比较差的敏感性,凝聚胺自动化性高,而且快速、简单,微柱凝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安全性以及更强的实用性。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盐水介质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技术(ECLIA)检测乙肝五项的结果差异。方法分别用ELISA和ECLIA法测定107例乙肝病人血清标本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用阴性和阳性来表示,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于HBsAg、HBsAb、HBeAg、HBeAb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对于HBcAb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CLIA检测灵敏度可能高于ELISA,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尽量采用ECLIA检测乙肝五项。

  • 标签: 乙肝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技术
  • 简介:摘要个案和个案研究是围绕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病例来描述的一个临床情形,供护生回顾、分析、讨论和评判。对在未来的护理实践中能够为病人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个案法 个案研究法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的特异性。方法采用ELISA进行344例传染病筛查患者血清的检测,同时采用胶体金对同组患者进行测定作为对比。结果ELISA检测出抗HCV阳性率为4.07%(14/344),胶体金检测出阳性率为2.62%(9/344)。结论ELISA检测抗HCV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胶体金检测,但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在本次试验中并未能完全体现,仍需观察取证。

  • 标签: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胶体金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积血的常见病因及治疗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5例(142眼)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眼外伤1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16例,视网膜血管炎4例,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24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4例,视网膜动脉瘤2例。治疗后视力提高98眼(69.01%),不变27眼(19.01%),下降17眼(13.71%)。治疗前后视力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脱离及裂孔是玻璃体积血的主要病因。保守治疗及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玻璃体积血 病因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外伤所致的大量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非外伤所致的大量玻璃体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导致非外伤所致的大量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比较不同病因在患者年龄、性别中的发病率。结果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引起非外伤所致的大量玻璃体积血的主要病因;不同病因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的发病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引起非外伤所致的大量玻璃体积血的主要病因,且不同病因在不同年龄及性别的患者中的发病率不同。

  • 标签: 非外伤 大量玻璃体积血 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具体综述了中医药临床对于斑秃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斑秃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斑秃 治法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方法。方法对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内的护士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手术室的专科护理操作进行培训并竞赛,即各种手术体位摆放包括截石位,侧卧位和俯卧位的竞赛。结果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操作竞赛的实施有助于手术室护士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 操作竞赛 手术体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