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在献血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献血前进行ALT初筛,对照组在献血前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对比两组因单项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情况。结果观察组因单项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率为1.50%,低于对照组的8.50%,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ALT初筛,能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初筛 献血 血液报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价值。方法我血站2016年2月—2017年10月,共撷取血液采集者105例。按照随机平行方式分组,将105例血液采集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观察组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对照组经常规血液检查,对比两组血液采集者血液报废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复查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液报废率的数据对比为3.77%、15.38%,组间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比较,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和复查情况实行对比,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血站血液采集前,实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可控制血液报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推广价值。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快速检测 血站血液采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在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106例TS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结果TS患者与正常对照者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可能与抽动秽语综合征无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变异指数得分法(VIS)和临床化学能力对比试验(PT)两种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找出既适合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又符合我国基层乡镇卫生院实际的评价标准。方法收集某县17所乡镇卫生院的ALT检测现场调查结果,对其运用上述两种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7家乡镇卫生院实验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采用PT法合格率为70.6%,VIS法合格率达88.2%。结论VIS法和PT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合CLIA’88中PT可接受范围和CCV计分法,使两个标准合二为一,以CLIA’88的PT最大可接受范围限值确定为新CCV法的及格限,即确定新的CCV值为13.3,使用CCV法的计分法直观、传统的表示,这样两法合一,发挥各自的优点,并使两法的判断结果统一到一个标准上来,利于临床的解释和合理使用。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现场调查 VIS法 PT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北石首市城区私立幼儿园2012年春季学龄前儿童血红蛋白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状况。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884例学龄前儿童血常规和肝功能。用光学显微晶镜对贫血儿童的血涂片进行检查;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者于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一周后空腹重采血样复查肝功能。结果贫血儿童42例,贫血率2.23%,均为轻度,贫血儿童血涂片以小细胞低色素为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2例,为药物所致,异常率0.11%。结论我市城区私立幼儿园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低,无明显肝细胞受损情况,健康状况优良。

  • 标签: 石首市学龄前儿童 血红蛋白 贫血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异常率 健康 优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GST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前列腺癌组织及4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GSTP1的表达,分析GSTP1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GSTP1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为高表达,4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GSTP1表达率在高、中、低分化癌中分别为58.3%、20.0%、16.7%,呈下降趋势,2组GSTP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TP1表达缺失和4-HNE的高表达,可能在前列腺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四羟基壬烯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酰胺凝胶治疗炎症性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酰胺凝胶与盐酸克林霉素凝胶外用对比疗效。结果酰胺凝胶有效率76.09%,盐酸克林霉素凝胶有效率78.16%,两者差异性无显著性,P〉0.05。结论酰胺凝胶治疗炎症性寻常痤疮的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可做为治疗炎症性寻常痤疮抗生素的替代药物。

  • 标签: 烟酰胺凝胶盐酸克林霉素凝胶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碱性磷酸(ALP)的活性水平在死胎孕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测定100例正常孕妇晚孕血清中ALP的活性水平和100例妊娠至晚孕死胎孕妇血清中ALP的活性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血清中ALP明显高于死胎孕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P是孕期妇女很好的监测指标,检测血清ALP在正常孕妇中的活性水平,可以为妇女和胎儿的优生优育起到积极的临床作用,也是动态监测胎儿宫内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

  • 标签: 孕妇 碱性磷酸酶 死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晚期孕妇α-L岩藻糖苷(AFU),碱性磷酸(AL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试验组健康中晚期孕妇55例和健康非孕组60例,采用速率法和缓冲液法分别检测AFU,ALP,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晚期妊娠组血清AFU,ALP含量较非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随孕周的增加AFU,ALP的含量也加有所增加。结论AFU,ALP是孕妇和胎儿很好的监测指标,可作为孕妇在妊娠中晚期胎儿动态观察的依据。

  • 标签: 孕妇&alpha -L岩藻糖苷酶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方法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患者采用唑来磷酸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骨转移疼痛有效率85.70%(12/14)明显高于对照组64.30%(9/1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磷酸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联合化疗唑来磷酸 肺癌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2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骨转移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唑来磷酸治疗,化疗3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及疼痛缓解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止痛有效率为80.56%,对照组为58.82%,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有所缓解,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唑来磷酸 肺癌骨转移 化疗
  • 简介:摘要压力超负荷不仅使心肌细胞肥大,同时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多种神经体液因子如ET、AngⅡ、醛固酮等含量升高,一方面维持心功能,另一方面成为刺激因素和介导因素,激活分子间的信号传递而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并最终发展成心力衰竭。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或对钙离子敏感性增强是外界刺激和/或内在功能缺陷所致心肌肥大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些体液因子作用的共同特征都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而与之密切相关的钙调神经磷酸(calcincurin,CaN)信号转导系统,在机体信号传递网络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心肌重构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尽管临床上人们很早就认识了心肌重构,但直到近几年人们对心肌重构的分子机制才开始有所认识。虽然致心肌重构的各种刺激因素不同,但是心肌重构的分子机制却相似,即心肌细胞体积增大、蛋白合成增加、心肌成纤维细胞肥大增殖、心肌细胞坏死及凋亡。心肌细胞上存在着大量的受体,它们接受外界信息物质,把细胞外信号转导到细胞内,同时启动了信号转导通路,最后诱导或抑制新的蛋白质合成或是促进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而致心肌重构。钙调神经磷酸(CaN)引起心肌重构的信号转导通路与心肌重构的发生紧密联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碱性磷酸(ALP)的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108例甲亢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按病程长短及甲亢严重程度分组,分别测定血清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素(TSH)、碱性磷酸(ALP),分析甲状腺功能与碱性磷酸的关系。结果重度甲亢组与中度、轻度甲亢组比较FT3、FT4、ALP均有显著性异常﹙P<0.05﹚,TSH两组相差不大﹙P>0.05﹚,病程长组与病程短组比较FT3、FT4、ALP亦有显著性异常﹙P﹤0.05﹚。结论甲亢程度越重、病程越长ALP的值越高,说明甲状腺激素与ALP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碱性磷酸酶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骨源性碱性磷酸(BALP)和骨密度检测,对治疗小儿佝偻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5000例儿童进行骨密度检测仪检测骨密度及BALP的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价值。结果5000例患者中BALP正常人数为2335人,占46.7%,BALP可疑数值人数为2199人,占44%,BALP异常人数为466人,占9.3%,可疑数值人数和异常人数占总人数的53.3%。各年龄段BALP异常人数以0-1岁年龄段最高,位居第二的是1-2岁年龄段。骨密度检验结果与BALP检验结果的比较,286例患者随机病例同时检测BALP和骨密度,56例BALP数值偏低(BALP≤175U/L)者中,骨密度偏低(Z<-1.0)的患者数为0,骨密度数值正常(-1.0≤Z<0)者为24例,占42.9%,骨密度良数值良好(Z≥0)者为32例,占57.1%。89例BALP正常者(BALP175-200U/L)骨密度偏低患者为11例,占12.4%。141例BALP可疑者或者偏高者(BALP≥225U/L)骨密度偏低者70例,占49.6%。结论BALP检验数值可以作为小儿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指标,低值BALP对骨密度是否良好和正常具有较强的预见值。

  • 标签: BALP 骨密度 佝偻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在佝偻病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对2012年1月至12月来我院就诊的163例临床初筛发现夜惊、多汗等症状的0岁~6岁患儿的标本进行检测。分别以BALP≥250U/L和BALP≥300为诊断界限值,与简易诊断进行比较。结果163例中,BALP<200μ/L有3人,占总受检人数1.8%;BALP250~300μ/L19人,占受检人数11.7%;200~250μ/L有141人,占受检人数86.5%,BALP>300μ/L0人。结论提高了诊断质量,有利于佝偻病的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灵敏指标。

  • 标签: 佝偻病 骨碱性磷酸酶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1月到2012年11月收治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6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唑来磷酸联合治疗,1次/20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骨转移灶控制效果及血钙和碱性磷酸值。结果观察组有11例患者完全缓解,对照组有8例患者部分缓解,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钙、碱性磷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确切,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唑来磷酸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碱性磷酸染色对于胸腹水脱落细胞良恶性的鉴别效果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并且对同期收治的30例非恶性疾病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胸腹水脱落细胞进行碱性磷酸染色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胸腹水脱落细胞碱性磷酸染色中有13例(43.33%)同时可见单个散在及成团脱落细胞呈不同程度阳性;而非恶性组中只有2例(6.67%)患者可见单个散在脱落细胞呈阳性,并且其阳性程度比较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于胸腹水脱落细胞良恶性鉴别采用碱性磷酸染色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此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碱性磷酸酶染色 胸腹水脱落细胞 良恶性 鉴别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型碱性磷酸(BALP)检测在儿童缺钙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碱性磷酸检测的300例儿童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末梢血清BALP测定法对于所有儿童的BAL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00例儿童中,钙营养缺乏总检出率为53.67%(161/300),其中轻度缺乏89例(29.67%,89/300),中度缺乏47例(15.67%,47/300),重度缺乏25例(8.33%,25/300);男性儿童与女性儿童在钙营养缺乏程度之间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P检测具有用血量少、效率高、准确率高、安全方便等优势,对儿童缺钙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 儿童 缺钙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