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分娩人数对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各50例,观察组(瘢痕子宫妊娠)中8例为阴道试产成功者,并将其分组为观察A组,42例为再次剖宫产孕妇,将其分为观察B组;也为50例。结果观察组中,A、B两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组与对照组A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组与对照组B组产妇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研究数据表明,瘢痕子宫分娩再次剖宫产可能会对产妇造成一些并发症,临床上应当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产,避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 标签: 瘢痕子宫 影响 妊娠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骨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骨转移肿瘤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B组和C组各自3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方式治疗;B组患者采用超分割方式治疗;C组患者采用大剂量低分割的方式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放射治疗1周后,三组不同分割方式的止痛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放射结束后,三组不同分割方式的止痛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为骨转移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肿瘤程度实施对应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大剂量低分割放疗的特征是止痛率高且疗效快,但是在放疗结束后与其他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分割方式 放射治疗 骨转移肿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细菌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胆道疾病患者294例胆汁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胆汁中检出两种菌混合感染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呈上升趋势。经验性治疗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建议选用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建议联合氨基糖甙类治疗。

  • 标签: 胆道感染 胆汁 细菌 耐药率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致力于完善一种受思想控制的计算机光标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已取得了迄今为止最好的结果,并且正向制造出一种瘫痪人士能使用的版本前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学龄前弱视儿童弱视程度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诊断弱视儿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53家幼儿园12567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4年3月21日至2015年3月21日期间,使用美国WelchAllyn筛查仪进行视力筛查,对视力低常者进行斜视检查、散瞳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并对儿童弱视程度的分布情况进行探讨。结果12567名学龄前儿童中,共有1382例儿童存在弱视情况,弱视发生率为11.00%;1382例弱视儿童中,共包括806例屈光不正、36例斜视、15例形觉剥夺及525例屈光参差,分别占总比的58.50%、2.50%、1.00%和38.00%。结论学龄前儿童发生弱视的概率较高,常见的弱视类型包括屈光不正、斜视、形觉剥夺屈光参差,故应对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加以重视,定期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

  • 标签: 学龄前 弱视 程度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地区献血者MN及P血型系统表型和基因频率分布。方法微量板法检测672名献血者红细胞上MN、P血型抗原,根据红细胞凝集与否判定被检者MN及P血型表型。结果MN表型332例,占49.40%,M表型195例,占29.02%,N表型145例,占21.58%,基因频率M为0.5372,N为0.4628;P1型235例,占34.97%,P2型437例,占65.03%,基因频率P1为0.1936,P2为0.8064。结论本地区MN血型的表型分布规律为MN﹥M﹥N,P血型中P2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P1型。MN、P血型表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值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 标签: 献血人群 MN血型 P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分布特征,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73名医务人员并进行率的分析。结果73名医务人员暴露中,其中护士占65.75%、实习护士占2.73%、助产士占2.73%、临床医师占23.28%、麻醉师占4.10%、检验师占1.37%。结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为护士,高危科室为外科系统,高危暴露源为乙肝;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意识,可有效防止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高危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临床用药指导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6251例临床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入选病例采集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大便、伤口分泌物、脑脊液等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6251例儿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现状。结果1.病原学检测阳性的病例共1023例(检出阳性率16.3%),1023例儿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占37.30%,革兰阴性菌占37.30%,真菌占11.72%。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儿科住院患者的主要感染病原菌,需加强注意。

  • 标签: 儿科 住院 感染病原菌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年龄分布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及制定防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l2月就诊的患者9521例,利用PCR技术对生殖道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标志物进行检测,根据年龄分为6组,并针对各组阳性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研究CT-DNA总异常检出1031人,异常检出率10.8%,小于等于20岁年龄组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为21~25岁年龄组,各年龄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年轻化,20岁及以下人群发病率最高,应当受到临床及保健医生重视,并且加大宣传教育及相关知识的普及。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 年龄分布 分泌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0株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情况。结果60株大肠埃希菌的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88.25%);其次是脓/分泌物(6.80%)。以ICU(15株)、急诊科(8株)、消化内科(11株)、普外科(10株)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及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较为敏感,其中最敏感的是亚胺培南78.66%。结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液标本和ICU病房,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官渡区辖区内医院及社区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为本地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官渡区辖区内医院及社区医院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的各类临床标本所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08株,对其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598份各类临床标本,共分离获得肺炎克雷伯菌408株,其在痰液标本中检出最多,264株占64.7%;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分别占61.1%和18.5%。36.0%分离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结论监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官渡区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手术病理分布特征,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早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胃癌手术患者的分布特征,并将165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手术)和对照组(开腹手术),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四年间胃癌手术患者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夏季发病率最高,但与其他季节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年龄≤40岁的患者(P<0.05),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患者(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个数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在发病季节、性别分布、年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均为治疗胃癌患者的有效方法,但微创手术的痛苦更小,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胃癌 手术病例 分布特征 微创治疗技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的一种常用并且比较重要的检测指标,广泛用于各种类型贫血的鉴别诊断。脑卒中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死因之一,也是致残的首要原因。由于RDW的检测方法快捷方便,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监测,更好的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将对RDW与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方法选择综合医院出现医院感染的18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神经外科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普通外科、保健医疗部和血液科;所有1858例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167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为69.43%,革兰阳性菌占27.22%,真菌占3.3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均具有较高耐药性,只有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对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更低。结论综合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病原菌相关监测工作,强化细菌消毒等预防措施,并且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

  • 标签: 综合医院 医院感染 病原菌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医医院2013-2015年临床分离的212株铜绿假单胞菌引起临床感染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合肥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分离的21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97.3%来自于住院病人,75.5%分离于呼吸道标本中。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8.3%,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0.8%,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15%以上,详细见表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控制医院耐药菌感染的流行。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病原菌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分布的特点以及制剂设计的研究。方法利用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具有的不同分特点,分析制剂的研究设计。结果制剂设计得到的被动靶向性、表面抗体或配基修饰的主动靶向性以及表面修饰技术的长循环性,其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作用时间以及体内靶向定位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改变微粒所带电荷的阳离子脂质体还提高了对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结论利用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不同分特点进行的制剂设计,其被动靶向性、主动靶向性、长循环性以及阳离子脂质体,均对药物的治疗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微粒给药系统 体内分布 制剂 靶向
  • 简介:摘要秋季腹泻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急性腹泻病,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疾病。患儿的年龄集中在6个月~3岁,在各国的发病率均很高,且在发展中国家,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致死率也是极为引人侧目的。婴幼儿秋季腹泻在中医中被归为“泄泻”的范畴,中医药在长期治疗此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好的医疗效果。本文就婴幼儿秋季腹泻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获得了不错的成就,现作出以下报告。

  • 标签: 婴幼儿 秋季腹泻 中医症型 分布规律 相关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41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我院不同科室收集的标本中分离的4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41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院内各个科室,其中老年病科检出率最高,占36.59%,内科和肿瘤科检出率最低,且在痰液中检出率最高,占65.85%。鲍曼不动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结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多分布在老年病科,且在痰液中检出率最高,对多种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性。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2014年全部医院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体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体173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29株(65.26%),革兰阳性菌438株(25.32%),真菌148株(8.55%);大肠埃希菌(362株,20.92%)、肺炎克雷伯菌(231株,13.3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1株,9.31%)、铜绿假单胞菌(131株,7.57%)、鲍曼不动杆菌(130株,7.51%)、居前5位。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普遍对青霉素类耐药,应重视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和防控。

  • 标签: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6~2015年我地区志贺菌属、型分布、生化特性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将我地区2006~2015年收集的经常规分离方法初步鉴定为志贺菌属的菌株486株进行研究,均进行分离、纯培养,然后实施二十种生化试验,根据生化结果选取符合的菌株,实施血清鉴定,确定最终结果,然后实施药敏试验,总结志贺菌属、型分布、生化特性及其耐药情况。结果486株初步鉴定为志贺菌属的菌株最终确定为志贺菌属425株,其中以福氏志贺菌最多,其次为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迟缓发酵蔗糖较多,全部确定的425株中则有88株迟缓分解蔗糖,宋内志贺菌基本无分解蔗糖,但分解乳糖与蔗糖,鲍氏志贺菌中4型不分解甘露醇较多;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志贺菌主要对痢特灵、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及红霉素作用强,敏感率均不低于85%。结论志贺菌属有自身的型分布、生化特性及耐药特点,应加强研究,以便为临床预防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志贺菌属 型分布 生化特性 耐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