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土曲霉3.04072(Aspergillusterreus3.04072)次生代谢产物对α-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多种柱层析技术从土曲霉A.terreus3.04072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得到6个次生代谢产物,并以Acarbose为阳性对照药,对所得单体化合物测定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体外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5和6均具有较强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是0.542,0.409,0.282和1.086mM。结论本论文首次发现化合物5和6具有很强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

  • 标签: 土曲霉 次生代谢产物 &alpha -糖苷酶抑制活性 丁内酯 阿卡波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组多药耐药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病人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克雷伯菌属共2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将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株菌中19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株为变栖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或/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出率达80.0%。其中aac(3)-Ⅱ、aac(6’)-Ⅰb群、ant(3″)-Ⅰ、aph(3’)-Ⅰ、rmtB的检出分别为9株、12株、10株、5株、4株。并且在变栖克雷伯菌中发现了aac(6’)-Ⅰb-cr基因。结论本组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其产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变栖克雷伯菌中发现了aac(6’)-Ⅰb-cr基因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 标签: 克雷伯菌属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rRNA甲基化酶 多药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应用玻璃酸钠与羟糖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将60例白内障术后患者分成了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羟糖苷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例与8例,与对照组患者73.33%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93.33%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0.12±0.08)分和干眼症评分(0.41±0.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21±0.21)分和干眼症评分(1.39±0.54)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玻璃酸钠运用到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患者进一步的恢复健康,值得临床研究。

  • 标签: 白内障术后干眼 玻璃酸钠 羟糖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b(98.58±1.58)g/L、Hct(0.302±0.002)、SP(322.69±3.69)μg/L、治疗有效率97.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右旋糖苷铁 早产儿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常见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1号至2009年12月31号临床各科送检标本,采用美国德灵MicroScanWalkAway2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同时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定,分析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菌和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965株,2008年度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5.58%、60.15%、52.26%、40.94%、16.98%,11.21%。2009年度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8.08%、62.75%、56.96%、40.64%、20.68%,14.31%。临床分离的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对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结论各种药物耐药菌总数09年度比08年度有上升。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同,临床应加强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以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氨基耱苷类 耐药性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晚期孕妇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试验组健康中晚期孕妇55例和健康非孕组60例,采用速率法和缓冲液法分别检测AFU,ALP,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晚期妊娠组血清AFU,ALP含量较非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随孕周的增加AFU,ALP的含量也加有所增加。结论AFU,ALP是孕妇和胎儿很好的监测指标,可作为孕妇在妊娠中晚期胎儿动态观察的依据。

  • 标签: 孕妇&alpha -L岩藻糖苷酶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4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眼底荧光素造影术,分为A、B两组A组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71例;B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75例;同时选取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人群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分析各组之间α-L-岩藻糖苷酶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的α-L-岩藻糖苷酶明显高于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0.05);增生性、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两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含量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

  • 标签: &alpha -L- 岩藻糖苷酶 眼底荧光素造影 糖尿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外敷防治兔耳缘静脉化疗性静脉炎的作用,以及对静脉局部血清中bFGF及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8组,兔双耳均造模后药物外用干预,A组模型组,B组硫酸镁湿敷,C组新鲜马铃薯泥外敷,D1、D2组分别用0.5g浓度为100mg/kg及200mg/kgα-茄碱霜膏外涂,E1、E2组用0.5g浓度为100mg/kg及200mg/kgα-卡茄碱霜膏外涂,F组空白组。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取静脉穿刺点周围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标本血清中的bFGF及TNF-α表达水平。结果A组静脉炎症状严重,F组无静脉炎症状。与F组相比,A组血清中bFGF及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药物外用干预组血清中bFGF、TNF-α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D2组和E2组效果接近,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外敷能明显改善长春新碱致兔耳缘静脉化疗性静脉炎的局部症状,有效控制局部血清中bFGF和TNF-α表达水平。

  • 标签: 静脉炎 马铃薯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 外敷 预防
  • 简介:摘要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比较成熟的口服降糖药物,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内的各种α-葡萄糖苷酶,减慢淀粉类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从而使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减缓,降低餐后高血糖;通过调节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alph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型糖尿病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笔者对本院2011年第四季度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品种、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细菌耐药性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目的分析2011年第四季度我院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DD分析法与消耗金额统计法,并以“日用药金额”作药品费用高低的尺度,分析用药频度和药物费用。结果在用氨基糖苷类药物6种,消耗金额排序前3位是大观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结论我医院在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品种较少,用量较低,使用基本合理。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为氨基糖苷类临床使用主要药物。

  • 标签: 氨基糖苷类 使用分析 用药频度 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