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肝病毒性肝炎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病症,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导致肝脏炎症性病变,会对人体内的多个器官造成一定的损害,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因为这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比较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传播,一旦这种病毒进行了大规模的传播,就会造成严重的疾病。当前,这种病毒性肝炎的感染人群正在不断的增加,需要对这种病毒进行预防和控制,才都避免病毒的大规模传染。本文就乙肝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乙肝病毒性肝炎 预防控制措施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病毒性肝炎因其极强的传染性和危害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并且现代医学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研究发现,传统的藏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对藏医药对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和整理,综述近些年藏医药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希望为现代医学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藏医药 病毒性肝炎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板蓝根颗粒对不同急性病毒性咽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0例确诊的急性病毒性咽炎患者给予板蓝根颗粒冲剂治疗,2包/次,2次/天,连续服用5天,结果板蓝根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治疗有效率为85.71%,呼吸道腺病毒治疗有效率为97.37%,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的治疗有效率达100%;其中鼻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板蓝根颗粒治疗不同病毒性咽炎总体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板蓝根颗粒 急性病毒性咽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通治疗对重症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脑梗死99例,其中采用solitair取栓患者(64例),分为桥接组34例,直接取栓组30例,均采用急诊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通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重症脑梗死标准剂量静脉溶栓组35例。比较三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桥接组和直接取栓组治疗后24h、7dNHISS评分和30dMRS评分均显著优于静溶组。三组24h、48h颅内出血发生率,30d病死率评估安全性,直接取栓组出血率、病死率低于另外两组,显示安全。结论Solitaire支架取栓血管通治疗大血管闭塞性重症脑梗死短期疗效及预后均好于静脉溶栓,但桥接还是直接取栓尚有争议,直接取栓安全性可能更高。

  • 标签: 静脉溶栓 支架取栓 重症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缺血灌注(IR)损伤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最近研究证实mROS的生成与缺血期琥珀酸的蓄积相关。本文综述柠檬酸循环(CAC)中间体琥珀酸在缺血期蓄积后,如何通过线粒体反向电子传递驱动线粒体复合物Ⅰ促使mROS的生成,造成氧化损伤,从而通过调控琥珀酸的蓄积和代谢,减少mROS的生成,进而寻找治疗IR损伤的新靶标。

  • 标签: IR损伤 琥珀酸蓄积 mROS 线粒体复合物Ⅰ 反向电子传递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择从2015年9月-2018年2月于我院中进行生产的孕妇80例,依照患者是否为瘢痕子宫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的40例为经阴道自然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而对照组的40例为经阴道自然分娩的非瘢痕子宫产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产妇分娩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长。结果研究组的40例为经阴道自然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分娩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长与对照组的40例为经阴道自然分娩的非瘢痕子宫产妇,通过对比两组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也可经阴道自然分娩。但要高度重视各种安全因素,减少产妇疼痛。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孕 经阴道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意义。方法将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妇科及产科治疗的8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不同程度病毒性肝病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ALT、AST、TBiL、CHE、GL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LB、A/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AST、TBiL、CHE、GLO、ALB、A/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PA、LAP水平低于急性肝炎,而ADA高于急性肝炎(P<0.05)。结论ALT、AST、TBiL、CHE等常规生化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病毒性肝炎,而PA、LAP和ADA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指标 检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在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与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中的检测结果,为诺如病毒提供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本次的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我中心进行就诊的肠胃炎患者120例,将其分别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和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检测。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为检测金标准,对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进行评价,对其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和准确率进行计算。结果两种检测结果中有48例患者的结果均为阳性,60例患者的结果均为阴性。通过对其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和准确率计算,其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对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检测的灵敏度为87.27%,特异性为92.31%,准确率为90.0%。结论使用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能够快速有效的对诺如病毒胃肠炎进行检测。

  • 标签: 诺如病毒 胃肠炎 检测
  • 简介:摘要鼻咽癌是恶性肿瘤的一种,主要发生在鼻咽腔的顶部以及侧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在发病之后,会出现听力下降、鼻塞、涕中带血、头痛等临床症状,通过调查发现,鼻咽癌与EB病毒之间的联系紧密,人体在感染病毒时,在多种特异性抗原介导的作用下,很有可能会发展成鼻咽癌。所以现阶段针对鼻咽癌的高危人群需要筛查EB病毒抗体,在其基础上应用病毒相关疫苗、过继性免疫治疗等手段,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情况。基于此,本文主要对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诊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为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EB病毒感染 鼻咽癌 诊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且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6.54±2.05d)显著少于对照组(8.86±2.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系统护理 小儿轮状病毒 肠炎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病毒与护肝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间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用药治疗后,其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后,能明显改善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促进肝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还原性谷胱甘肽 病毒性肝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共88例(支架数为134个)。均给予冠脉血管造影检查和64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具体诊断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和可信度,两种方法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64层螺旋CT检查对于直径在3mm以上的支架所具有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关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狭窄的诊断,应用64层螺旋CT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支架 再狭窄 评价
  • 简介:摘要众多相关研究得出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与宫颈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对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与人乳头瘤病毒的病原学进行概述,然后对现阶段临床常见HPV疫苗进行描述。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为分对照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3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和病症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较对照组(77.78%)高,实验组脱水纠正时间、止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治疗中,葡萄糖酸锌可促进病情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葡萄糖酸锌 脱水纠正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瘤病毒SV40、BKV及JCV在健康人群外周血白细胞中的感染率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健康成人的多瘤病毒SV40-DNA、BKV-DNA及JCV-DNA血液标本各1000例,并统计分析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中多瘤病毒SV40、BKV及JCV的检出率。结果健康成人中SV40-DNA、BKV-DNA、JCV-DNA血液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3.5%、57.2%、32.1%,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瘤病毒SV40、BKV及JCV在健康成人血液标本中存在较高的感染率,证实了PBLs是多瘤病毒在体内的潜伏细胞及传播载体,应加强对多瘤病毒条件致病性的认识,积极防治、减少多瘤病毒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

  • 标签: 多瘤病毒SV40 BKV及JCV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到我方医院接受抗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35例)与B组(35例),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并对比评价。结果B组患者依从性为91.43%,明显高于A组80.00%(P<0.05)。结论对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进而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随机从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中抽取27例纳入到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健康者27例纳入对照组,均接受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分析比较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异型淋巴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滴度巨细胞病毒异型淋巴细胞比低滴度巨细胞病毒异型淋巴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患儿发病后,异型淋巴细胞指标增高,但与巨细胞病毒滴度无关系。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异型 淋巴细胞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腺病毒肺炎患者中采取重组人干扰素a2b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入的40例腺病毒肺炎患者涉及的数据,以随机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将吸入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的设为参照组(n=20),将重组人干扰素a2b雾化吸入治疗设为实验组(n=20),对两组临床疗效实施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啰音改善时间、咳嗽改善时间、喘憋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重组人干扰素a2b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腺病毒肺炎患者中可缩短退热时间,促使尽早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2b 腺病毒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选择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对脱机拔管后插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ARDS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两组在脱机拔管后分别予以常规吸氧、加温加湿高流量吸氧装置供氧,对两组插管率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插管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3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可显著降低ARDS患者脱机拔管后插管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脱机拔管 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 再插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根据上述患者治疗6个月后HPV转阴情况将其分为A组(转阴)、B组(未转阴),分别为132例、28例,并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资料,采取多、单因素分析法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HPV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文研究中,160例患者,HPV转阴、未转阴分别为132例、28例,使用避孕套、性伴侣少及病理结果阴性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较多,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转阴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转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