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尝试使用贝剂联合吹治疗压疮,其优点不但在于护理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很好操作,而且对患者来说,治疗周期短,见效快,也相对经济实惠,容易接受,因此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压疮 贝复剂 吹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20例HIE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治疗,1次/日,10天为一疗程,一般1-4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一周以上。结果痊愈98例、占82%,显效18例、占15%,有效3例、占2%,无效1例、占1%,总有效率达99%。结论高压治疗HIE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意识恢复、减少、终止惊厥、改善肌张力等疗效显著。新生儿的脑发育处于极度旺盛时期,故高压治疗得越早,越有利于受损脑细胞的再生。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治疗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选择窒息后64例HIE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高压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治疗HIE新生儿有明显临床治疗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治疗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高压治疗。结果18例患儿按照医嘱完成高压治疗疗程,2例患儿未按照医嘱完成高压治疗疗程。结论实施高压治疗能使患儿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高压氧 缺血缺氧性脑病 护理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窒息所致的脑损害,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或新生儿期以后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及智能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脑组织可以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破坏大量的神经细胞,高压可阻断因缺氧而产生的自由基的途径,阻止自由基对神经系统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系统结构的目的,近年来,我院儿科对住院确诊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高压(HBO)辅助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对高压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16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探求高压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和护理措施,以促进患儿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新生儿HIE 高压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高压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6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加用高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NBNA评分情况以及头颅CT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三疗程呼的CT值情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高压治疗的效果显著,方法安全便捷,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肺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机械通气患者血气的影响和意义。方法试验纳入80例患者,前瞻性自身对照,将4种浓度肺张组合(A组浓度为30%,B组为40%,C组为50%,D组为60%)以随机顺序依次实施予各患者。监测肺张(RM)前(T0)及RM后5min(T1)、1h(T2)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RM后5min各组患者PaO2大于张前水平(P<0.05),RM后1h,A组PaO2恢复到张前水平,B、C、D组仍大于张前水平(P<0.05)。RM后,4组PaCO2和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8,P>0.05;F=0.39,P>0.05)。结论RM可改善ARDS患者和,采用至多40%浓度RM在维持RM效果的同时,避免了高浓度氧气的吸入对肺的损伤。

  • 标签: 肺复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血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高压疗联合神经节苷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给予参照组高压疗,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NBNA评分。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参照组(80.0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NBN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中,高压疗与神经节苷脂联合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高压氧疗 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肝纤维化是持续慢性肝损伤引起的可逆性疾病。肝纤维化组织中一直伴随缺氧,且缺氧能促进发展进程。为了了解缺氧促进肝纤维化的机制,指导用药治疗,文中从炎症、血管生成以及表观遗传学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肝纤维化 炎症 血管生成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以缺氧为代表的多种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肝脏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缺氧极为敏感,高原缺氧环境下出现肝脏损伤较为常见。本文就高原缺氧环境、肝细胞血供及代谢以及缺氧可能导致的肝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高原 缺氧 肝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机体或细胞内低氧是许多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了解EPO/EPOR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能对缺血缺氧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持续低氧条件下,机体供不足,使组织缺氧,逐渐影响靶器官的功能。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低氧环境刺激使EPO生成增加,与EPOR结合后共同介导缺血缺氧条件下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为组织细胞提供充足的和能量,减轻低氧对机体的损伤。本文就EPO/EPOR对缺氧组织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 标签: EPO EPOR 缺血缺氧性疾病 缺血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6例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氧性肝炎主要发生在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急性低血压疾病基础上;所有患者监测到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均急剧升高,并随病情好转迅速恢复,60.6%患者的AST/ALT≥1,病死率为43.9%。结论缺氧性肝炎具有可逆性的极度增高的肝脏酶学改变的特征,其治疗和顸后与原发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

  • 标签: 缺氧性肝炎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肥胖时,脂肪细胞体积肥大,供应相对减少,最终会使脂肪组织局部缺氧。当脂肪细胞肥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死亡进而引起巨噬细胞吞噬,最终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同时缺氧会导致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进而引起纤维化,而慢性炎症反应也会加剧纤维化的产生。

  • 标签: 脂肪组织 缺氧 炎症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综合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80例在病情稳定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首先采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小儿随访6个月,经过观察,治疗组随访3月与随访6月时的CDCC平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高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神经行为发育,同时提高预后智力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 高压氧
  • 简介:摘要肺间质纤维化(PF)是一种病因不清、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缺乏有效性,预后较差,平均寿命约为初次诊断后2~3年1-2。肺纤维化过程中一直伴有慢性缺氧缺氧引起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相对过度的表达,从而导致肺缺氧血管收缩和血管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其发展加重了PF病情进展,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低氧促进或者加重肺纤维化的机制至今还没有定论,本文查阅大量文献,就低氧致肺纤维化表型改变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成纤维细胞 细胞缺氧 HIF-1&alpha &alpha -SM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暹罗鳄鱼肉的耐缺氧作用。方法小鼠分六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鳄肉、对照组分别给予猪肉及鱼肉、空白组,观察小鼠体重,血象,常压及亚硝酸钠中毒小鼠耐缺氧实验。结果鳄鱼肉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暹罗鳄鱼肉具有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作用。

  • 标签: 暹罗鳄鱼肉 耐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吸入浓度对剖宫产新生儿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产科在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空气(A)组和氧气(0)组,记录麻醉前及从吸氧到娩出时间段的母体动脉血气值、SOD和LPO值;以及胎儿首次呼吸前的脐动、静脉血气和LPO、SOD值,分析不同吸入浓度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母体术中及娩出时血P02及脐静脉血P02氧气(0)组明显高于空气(A)组(P<0.01);胎儿娩出时母体动脉及脐静脉LPO值氧气组均明显高于空气(A)组(P<0.05);但SOD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实施剖宫产期间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改善新生儿的合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的平衡。

  • 标签: 氧浓度 剖宫产 氧合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吸烟有害健康,但戒烟成功率却很低。本课题旨在分析戒烟成功与吸的影响因素,为寻求戒烟的人群提供一些帮助。方法随访51例主动戒烟人群和30例呼吸内科门诊就诊已戒烟成功者,对其基本信息、戒烟史、戒烟动机等进行调查,分析戒烟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51例到戒烟门诊寻求帮助的吸烟者中,失访5例,剩余46例。剩余的46例中,戒烟成功3人、成功率6.52%,43人吸,吸率93.48%。3例戒烟成功者中,有2例是因为已患疾病,占66.67%。43例吸者中,吸原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14例、社交应酬12例、烟瘾发作8例,分别占32.55%、27.91%、18.6%。而30例到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戒烟成功者中,戒烟成功最主要原因是感到身体不适12例,占40%,其次为已患疾病11例,占36.67%。结论虽然戒烟成功率低,吸率高,但只要有戒烟愿望,戒烟还是能够成功的。本次调查发现患病后戒烟成功率高,但戒烟时机还需健康时戒。

  • 标签: 戒烟 吸烟 复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