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肥胖婴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早给予干预,促进婴儿健康成长。方法选取2016年1月—6月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妇幼保健所体检诊断为肥胖的婴儿47名为肥胖组,随机选取正常体重组47名,收集身长、体重、骨密度、血25羟维生素D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骨密度、25羟维生素D降低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婴儿较正常体重婴儿更易发生维生素D营养缺乏,应加强补充。

  • 标签: 肥胖 骨密度 25羟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以2017年1月—5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全科·老年病区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符合调查标准的422例老年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2.1%,不同年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总的比率为19.2%,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4%,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结论老年患者中有较高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但营养支持比率较低,且不合理的营养支持普遍存在。

  • 标签: 老年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肝硬化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因此在临床种需对该类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提供临床的营养支持方案干预尤为重要。营养支持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干预分支,且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贯穿作用,本文研究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可提高对于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认知度,合理的采取营养支持干预,可对患者的痛苦进行缓解,将其生存期进行延长。

  • 标签: 营养不良 肝硬化 营养支持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120例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探究组与对比组,均为60例。分别在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状况。结果对比组的术前1d、术后10d营养水平显著优于对对比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长期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现患水平及营养风险进行评估。方法主要通过回顾调查方法对70例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营养不良水平状况和膳食摄入分析;对可能影响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70例长期住院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15例,占21.4%。贫血及低清蛋白血症平均发生率分别为41.4%(29/70)及55.7%(39/70)。营养不良病人的能量、蛋白质及大多数微量营养素摄入量显著低于营养状况良好者(P<0.05),感染及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增加。结论住院老年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贫血、低清蛋白血症患病率较高,营养不良对临床结局有不良影响。

  • 标签: 长期住院 营养不良 营养评价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就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医学基础课程而言,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提问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医学基础课中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

  • 标签: 医学基础课 学生 提问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肠外营养(TPN)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TPN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我院2013年6月7日的188份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对于TPN的使用上热量供给、营养成分配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我院TPN的使用上还需进行改进,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TPN给药,避免TPN的滥用、错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内容。方法将38例胃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甲组;同时将另36例胃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外营养的患者作为乙组。两组的护理方式都相同。对比两组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总结护理内容。结果两组相比,以甲组的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结论对全胃切除患者而言,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效果更好。无论是肠内营养还是肠外营养护理都应以心理护理、管道护理、营养液输注护理、病情观察为主。

  • 标签: 全胃切除 早期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危重症病患的营养支持工作中实施早期(24h内)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128例危重症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64例为在进入ICU48h后接受肠内营养的对照组,64例为在进入ICU24h内就接受肠内营养的实验组,分析比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救护效果。结果治疗14d后,实验组病患人血白蛋白水平为(32.43±6.32)g/L,和对照组的(27.46±4.55)g/L相比显著较高(P<0.05);而实验组病患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以及ICU入住时间分别为(73.16±8.16)h、(14.54±8.60)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9.69%(51/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ICU重的危重症病患营养支持工作中采取早期肠内(24h内)营养可有效改善病患营养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好,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危重症 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 住院时间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肝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营养干预临床效果。方法67例肝癌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分组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营养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4%(32/35)、11.4%(4/35);71.9%(23/32)、37.5%(12/32);此外,观察组的KPS评分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体力恢复更好(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采用实施针对性护理和营养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体力的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营养支持 肝癌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康,红星四场医院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便于预防和治疗,现将我院2005~2012年收治的146例分析如下

  • 标签: 小儿 营养不良 预防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营养科带教过程中应用病例分析模式进行教学的优势。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实习的2017级预防医学本科实习生中,选取50名同学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讲解的授课模式,实验组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的同时,加入临床病例分析及讨论。两组同学在接受不同章节授课时,均由同一组任课教师进行授课。实习结束时对比两组同学的分数、对课堂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同学课堂随堂练习成绩平均达到(88.75±12.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62±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11.56)分VS(69.53±1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对于实验组的授课方式满意度达到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1;P<0.05)。结论营养科带教过程中,应用病例分析模式进行教学的优势明显,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 标签: 营养科 病例分析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区社区居民膳食摄入情况,为制定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对某市随机抽取的6个社区共180户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人群能量、蛋白质摄入为推荐摄入量的80%左右,碳水化合物为RNI的56%,脂肪超过RNI约40%。VitB6、叶酸低于RNI的20%,VitC、VitA、核黄素、硫胺素低于RNI的60%,烟酸符合RNI标准,VitE超过RNI约40%。钙摄入不足RNI的52%,锌、钾、硒、镁、铁、铜摄入在RNI的75%以上,钠分别超过RNI156%。结论本次调查人群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入不足,脂肪摄入过量;绝大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B族和钙摄入不足。

  • 标签: 营养 膳食摄入 推荐摄入量(RNI)
  • 简介:摘要孕妇的营养状况与膳食搭配不仅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出生后的健康情况,而且直接关系到其成年后对于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孕妇临床护理经验,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当前孕妇营养知识水平与行为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孕妇健康状况的提升以及相关护理活动带来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 标签: 孕妇 营养知识水平 行为状况 观点和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围手术期胃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治疗患者30例肠内营养技持的实施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营养状况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短。结论术前用胃肠外营养,术后启用胃肠内营养;术前胃肠外营养,术后短期胃肠外营养再过渡到胃肠内营养;术前胃肠内营养,术后短期胃肠外营养并过渡到胃肠内营养。为获得较满意的手术治疗的效果,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应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胃肠手术期 肠内营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临床分析,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更好的资料。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在2013年2月到7月期间内的60例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60例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60例儿童患者中,有34例儿童患有轻度贫血,15例儿童患有中度贫血,有11例儿童患有重度贫血。其中0.5岁(6个月)到1岁的儿童有28例,1岁到2岁贫血儿童患者有13例,2到3岁的儿童患者有17例。并对所有的患儿都展开了问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儿童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情况、贫血状况以及病史等进行调查,最后将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与儿童的病因以及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析1。结论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应该要加强对儿童饮食的指导,并且要定期的做好检查工作,从而做好贫血的预防工作。

  • 标签: 儿童 缺铁性贫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6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结果联合营养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肠外营养组(P<0.05),并发症两者相似,疗效满意。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应用于大肠癌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 标签: 结直肠癌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及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小儿营养不良患儿92例分两组,常规干预组给予常规指导;保健干预组加强保健干预。就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体重、Hb、SI水平和营养不良纠正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保健干预组营养不良纠正效果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干预前两组体重、Hb、SI水平相似,P>0.05。保健干预组患儿干预后体重、Hb、SI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小儿营养不良给予有效保健方法可改善机体营养水平,增加体重,纠正疾病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保健方法 临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