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院是患者的生存希望,患者是医院的发展动力,然而,近年来,由于医疗机构、媒体等各方面的原因,医患之间的关系不断的恶化,医患纠纷也逐渐的增多。本文就医患纠纷形成原因做出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医患纠纷的防范对策与防范措施,本文也做出了一定的概述。

  • 标签: 医患纠纷 医务人员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简写PICC)堵塞的形成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63例PICC置管患者中19例发生导管堵塞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均与患者处于肿瘤晚期,PICC置管前患者D-二聚体升高有关。结论PICC置管患者导管堵塞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有关。

  • 标签: PICC 导管堵塞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长时间不恰当的网络使用导致对网络的耐受、戒断反应、持续的上网欲望及行为失控现象,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造成损害,达到成瘾程度。网络成瘾是一种新型的心理障碍,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成瘾 形成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后形成皮下血肿的原因,探讨皮下血肿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0月大连市街头4个献血屋3035名献血员发生皮下血肿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个不同的采血地点都有不同人数的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其血肿发生率分别为4.93﹪、4.63﹪、4.84﹪和5.42﹪,平均发生率为4.98﹪。讨论分析皮下血肿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按压的方法不当;2.护士穿刺方法不当,穿刺技术不当和盲目性穿刺;3.献血者对按压针眼不重视。4.献血后24小时内上臂剧烈运动或提重物。基于以上形成皮下血肿的原因,我们应当加强对献血者采血后的宣教,强化保护血管的意识;提高采血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杜绝粗暴穿刺和盲目穿刺,保证“一针见血”;根据献血者血管的不同特征,采血者应指导献血者使用正确的按压方法;指导献血者在24小时内避免上臂剧烈运动或提重物,防止穿刺处血管重新破裂引起出血,形成皮下血肿;告知24小时注意事项,预防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皮下血肿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22例妇产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探讨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2例妇产科手术的术式及手术时间、患者年龄、患病季节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手术术式的选择、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等都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结论早期的预防和术后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妇科手术 静脉血栓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及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62例,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一疗程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与平均住院时均优于常规组,即*P<0.05,**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预作用。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9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和心血管病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预防与护理。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住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2例,进行病例分析与总结。结果通过对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有效地减少了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具有多重危险并发症,采用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结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ICC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预防PICC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其并发症发生,减轻病员痛苦,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PICC 相关性静脉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将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命为实验组,其他为对照组,分析形成血栓原因。结果两组患者在收缩压等上的差异有意义。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时,要跟踪血栓形成原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形成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栓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形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随机挑选40例,对该40例患者的患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后采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使患者的内瘘血管得到疏通,改善血流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结论针对血栓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形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因为患者的血液黏度较浓、存在低血压现象、包扎过紧以及在进行内瘘穿刺的过程操作不当等。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以后,能够使患者的血栓得到改善,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 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生活不能自理、卧床的患者需要长期带留置导尿管,进而形成尿垢,导致尿管堵塞不通,出现尿潴留,严重者会出现肾衰竭,从而大大降低了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带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尿垢形成原因、预防的常用方法及膀胱冲洗方法,并建议选择有针对性的药品及物理方法进行干预。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尿垢 原因 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留置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89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行PICC置管后发生15例上肢静脉血栓(UEVT)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后,13例UEVT患者经彩超检查血栓完全消失,无需拔管,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予以拔除PICC管,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行PICC化疗过程中UEVT的形成与PICC管直接相关,也与乳腺癌本身有无转移、药物治疗及患者活动度有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防止UEVT的发生。

  • 标签: PICC管 乳腺癌 UEVT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合并窦道形成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合并窦道形成复杂性脊柱结核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分析再次复发率和复发原因。结果30例患者手术情况较好,再次复发率26.67%;复发原因主要为伴有其他结核的情况、脊柱稳定性重建不佳、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不规范化疗、耐药结核菌株等。结论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治疗较为复杂,引起复发的因素较多,需确保病灶被彻底清除,实施规范化疗,稳定重建脊柱才能确保治疗成功。

  • 标签: 合并窦道 脊柱结核 复发性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及临床特点,对有效预防动脉内瘘血管血栓形成提出建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均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其中有33例CRF患者为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观察组),87例为未形成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对照组),观察分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的女性占比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其超滤量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穿刺血肿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RF血液透析患者极易受过度超滤、穿刺不当、血压过低因素的影响,显著增大血栓形成风险,临床上需注意适度超滤、恰当穿刺、有效控制血压,防止血栓形成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化疗期间,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5例行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及时给予抗凝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均能早期再通,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乳腺癌患者行化疗过程中,行PICC置管的上肢肢体形成深静脉血栓,其原因与患者自身凝血功能以及预防DVT的护理有关。通过使用抗凝药物,观察其效果和并发症,使血栓形成的深静脉尽快复通,化疗得以继续进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建议普及B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减少穿刺次数,避免DVT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 PICC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的病人1750例术后并发桡动脉血栓的原因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穿刺成功1709例(98.00%),穿刺失败41例(0.23%),穿刺失败者改用肱动脉或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在住院期间并发桡动脉血栓的患者有17例,占0.01%,其血栓形成原因与术后桡动脉痉挛、术后穿刺局部出血导致压迫时间的延长以及术前、术中肝素的用量和手术前后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安全有效,桡动脉血栓形成极少。通过术前认真评估、术后及时观察恰当的护理,17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亚健康状态,也就是中医看来阴阳失调、阳气不足并且不健康的状态,在当今社会中,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在不断扩大,人们的体质状况令人堪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方面,我们需要从造成现代人阳虚体质的原因着手,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以达到防亚健康于未发的目的。另外,阳气主导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我们还需针对“阳气”展开讨论,从而寻找到更好的方法,以帮助人体功能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摆脱亚健康。

  • 标签: 亚健康阳气现代人体质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三门峡地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和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thrombosisST)的发生率。急性血栓在24h小时发生,亚急性血栓在30天内、一年或者超过一年发生。方法所有患者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或者不稳定心绞痛,所有患者病情是PCI术适应症,无禁忌症。均在介入中心行PCI治疗。结果全部1386个行PCI术患者中,有19个(1.3%)有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4个人(21%)植入DES,15人(79%)植入BMS。4个人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5个人有亚急性血栓形成,8个人有晚期血栓形成。同时9个病人有糖尿病,8个病人有高血压。结论三门峡地区在我们介入中心植入DES的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与国际上报道的人数相似。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病人当中几乎一半患有糖尿病。倍受医生关注的是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DES偏高于BMS。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摘要眼是形成视觉的重要器官。人体自外界摄取信息的85%以上来自眼的观察,故将眼和脑、手并称为人体的三大智力器官。人眼是如何将外界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最终形成视觉的?下面就视觉形成的解剖学基础和生理功能、成像原理作一些基本的探讨。

  • 标签: 视觉 形成基础 成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