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眼是形成视觉的重要器官。人体自外界摄取信息的85%以上来自眼的观察,故将眼和脑、手并称为人体的三大智力器官。人眼是如何将外界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最终形成视觉的?下面就视觉形成的解剖学基础和生理功能、成像原理作一些基本的探讨。

  • 标签: 视觉 形成基础 成像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将75例烧伤患者分成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瘢痕的形成率。结果研究组瘢痕形成率为5.26%,对照组为24.32%,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烧伤患者瘢痕的形成,值得在临床的开展。

  • 标签: 护理干预 烧伤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切除术后形成胆道结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抽取我院63例胃切除术后并发胆结石患者设为观察组,抽取26例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胆囊指标变化并进行因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胆囊空腹容积明显增大,胃切除手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者占78.9%,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者占68.6%。胆结石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与对照组比较存有明显差异。结论胃切除术后胆结石发病率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胃切除手术导致胆道动力学的改变,引起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是术后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胃切除术 胆结石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与炎症反应、基质失衡、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联系,最近,内质网应激在不稳定斑块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不稳定斑块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深入了解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

  • 标签: 不稳定斑块 形成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对于此组病例患者进行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密切的临床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中医学认为“冬着单衣者”不怕冷的成因,大约有禀赋特性,运动锻炼、药物增温、病理反应等多方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发掘、验证、研究,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更好的适应自然的阴阳变化。

  • 标签: 冬季 不怕冷 成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后形成皮下血肿的原因,探讨皮下血肿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0月大连市街头4个献血屋3035名献血员发生皮下血肿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个不同的采血地点都有不同人数的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其血肿发生率分别为4.93﹪、4.63﹪、4.84﹪和5.42﹪,平均发生率为4.98﹪。讨论分析皮下血肿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按压的方法不当;2.护士穿刺方法不当,穿刺技术不当和盲目性穿刺;3.献血者对按压针眼不重视。4.献血后24小时内上臂剧烈运动或提重物。基于以上形成皮下血肿的原因,我们应当加强对献血者采血后的宣教,强化保护血管的意识;提高采血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杜绝粗暴穿刺和盲目穿刺,保证“一针见血”;根据献血者血管的不同特征,采血者应指导献血者使用正确的按压方法;指导献血者在24小时内避免上臂剧烈运动或提重物,防止穿刺处血管重新破裂引起出血,形成皮下血肿;告知24小时注意事项,预防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皮下血肿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后,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溃烂及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及麻醉术后卧床牵引制动使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临床医护人员可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对预防DVT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对我院2007至2012年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肝硬化(LC)并发PVT形成住院患者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0至65岁,平均(48.2±9.0)岁。肝硬化病因,大多数是病毒性肝炎后(12例,75%),有脾切除史13例,住院主要原因腹痛3例,予溶栓治疗后病情好转;消化道出血1例;腹水16例,原发性腹膜炎14例。血栓形在后2年内死亡4例,其中3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的主要表是腹痛、消化道出血、腹水。血栓形在后1年内死亡率32.35%。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结果单左侧20例,单右侧6例,双侧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

  • 标签: 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我科对2008—2010年收治的18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18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肺、脑栓塞等并发症,静脉复通,下肢局部水肿消退。住院费用降低,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循证护理使所制定的护理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增加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满足病患对现代医疗、现代护理的更高标准要求。同时,为护士的学习、工作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指明了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向。

  • 标签: 循证护理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创伤致死人群中,创伤性颅脑损伤占到将近一半。在合并多系统损伤致死病人中,75%存在颅脑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小腿深静脉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我科一名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于2013年3月11日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其病因、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颅脑创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9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和心血管病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98例足月孕头位胎头吸引分娩助产的初产妇运用间歇抽吸的办法形成负压进行配合,以总结此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全组行胎头吸引术的产妇可减少胎儿头皮损伤,头皮血肿及颅内出血,表明间歇抽吸形成的负压可以减少对胎儿的损害。

  • 标签: 胎头吸引 间歇性 负压 胎儿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