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生物传感发展迅速。从新技术和新材料方面介绍了传感针、DNA传感、纳米传感、生物芯片等几种新型生物传感的结构与特点,并阐述了生物传感在空间生命科学、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检测 发酵 生化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肠杆菌是一种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的一种细菌,同时也是在人类以及动物的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条件下,大肠杆菌通常不致病,同时能够起到抑制住肠道中病原体以及其他致病菌繁殖的作用。但是对于大量的大肠杆菌而言,会成为致病菌,并且引起人类以及动物腹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对于细菌检测的技术显得极为重要。文章讨论了结合纳米技术的细菌检测分子生物传感的实现方法。

  • 标签: 纳米技术 细菌检测 分子生物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术后实施脑脊液引流的方法及护理。方法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接监护仪对脑脊液的压力实时监测,以指导释放脑脊液的量及速度。结果6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应用一次性压力传感行脑脊液引流患者,无下肢肌力或感觉减退、截瘫、下肢轻瘫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无颈抵抗或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中枢感染症状。结论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能够及时调整引流脑脊液的量,安全有效的降低脑脊液高压对脊髓的损伤,维持脊髓的灌注压;因其整个系统实时处于完全无菌密闭状态,故减少了脑脊液与外界接触暴露的机会,能够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从而起到保护脊髓的作用,促进术后脊髓缺血损伤的恢复,有效降低术后截瘫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 主动脉夹层术后 脑脊液引流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大脑感知技术,可以通过读取脑信号驱使光标在虚拟键盘上移动,从而实现文字输入。动物实验显示,相比于这类技术的早期版本,新技术可将猴子的打字速度提高至每分钟12个单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厚皮原位移植修复全头皮撕脱伤的疗效体会。方法对10例全头皮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一期愈合7例;3例颅骨外露处皮片坏死,经换药后生长肉芽组织后再Ⅱ期刃厚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2年,修复的头皮区皮片成活良好,效果满意。结论中厚皮片原位移植修复完全头皮撕脱伤简便易行,皮片成活率高,值得推荐应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中厚皮原位移植 修复 全头皮撕脱伤
  • 简介:摘要目的显微镜下建立一种能很好模拟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方法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反复传5代形成实体瘤,显微镜下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块种植于裸小鼠胃壁,建立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16个,观察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电镜下观察肿瘤超微结构。结果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16/16),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14/16),肝转移发生率为75%(12/16),腹水形成率为12.5%(2/16)。结论显微镜下建立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成功率高,且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和生物学活性。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细胞 原位移植 疾病模型 裸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90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44眼),给予同侧眼上方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观察组40例(46眼),给予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30眼,显效13眼,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复发3例,3眼,占6.5%,一年复发4例,5眼,占10.9%,观察组半年及一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操作相对简单,疗效显著,且患者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术 疗效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L”型切口对比传统跟骨外侧“L”型切口两种方法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位移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骨位移骨折患者74例88足,进行X线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患侧跟骨侧位、轴位和跟骨的冠状位、轴位和矢状位,Sanders分型Ⅱ型28足,Ⅲ型30足,Ⅳ型20足;坠落伤65足,交通事故伤23足,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47.2±7.3)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37人;实验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21例,45足;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9例,43足;实验组采用改良跟骨外侧“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复诊,对两组患者进行足踝功能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患足优良率81.4%,低于实验组的91.1%,发生创缘皮肤感染对照组、实验组各1例,对照组关节僵硬2例。两组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位移骨折术后足踝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传统“L”型切口方法。

  • 标签: 改良&ldquo L&rdquo 型切口 内固定 跟骨位移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CSI)在含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含脂病变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成像上的信号变化。结果30例含脂病变反相位与同相位像比较,呈全部或部分信号衰减。结论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可敏感地检测病变中的脂质成分,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 标签: 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 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脂肪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纳米的铜技术,支架采用钛合金材质,含有吲哚美辛药物,新型的宫内节育—宫喜环使用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观察研究对于自愿使用宫内节育包括宫喜环,TCU220,宫型环,吉妮环的育龄妇女各400例,对放置宫内节育的育龄妇女在术后的第一个月,第三个月,第六个月一年进行随访,对月经的日记卡进行记录,对临床中不同的主诉进行记录。结果在子宫内放置节育环后的第一、三、六个月,一年内,临床中各种节育对月经影响和上环后诉不适感带妊娠率比较。结论使用宫喜环实施避孕的临床效果发现,在上环后的不适感对月经影响,节育环脱落,带妊娠等方面都优于放置TCU220,宫型环,吉妮环的育龄妇女。

  • 标签: 新型宫内节育器 宫喜环 避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蒸汽灭菌安全控件对灭菌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压力蒸汽灭菌进行灭菌测试及对其安全控件进行保养维护,采用3M公司生物测试包分别测试保养前后灭菌效果,测试次数为60次,统计分析保养前后压力蒸汽灭菌各灭菌包放置位置中心高温持续情况。结果保养后压力蒸汽灭菌各灭菌包放置位置中心高温持续时间明显高于保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安全控件进行保养维护可有效提高灭菌灭菌包中心高温持续时间,提高灭菌效果,有利于保证灭菌物品的无菌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器 安全控件 灭菌效果 保养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妊娠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69例在我站行负压吸宫术的带妊娠对象的年龄、孕产次、人流史、宫颈情况、置时期、环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69例带妊娠者使用惰性金属单环而致带妊娠率最高,占68.12%年龄21-45岁、哺乳期置环及置环前3年内带妊娠的发生率较高。结论IUD的避孕效果与使用者的年龄、放置时间和环的种类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带器妊娠 发生率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RPE)配合固定矫治矫治骨性111类反合的疗效,探讨治疗骨性111类反合的有效方法。方法40名骨性111类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名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进行治疗,对照组20名患者单纯应用固定矫治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平均7周反合症状改善,对照组平均20周反合症状改善。结论采用前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治疗骨性111类错合,能够尽快改善反合症状,顺利进行下一步治疗,疗程缩短,是临床高效矫治骨性111类错合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前牵引器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骨性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多,雾化吸入后需要叩背排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叩背,既解决了病区无叩背机(或叩背机少)的问题,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患者感到舒适,更方便了护理工作。

  • 标签: 叩背器 叩背排痰 省力 舒适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