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皖西地区婚育青年的HBsAg携带,分析受调查群体13年前后HBsAg携带的变化。方法对婚育青年以健康体检的形式进行HBsAg普查;HBsAg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1)2000—2013年的HBsAg阳性随着年龄逐年下降;(2)男性、女性HBsAg阳性分另为8.30%、5.0%,男女总体HBsAg阳性6.65%。男、女两者有显著差异(X2=11.75,P<0.01)。结论分析可得出各年龄段HBsAg阳性有差异,年龄越大阳性越高的趋势,男女之间也存在差异。

  • 标签: HbsAg阳性率 婚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以及2011年4月—2012年4月两个时间段内进行临床检验的微生物标本18000份,按照微生物标本的类型进行分类,分类后采用细菌药敏分析仪检验标本的阳性。结果2010年4月—2011年4月内微生物标本的血培养、尿液、粪便、胸腹水、痰培养的检验阳性分别为7.64%、15.4%、1.1%、0.85%、34.88%;2011年4月—2012年4月微生物标本的血培养、尿液、粪便、胸腹水、痰培养的检验阳性分别为9.72%、19.2%、1.09%、2.4%、31.02%,两个时间段内的标本检验阳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时间段内的粪便标本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时间段内微生物标本的阳性的检验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流行病学信息,同时大大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大作用。

  • 标签: 标本微生物 检验 阳性率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实验结果。方法本次实验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以及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两个时间段所收集的共计20000份临床标本,包括大便标本、其他非呼吸道标本(如伤口分泌物、穿刺液、中段尿等)、血培养标本以及呼吸道标本四类,对比分析两个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的结果。结果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的结果,确定其主要原因,有助于各类疾病的预后分析和临床诊断。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检验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与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呼吸道系统标本为3474例,血液、腹腔水以及脑髓液的标本为2058例,其他非呼吸道的标本(如伤口分泌、穿刺以及中尿段)为1866例,粪便的标本358例。对两阶段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对可能引起阳性出现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1月—2010年11月该时间段内呼吸道系统标本,血培养的标本以及其他非呼吸道系统标本其检验阳性明显比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高(P<0.05);此外粪便标本两个时间段内的阳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院应构建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间有效地交流渠道,加强相关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高其操作水平,促进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精确化、规范化。

  • 标签: 不用时段 标本微生物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性质的痰液标本的涂阳检出,提高结核分支杆菌的检出水平。方法按照《结核病诊断实验室规程》中的萋尔-尼尔逊氏染色方法严格操作,并按镜检结果分级报告结果不同时间留取的痰标本与涂阳检出无明显差别,而送检痰标本的质量以及检验人制作涂片的痰膜厚薄、脱色效果均能影响结核分支杆菌检出

  • 标签: 结核菌 标本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钳取胃粘膜组织的部位、大小与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胃镜下钳取胃粘膜组织,以HP快速检测试纸检测HP菌,调查幽门螺杆菌的阳性检出;采取电话随访及病房追踪的方式,调查患者发生胃区不适、胃痛、胃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Ⅰ组钳取胃窦部小弯侧前壁,距幽门2-3厘米处组织;直径<2毫米。阳性73.5%,假阳性为0.6%,并发症发生为2%。Ⅱ组钳取胃部其他部位黏膜组织;直径>3毫米,阳性为59%,假阳性为2%,并发症发生为6%。结论选择正确的钳取部位、钳取合适的组织大小可提高HP阳性检出,减少假阳性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胃粘膜组织 大小 部位 胃出血 胃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140例HBsAg阳性孕妇根据乙肝携带状态分为大三阳组及小三阳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婴儿乙肝状态。结果乙肝大三阳孕妇体内HBV-DNA含量明显高于乙肝小三阳孕妇;新生儿乙肝感染大三阳组孕妇(19.14%)明显高于小三阳组孕妇(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大三阳孕妇体内HBV-DNA含量>105copy/mL时新生儿感染显著高于HBV-DNA<105copy/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乙肝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有关,孕妇血HBV-DNA含量越高,新生儿感染越高。对这类孕妇应加强阻断HBV病毒宫内传播,减少新生儿乙肝感染。

  • 标签: 乙肝 母婴传播 新生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检测甲状腺功能过程中存在假阳性的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了56例用TRFIA方法检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清标本,再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方法定量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清标本,进行比对试验,确定TRFIA方法的假阳性,并分析影响TRFIA方法出现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处理方法。结果TRFIA方法检测的5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清标本,分别送上级医院用贝克曼、雅培、罗氏、拜耳四个生产厂家的检测仪器进行复检后,52例仍为甲状腺功能亢进,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表明TRFIA法有89.6%的真阳性,有10.4%的假阳性,TRIFA与化学发光法两者符合为89.6%。结论TRFIA出现假阳性的影响因素除了方法学、试剂盒本身之外,还有标本处理、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以上多种因素会导致TRFIA法检测甲状腺功能出现假阳性,对可疑的临床症状不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血清标本,除了严格操作、做好质控外,一定要认真复测,最好采用不同厂家化学发光仪器进行复查,以排除方法学差异出现的假阳性结果。

  • 标签: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 甲状腺功能亢进 化学发光法(CLIA)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梅毒特异性抗体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采用TP-ELlSA分别检测500例老年患者及1576例中青年患者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再用梅毒螺旋体诊断试剂TPPA进行确诊。结果TP-ELISA法检测老年组梅毒抗体假阳性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疾病及检测方法是造成老年人梅毒抗体易产生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 标签: TP-ELISA 老年人 梅毒抗体假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至2009年在我院出生,且母亲为HBsAg阳性的儿童80例,对儿童的乙肝免疫情况、感染情况以及母乳喂养是否导致感染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均接受乙肝免疫,感染阻断为98.75%,母乳喂养儿童HBsAg阳性为0。结论儿童接种HBl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且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为“大三阳”有关,且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儿童HBV感染的机会。

  • 标签: 母亲HBsAg阳性 新生儿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本院胆道疾病患者细菌种类和药敏情况,得出结论本地区胆道系统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产ESBLs)多重耐药菌易见,不能靠经验用药,须依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

  • 标签: 胆道疾病 胆汁细菌培养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HIV是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毒携带者,因潜伏期长,无症状而难以发现.往往于急诊创伤后开展术前筛查时发现。由于AIDS的特殊性,致死性及不愈性,传染性,(1)患者往往应激心理重,出现怀疑,忛惧,否认,愤怒,依从性差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创伤的愈合。因而实施个性化护理,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加快患者病情的痊愈,减少及避免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是有效的护理措施。荔浦县人民医院外2科2009.9-2012.9收治急诊创伤合并HIV阳性患者21例,均实施了个性化护理,除一例重型颅脑外伤GSC评分3分患者于术后9日死亡外,其余创伤均治愈出院,无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及发生院内感染现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法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通过对ELISA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导致ELISA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有很多,试剂盒的因素、溶血标本的影响、标本离心等等。

  • 标签: ELISA HBsAg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DR开口-正位平片对颈椎病的“阳性”X线征与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读、统计316例患者选择摄影颈椎开口-正位及常规标准-侧位照片的“阳性”X线征像表现。结果开口位片组X线阳性(80.1%)。结论颈椎开口-正位片可充分显露环枢关节的变化,同时兼顾下段颈椎的显示,从而提高颈椎病的检出及诊断。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开口-正位照片 旋转移位 棘突偏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发病≤12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生存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6分钟步行法分别对上述两种冠脉再灌注疗法各33例AMI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对比。结果1.早期静脉溶栓成功+择期PCI与急诊PCI(发病≤3h)患者比较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早期静脉溶栓成功(发病≤3h)未行择期PCI的患者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比较,远期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优于PCI组,而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及病死均高于PCI组(P<0.05)。结论1.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择期PCI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疗效显著,与急诊PCI(发病≤3h)疗效相当。2.单纯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方面对比则各有利弊,需综合评价。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静脉溶栓 急诊冠脉介入 远期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针吸细胞病理学(FNAC)检查中被误诊为恶性肿瘤的7例良性疾病的细胞学特征,并总结误诊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此7例的FNAC资料及相关临床表现,观察其细胞学特点,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分别为毛母质瘤误诊为基底细胞癌,多形性脂肪瘤误诊为脂肪肉瘤,颈动脉体瘤误诊为腺癌,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癌,乳腺纤维腺瘤和不典型增生误诊为乳腺癌。结论做FNAC检查时须全面掌握疾病的细胞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 标签: 假阳性 针吸细胞病理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