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胸腔手术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0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术前做好心理疏导,术中配合医生,术后病情观察及对仪器设备养护等。结果105例胸腔积液待查患者通过胸膜活检后,明确诊断99例,确诊率达94%以上。结论胸腔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率高,且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恢复快。

  • 标签: 内科胸腔镜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孔胸腔术后不置胸腔引流管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单孔胸腔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传统置管患者比较不置管患者护理特点及护理中的配合。结果全组患者单孔胸腔术后不置胸管,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2小时发现胸腔积液增多,行闭式引流后排除进行性血胸,全组病例无二次手术止血,均快速康复出院。结论单孔胸腔术后不置管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下床活动时间早、康复更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优点,同时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团队严密精心中的护理配合为单孔胸腔术后不置管的实施增加了安全的医疗保障。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胸腔引流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总结、分析胸腔手术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配合与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对2016年选取的64例胸腔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和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患者的术前、术后焦虑;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监测及围手术期手术事故隐患发生率进行对比、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手术室护士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两手术患者术前30min和手术后第2天访视,实验组焦虑明显改善;手术患者测得脉搏和血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事故隐患率比较,实验组围手术期事故隐患率明显下降。因此,对胸腔手术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减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改善生命体征状况,降低围手术期事故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患者和家属的依从性,增加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体现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价值,提升了手术室护士的全面素质。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无缝隙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下肺叶切除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腔下肺叶切除术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7例,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术后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采纳和使用推广。

  • 标签: 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介绍了18例单孔全胸腔肺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手术时间100~230min,平均160min。无一例出现褥疮、皮肤破损及神经肌肉损伤。手术期间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准确得当的手术配合,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术中安全。

  • 标签: 单孔 胸腔镜 肺癌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胸腔下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配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选取其中的75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这75例患者在全麻下建立体外循环后胸壁戳3个孔,然后在胸腔下行手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完成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次选取的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不需要转心内直视手术,这7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是(124.6±17.9)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是(51.1±14.2)min,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是(32.1±12.3)min;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这75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有1例发生右侧气胸,经胸腔穿刺后愈合,有2例患者右腋下切口液化,延缓了患者伤口的愈合,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胸腔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胸腔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瘢痕小、切口相对隐蔽、符合患者的审美要求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胸腔镜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过程中,胸腔肺癌根治术的使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8月到2017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前些年常用的开胸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胸腔肺癌根治术对患者肺癌进行治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性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胸腔肺癌根治术的使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康复情况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超过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患者也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胸腔肺癌根治术对老年肺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临床治疗结果比较理想,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患者肺癌术后疾病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 标签: 老年 非小细胞 肺癌治疗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2例手汗症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42例手汗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双手转暖,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均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加强对行胸腔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的手汗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手汗症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全胸腔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本次研究我们抽取了20例全胸腔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手术的过程中进行护理配合,并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对。结果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指标变换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得出结论,患者采取全胸腔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同时结合了护理配合,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全胸腔镜 隔缺损修补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的64例行胸腔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8.91±9.67)min,住院时间为(7.03±1.52)d,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25%,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胸腔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预后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胸腔镜 小切口 肺大泡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胸腔治疗自发性气胸之后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胸腔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9)与实验组(n=29),将采取术后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55%对比参照组总有效率79.31%之间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在胸腔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护理依从性,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胸腔镜治疗 自发性气胸 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大泡患者施以胸腔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从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肺大泡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表法将60例肺大泡患者分成两组,即参照组(n=30)与研究组(n=30),对参照组肺大泡患者实施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干预措施,对研究组肺大泡患者实施胸腔手术治疗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肺大泡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肺大泡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与参照组相比,组间存在较大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胸腔手术治疗干预应用在肺大泡患者治疗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凭借着患者创伤小、疼痛轻、预后效果好等优势,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肺大泡 治疗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成功率(93.55%)、复发率(6.45%)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可行性高,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胸腔术的90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采用的是罗哌卡因,观察组患者行肋间神经阻滞采用的是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观察其术后的镇痛情况。结果术后4h、8h、12h观察组患者的镇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24h两组患者的镇痛评分没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腔术中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镇痛良好。

  • 标签: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肋间神经阻滞 胸腔镜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下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胸腔下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持续引流时间、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持续引流时间3.5±0.3d,卧床时间3.1±0.4d,抗生素使用时间4.5±0.5d,住院时间8.9±0.7d;对照组患者引流持续时间5.7±0.6d,卧床时间5.6±0.5d,抗生素使用时间6.8±0.7d,住院时间13.2±0.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下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持续引流时间、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胸腔积液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10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胸腔积液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系统护理 胸腔积液 并发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方法选用自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入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128例,随机分组,两组均行胸膜腔穿刺闭式引流腔内注射药物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UK,治疗三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病人引流量显著多于B组,A组病人胸膜厚度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UK胸腔注射对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佳,可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促进病人的肺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病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包裹性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我科收治的一例晚期胃癌合并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在治疗过程前后的观察与护理。通过在治疗前进行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缓解了患者紧张的情绪,改善了患者一般情况及营养状况;在胸腔积液置管治疗过程中注意配合医生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穿刺置管结束后询问病人的感受,监测生命体征。在每次引流胸腔积液的过程中仍有密切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带有胸腔引流管的病人在安全方面应更加加强,防止伤口感染、导管滑脱、患者跌倒等意外发生。患者经过治疗及优质护理后胸腔积液有所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胸腔导管持续引流是治疗恶性胸水的有效方法,同时严密病情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安全及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胃癌 胸腔积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引流管在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统计我科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共收治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58例,其中56例均给于全身化疗、胸腔积液引流、胸腔灌药治疗后病情稳定。另外2例因特殊原因导致治疗中途意外脱管。结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患者长时间携带引流袋,势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所以我们护理人员既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还要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各项告知工作,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以保证我们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 标签: 胸腔引流 恶性胸腔积液 肺癌晚期
  • 简介:摘要心脏外科主要负责心脏、大血管各种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术后需要常规放置各种排气、排液或者调压的引流管,目的是有效引流心包、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1。由于胸膜腔内具有特殊的负压结构,若护理不当,极易造成致命的危险。胸心外科作为胸腔闭式引管使用最多科室之一,因此,对其护理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必须更加熟练。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行心脏外科手术共1000例,下面对其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心脏外科 引流管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