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58例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为研究主体。对其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分析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结果158例患者中,伴有焦虑情绪者102例(64.56%),伴有抑郁者94例(59.49%)。其中,消化道肿瘤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77.27%,抑郁情绪发生率为68.18%;>51岁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78.13%,抑郁情绪发生率为65.63%;女性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79.73%,抑郁情绪发生率为74.32%;病程为1~10年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73.77%,抑郁情绪发生率为70.49%。与其他组别均有差异(P<0.05)。结论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常出现较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应得到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住院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系统症状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呼吸消化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常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改善情况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化系统改善情况及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及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功能性消化不良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组织与胚胎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正常机体的微细结构和功能,以及胚胎发生、发育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其内容繁琐、结构微细、概念抽象,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的医学人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能很好地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 标签: 组织学与胚胎学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经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在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分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密切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特征对病理组织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表现特征 病理组织学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疗效。方法从2016年5月开始从消化门诊筛查患者,截至2017年5月,入选对象180例,随机编号分组,三组各入选对象60例。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复方消化酶制剂、米曲菌胰酶片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1组完成研究56例,观察2组55例,对照组57例。观察1组愈显率高于观察2组、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控制率与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消化酶制剂特别是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疗效肯定。

  • 标签: 消化不良 消化酶制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试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止血和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系统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系统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积极寻求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PBL教学法是一种有学生与课堂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实践中,组织与胚胎由于专业性较强,教学难度较大。因而笔者认为应当在组织与胚芽的教学中引入PBL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组织与胚芽的教学质量。

  • 标签: PBL教学法 胚芽学 组织学
  • 简介:摘要探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影像特点与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3例组织证实为骨LCH典型病例的临床影像资料,对照,鉴别诊断。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CT平扫和MRI磁共振扫描。

  • 标签: 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 MRI CT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以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给予患者埃索美拉唑以及雷贝拉唑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经济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90例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46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第二组(44例)患者则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经济差异。结果第一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43%,第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82%,两组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且两组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且第一组的成本-效果比为2.06,第二组的成本-效果比为8.50。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以及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更具经济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雷贝拉唑 消化性溃疡 成本-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护理管理中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在躯体活动、睡眠情况、社会生活、精力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管理中,效果良好,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健康教育 护理管理 消化内科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A组和B组,45例每组。A组中西医结合治疗,B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止血情况及患者住院天数。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不良反应发生率(4.44%)、止血时间(28.61±5.20小时)、住院天数(4.20±1.01天)均优于B组(P<0.05)。结论与西医疗法相比,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经消化内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优质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去甲肾上腺素及云南白药治疗,实验组进行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无效患者为1例,所占比例4.0%,显效患者为10例,所占比例为40.0%,有效患者为14例,所占比例为56.0%。对照组患者无效患者为7例,所占比例28.0%,显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36.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较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以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计90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法,观察组患者以消化内镜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4.44%。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以消化内镜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化道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增多,使得影像的教学内容急剧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教学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ACS系统在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教学的改革、创新、完善提供了更为先进的载体。

  • 标签: 教学PACS系统 医学影像学见习 教学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消化内科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取医院急诊消化内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4例,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分别给予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15%(50/52)、84.62%(44/52),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92%(1/52)、5.77%(3/52),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消化内科治疗中,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科在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随机抽取80例。将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服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则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50%,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出现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年龄>60岁和NSAIDs服用情况是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及NSAIDs服用情况进行控制,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病,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癌症早期临床诊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并治疗的消化道癌症早期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内镜技术和消化内镜技术进行检查,对照组选用传统外科手术,研究组选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6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率是96.25%(P<0.05);对照组的消化道癌症早期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都远远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的消化道癌症早期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手术之后并发症的产生频率都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癌症早期治疗中,不仅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度,而且还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和治疗效果好。

  • 标签: 消化道 早癌 消化内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