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胎临床护理。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葡萄胎患者20例临床治疗期间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20例葡萄胎患者,一次清宫13例,二次清宫7例,预防性化疗6例,全子宫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葡萄胎患者,观察临床特点,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顺利渡过化疗期,可获得满意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葡萄胎 临床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的检测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30例患者的葡萄糖检测。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行葡萄糖检测,其中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7例,己糖激酶速率法5例,氧消耗率法6例,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12例,检测结果均正确。结论对患者行葡萄糖检测,可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葡萄糖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胎的诊断,正确治疗,以减少误诊。方法对葡萄胎入院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4例葡萄胎中单行刮宫术46例,刮宫+预防性化疗14例,全子宫切除+化疗4例,误诊7例,5例误诊为过期流产,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部分性葡萄胎误诊为双胎,宫内死胎2例做人工流产时发现为葡萄胎。无1例死亡。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子宫增大与孕周比较,血、尿β-HCG检测及B超检查是葡萄胎诊断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葡萄胎 临床症状与体征 B超检查 误诊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葡萄胎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良性葡萄胎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葡萄胎发病趋向年轻化,大部分有孕产史,停经后阴道流血及子宫异常增大结合超声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辅助检查是诊断葡萄胎的要点,治疗首选清宫术。结论良性葡萄胎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一经确诊应尽早行清宫术,术后需遵医嘱随访。

  • 标签: 葡萄胎 孕产史 阴道流血 清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胎临床护理方法措施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葡萄胎患者30例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临床治愈率为100%,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情绪稳定,观察临床特点,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可获得满意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葡萄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医院眼科在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40例及护理干预组(观察组)46例,观察组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给予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眼压、药物副作用、并发症的控制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视力提高程度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对葡萄膜炎患者在积极配合医生给予规范治疗的同时,进行仔细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明显提高患者视功能,减少药物副作用,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葡萄膜炎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前期即葡萄糖耐量受损者的焦虑、抑郁及述情障碍等精神状况,进而为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的心理评估提供可靠临床数据,同时对2型糖尿病早期筛查诊断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筛选葡萄糖耐量受损者(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62例,采用标准SDS、SAS、TAS-20及TCSQ量表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健康人群(常模)作对照。结果62例葡萄糖耐量受损者SDS、SAS、NC、TAS-20、TCSQ量表平均得分依次为(45.10±7.54)分、(44.45±4.36)分、(57.13±7.37)分、(31.74±4.52)分,分别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62例葡萄糖耐量受损者焦虑、抑郁及述情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0.97%、72.58%和79.01%。结论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述情障碍及消极应对方式,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相互影响,需要早期评估和干预;采用SAS、SDS、TAS-20及TCSQ量表实施心理测评能获得可靠结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受损 焦虑 抑郁 述情障碍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152例住院患者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导管等分离出的152株表皮葡萄球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MRSE菌株68株,检出率为44.74%;多重耐药菌98株,占64.47%。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多西环素的敏感率为100%;对利福平、阿米卡星、呋哺妥因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均高于80%。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最高,耐药率高于80%;对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结论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 标签: 表皮葡萄球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球菌属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所检查的葡萄球菌属感染患者31例,对其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实验室检验后,所有患者的样本中均存在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的实验室检验对病因的确定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结论同人类疾病相关的葡萄球菌属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头状葡萄球菌,其会导致化脓性感染及病毒性休克等。

  • 标签: 葡萄球菌属 检验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柏苦参片治疗心脏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心脏早搏患者2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00例与对照组80例,研究组用柏苦参片(处方组成柏子仁12g,苦参12g,郁金12g,煅磁石10g,黄连12g)。4片/次,1日三次,疗程为一个月。对照组用心律宁片,3片/次,1日三次,疗程为一个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取得总有效率为79.50%;对照组为61.25%,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早搏疗效比较,研究组取得总有效率为81.00%;对照组为63.75%,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柏苦参片治疗心脏早搏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早搏 柏子苦参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宜昌胡颓根的抑菌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药理活性。方法用纸片法和平板涂布法研究宜昌胡颓根的醇提物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抑菌实验显示宜昌胡颓根的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氏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结论经对宜昌胡颓根的药理作用进行初步研究,为下一步开发利用宜昌胡颓提供了研究基础。

  • 标签: 宜昌胡颓子 抑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烧伤患者4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0例烧伤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治愈27例,好转12例,死亡1例,无无感染和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病人疼痛缓解;病人未发生感染或感染被及时控制,创面逐渐修复;病人营养状况改善,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配合医护计划,情绪渐趋稳定;病人无并发症发生,或发生并发症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

  • 标签: 烧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苏子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为苏子软胶囊加常规西医治疗组,30例为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60天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脂均有显著改变,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优予对照组(P<0.05)。结论苏子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治愈率高,后遗症少。

  • 标签: 苏子油软胶囊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门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门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122例,按照是否给予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患者)与实验组(6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试验成功率、降低焦虑程度以及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试验成功率、焦虑程度以及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中给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安全感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门诊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儿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儿经治疗痊愈19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应用敏感抗菌素治疗,本病容易出现并发症,积极治疗并发症。

  • 标签: 儿童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抗菌素治疗
  • 简介:摘要孕早期孕妇TORCH-IgM检测对预防宫内感染和畸形胎儿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TORCH检测作为孕期常规检查项目,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TORCH 感染率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肝癌后期的患者应用栓塞微球联合碘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肝癌后期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碘化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栓塞微球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7d肝功能的改变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变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肝癌后期的治疗中应用栓塞球联合碘化对于肝功能改善与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可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栓塞微球 碘化油 肝癌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