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继发癫痫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35例脑血管继发癫痫患者,其中10例采用抗癫法治疗,12例采用抗胆碱治疗,13例采用针灸埋线治疗法。结果抗癫痫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0%,抗胆碱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3.3%,针灸埋线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1.7%。结论不同时期脑血管继发癫痫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总体情况下,针灸埋线在治疗继发性癫痫上疗效较好。

  • 标签: 脑血管病 继发癫痫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患者的院前急诊救治措施,探讨提高急性脑血管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总结21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108例,脑梗死78例,TIA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经院前救治后病情好转112例,稳定97例,恶化8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脑血管院前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院前急救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HBO)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ICVD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联合高压氧疗法,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应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16.28%),显效14例(32.56%),有效10(23.26%),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72.09%;应用常规疗法联合高压氧疗法的观察组,基本痊愈22例(51.16%),显效15例(34.88%),有效3例(6.98%),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高达93.02%。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更高,疗效情况更好,且P<0.05,X2=6.5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疗法治疗ICV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良好。应推广于临床。

  • 标签: HBO 疗法 ICVD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诊的156例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另外给予抗抑郁药治疗,2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之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P300、Barthel指数、认知障碍的患者例数和S100蛋白浓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在MMSE评分、HAMD评分、P300、Barthel指数、认知障碍的患者数和S100蛋白浓度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谵妄 痴呆 遗忘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抗抑郁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与血清铁蛋白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治。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体检的老年健康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为(306.16±169.24)ng?ml﹣1,明显高于对照组(169.98±128.29)ng?ml﹣1,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血清铁蛋白均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心血管患者诊治过程中检测血清铁蛋白有助于对患者进行诊治,并判断治疗效果,是一种较好的检测指标。

  • 标签: 老年心血管 心血管 血清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60例糖尿病人的下肢动脉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60例糖尿病人下肢动脉均不同程度的动存在动脉硬化,血管内膜粗糙不伴有斑块者12例,伴有斑块者48例。回声特征为强回声、低回声和混合回声等。本组血管管腔轻度狭窄者25例,中度狭窄者15例,重度狭窄者12例,完全闭塞者8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下肢血管变中诊断的价值较大,具有廉价、方便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值得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取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通过进行脑血管重建术治疗后对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脑部血流改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结果搭桥组与贴敷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均十分理想,搭桥组相对更好一些。结论脑血管重建术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流,尤其是对脑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预防卒中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重建术 脑血管疾病 搭桥术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脑血管的疾病的统称,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极高,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这几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不断上升,虽然近年在防治上有很大进展,但仍然是社会的巨大健康负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更优化的治疗手段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占有一定优势,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又是我国独有的特色治疗方法。

  • 标签: 中医结合 心脑血管疾病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收集血脑血管疾病患者3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安慰剂,观察组患者予以可溶性阿司匹林500mg/d,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加用30mg/d肠溶性阿司匹林。结果经过用药1年后,观察组的冠心病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正确合理地服用阿司匹林,到达有效的防治效果,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 防治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收集血脑血管疾病患者3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安慰剂,观察组患者予以可溶性阿司匹林500mg/d,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加用30mg/d肠溶性阿司匹林。结果经过用药1年后,观察组的冠心病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正确合理地服用阿司匹林,到达有效的防治效果,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 防治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将2010年4月到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进行临床资料观察,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状况。结果经过调查分析,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34例,4例是家族遗传,不合理饮食2例,经过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有38例,只有2例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尤其重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合理的治疗也能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抑制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和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中效果显著,提高了康复率,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老年 脑血管疾病 康复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性周围神经血管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糖尿性周围神经血管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分别以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由护理前的(55.2±8.3)分下降至(54.3±7.6)分,SDS评分由护理前的(55.4±7.3)分下降至(54.2±7.5)分;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由护理前的(55.6±8.2)分降低至(35.6±5.8)分,SDS评分由护理前的(55.7±7.2)分降低至(35.2±5.5)分,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12例对护理非常满意,17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实验组中,30例非常满意,9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性周围神经血管变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在临床护理中应普及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血管病变 护理干预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管患者经过中医治疗之后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5例心脑血管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措施。结果对2010年2月至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115例心脑血管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措施之后,79.16%的患者的症状已经得到了缓解;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有12.14%情况更加严重的患者;8.70%的患者由于入院时病情比较严重,护理的效果不明显而导致死亡。结论心脑血管人的病情比较危急,死亡率又很高。在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症和病情选择不同的中医护理的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死亡率,充分的发挥在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一些患有高血压、心脏、心肌梗塞、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上厕所时非常容易出现意外。首先,这些老年人在排便时容易发生猝死,这是因为当他们用力屏气排便时,其腹壁肌和膈肌强烈收缩,使腹压增高,心脏排血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也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造成猝死。其次,这些老年人如果蹲厕时间太久,站起时易造成大脑缺氧,甚至晕倒、发生脑血管意外。

  • 标签: 心脑血管意外 老年人 心脑血管疾病 心肌耗氧量 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脑心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最常见而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不仅使脑血管的病程延长,而且有的时候可成为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早期发现并且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心综合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不同动脉鞘管拔管时间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拔管后处理方法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在术后1h内拔管,对照组在术后4~6h拔管。结果观察组未发现任何明显并发症,对照组共有9例患者出现明显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血管介入手术后早期动脉鞘管拔管对血管并发症具很好预防作用。

  • 标签: 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拔管时间 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