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86例脑血管的患者,以住院尾号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对其护理满意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血管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血管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Aspirin)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近来发现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形势严峻,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价值也越发明显。

  • 标签: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治疗的46例重症脑血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患者,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GCS评分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护理中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对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有效改善,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血管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2017年收治的79例脑血管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健康状态。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Fugl-Meyer量表及NIHSS量表评分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量表及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生活完全自理患者比例相比对照组则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和肢体运动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在脑血管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病 偏瘫 肢体康复 综合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意识,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纳洛酮 醒脑静 脑血管病意识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例闭塞性脑血管患者和40例非闭塞性脑血管患者,分别用2MHz和4MHz多普勒探头检查颅内和颈部血管血流速度,进行脑血管造影(CVA)检查。结果闭塞性脑血管组共检出血管690条,TCD检出狭窄血管69条,621条正常,其中60条与CVA所见一致,CVA发现狭窄血管80条,统计结果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5.0%,特异性98.5%,非闭塞性脑血管组共检出血管147条,TCD检出狭窄血管1条与DSA结果一致。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客观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预防性筛选方法之一。

  • 标签: 闭塞性脑血管病 经颅多谱勒超声和脑血管造影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在防治血栓栓塞性血管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量证据证实心、脑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可减少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事件约23%。但发现部分患者在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ASA)时仍发生血栓栓塞等血管事件,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1。对于存在AR的人群在不良事件发生之前作出准确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临床上没有统一的测定方法。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及GPⅡb/Ⅲa的变化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确定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的参考指标,对商洛市中心医院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原地区由于高寒低氧的特殊地理环境,故会引起人体出现血液流变学改变、炎症、血管损伤及基因多态性等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并促进或导致脑血管的发生,所以高原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有着与平原地区不同的特点,现就高原脑血管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为高原脑血管的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高原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6例脑血管后失语患者。给予患者双侧不同频率进行刺激,每日一次,低频重复磁刺激(low-rTMS)采用1HZ,强度为运动阈值的80%,刺激时间10s,等待时间5s,序例数是80次,高频重复磁刺激(high-rTMS)采用8HZ,强度为运动阈值80%,刺激时间4s,等待时间56s,刺激次数20次。连续治疗30天。运用WAB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6例失语商提高10分以上的2例,提高6分-9分的2例,提高1分-5分的1例,无提高的1例。rTMS对脑梗死失语患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且此治疗是安全的。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血管病 失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5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组,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下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总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及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总动脉内径值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而言,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有效、快速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斑块类型、分布作出鉴别,是脑血管疾病优良的检测手段。

  • 标签: 颈部 血管超声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脑血管患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 ,检测 122例汉族脑血管组患者和 6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汉族健康对照组人群的 ACE基因多态性。结果 脑梗死组的 DD基因型频率和 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未发现 DD基因型频率和 D等位基因频率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 ACE基因 I/D多态性可能是汉族人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脑出血发生缺乏关联性。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5年 9月到 2016年 9月接诊 5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同时给予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示: 456支血管通畅 123支,血管狭窄 284支(其中轻度狭窄 84支,中度狭窄 146支,重度狭窄 54支),血管闭塞 49支。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检查灵敏性为 95.60%,特异性为 93.91%,阳性预测值为 97.90%,阴性预测值为 87.80%。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可有效的诊断缺血性脑血管,临床检查应用灵敏性以及特异性高,无创安全、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4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观察,对以上患者分别实施血管超声以及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受检者的颈动脉血管狭窄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采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的准确度明显高于CT血管造影,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且在以上进行颈动脉超声的患者中,混合回声斑块是以上患者的主要表现,在所有超声表现中占35.56%。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检查中可以尽早发现颈部血管的病变、根据检查结果尽早给予相应的治疗,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部血管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在神经内科急性脑血管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的6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CT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CT检查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的检查方式。结论CT血管造影技术在临床医学中有较好的表现,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为现阶段的神经内科脑血管的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影像资料,提高了治愈率。

  • 标签: CT血管造影技术 神经内科 急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对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对实验组给予血塞通加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76.67%)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评分为(11.32±5.10)分,与对照组患者的(16.85±7.25)分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给予血塞通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注射用奥扎格雷钠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