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探讨胰岛对Reh细胞胰岛受体(IR)和胰岛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表达的影响及对Reh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用CCK-8法检测Reh细胞的增殖;采用实时PCR法检测Reh细胞IR和IGF-ⅠR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胰岛对Reh细胞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促增殖作用,当胰岛浓度为10-9mol/L时其促增殖作用最强,进一步提高浓度,胰岛的促增殖作用不再增强。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胰岛10-9mol/L作用24、48及72h,IR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的比值分别为2.2520±0.7431、1.9956±0.9692和3.9766±1.3189,IGF-ⅠR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的比值分别为1.0803±0.2238、1.6026±0.6158和3.1013±0.1008。胰岛刺激后IR和IGF-ⅠR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22和P=0.00)。结论:胰岛能促进Reh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IR和IGF-ⅠR上调有关。IR和IGF-ⅠR的高表达与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Reh细胞株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与瘦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测定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实验组)和80例绝经后健康妇女(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石(IL-6)和骨密度(BM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瘦、TNF-α、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腰椎BMD、髋部BMD、前臂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脂联与瘦(r=0.592)、TNF—α(r=0.553)和IL-6(r=0.388)呈显著正相关,与髋部BMD(r=-0.477)、腰椎BMD(r=-0.391)、前臂BMD(r=-0.32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脂联、瘦和炎性反府等名冈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骨质疏松 绝经后 脂联素 瘦素 受体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生骨水泥在骨科感染中的治疗作用,促进抗生骨水泥的合理应用。方法对近10余年来抗生骨水泥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比较抗生骨水泥作用的利与弊。结果抗生骨水泥使难于治愈的骨科感染得到有效的治疗,在取得了较好疗效的同时,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结论在今后抗生骨水泥的应用中关注其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策略,确保抗生骨水泥在骨科感染治疗中安全、有效。

  • 标签: 抗生素 骨水泥 感染 骨科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冠舒滴丸中葛根的含量。方法色谱柱:SHIMADZUVP-O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水-甲醇-乙腈(80∶10∶1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葛根在12.8~102.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644510.417X-876895.15,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为0.15%。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冠舒滴丸 HPLC 葛根素
  • 简介:(Lep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脂肪组织表达的细胞因子和激素。瘦的表达及其受体(OB—Rb)的分布很广泛,其局部作用和整体效应十分复杂,最近的研究发现瘦及其受体与人体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甚至可以作为某些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因此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对瘦及其受体的定位结构、信号传导途径、功能作用机制和其与肿瘤的关系研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本综述通过相关文献总结瘦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信号传导在多种肿瘤及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并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意义,以期为其步入临床做准备。

  • 标签: 瘦素及其受体 肿瘤 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联合细菌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9例下呼吸道感染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荧光分析及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PCT及CRP,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同时对患者的痰及血液进行培养。结果细菌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以PCT〉0.5ng/mL、CRP〉8.0mg/L为阈值,PCT及CRP的敏感性分别为89.3%和84.0%(二者比较,P〉0.05)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为88.4%高于CRP的78.8%(P〈0.05);痰培养和血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的阳性检出率(41.3%);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实验的敏感度依次为:PCT与CRP大于细菌培养。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对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56.8%。结论PCT及CRP适宜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PCT的特异度高于CRP;同时联合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检查及细菌培养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病原体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胶原/细菌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胶原(collagen,Col)和细菌纤维(bacterialcellulose,BC)通过物理交联法和化学交联法制备成Col/BC物理组和Col/BC化学组,以BC为对照组,采用SEM(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形貌。采用小鼠胚胎成骨细胞株(MC3T3-E1)与材料复合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等量的细胞悬液)、材料对照组:BC、实验组1:Col/BC物理组、实验组2:Col/BC化学组观察细胞生长状况,MTT(四氮唑盐)观测细胞在1、2、3、4、5、6d后的增殖情况,细胞与材料复合第48h,SEM观察细胞粘附形貌。结果SEM观察在BC纤维上均匀包覆了一层蛋白质,MTT检测结果表明3d后Col/BC(物理交联组)组高于其他组,实验组与材料对照组:B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在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48h,纤维表面均有少量成骨细胞粘附。结论与材料对照组:BC相比,Col/BC物理组和Col/BC化学组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其中,Col/BC物理组表现出更好的细胞相容性。

  • 标签: Col/BC 支架材料 细胞相容性
  • 简介: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脐血脂联(APN)水平变化及其对新生儿发展趋势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大于胎龄儿(LGA)、适于胎龄儿(AGA)、小于胎龄儿(SGA)各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脐血和母血脂联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并分析脐血脂联水平与母血脂联、体质指数(BMI)、胎盘重量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LGA脐血脂联水平明显低于AGA,差异有显著性(P=0.002);SGA脐血脂联水平稍低于AG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LGA及AGA血TG、TCH、LDL—C、HDL—C水平与AGA比较:除LGA血TCH明显低于AGA差异显著(P=0.000)之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GA脐血脂联水平与新生儿BMI、胎盘重量、脐血TG呈显著负相关(r=-0.848、-0.780、-0.783,P〈0.01);SGA脐血脂联水平与新生儿身长、新生儿BMI、胎盘重量呈正相关,但与脐血TG呈负相关(r=-0.231,P=0.026)(r=0.386、0.431、0.365,P〉0.05)。脐血脂联水平与母血脂联,孕前及分娩时产妇BMI无相关性(P〉0.05)。结论脐血脂联水平变化与LGA约发生有关。测定脐血脂联水平有助于判断LGA约发展趋势。

  • 标签: 脂联素 大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 血脂 体质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与全切术治疗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150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结果行肾上腺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48.0±15.0min;术中失血量25.0±10.0ml;拔引流管时间2.2±1.0d;术后住院天数7.0±2.5d;病灶大小15.5±4.5mm。行肾上腺全切组手术时间37.0±12.0min;术中失血量23.0±9.0ml:拔引流管时间2.4±1.2d;术后住院天数6.8±2.0d;病灶大小16.0±3.0mm。部分切除组和全切组术中失血量、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病灶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全切组(P〈0.05)。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血钾恢复正常,198例血压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单发醛固酮腺瘤的患者,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安全、有效,而且保留了部分有功能的肾上腺组织,优于肾上腺全切术。

  • 标签: 醛固酮腺瘤 醛固酮增多症 后腹腔镜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乙肝患者在药物影响下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心理问题。方法收集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使用长效干扰治疗的13例乙肝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心理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3例患者心理特点主要是以自卑、孤独、悲观、抑郁为主。结论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增强信心坚持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 标签: 高原 肝炎 长效干扰素 心理
  • 简介:服用膳食维生和矿物质补充剂已经成为不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人们希望通过服用这些膳食补充剂来改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目前尽管有大量的关于复合维生和矿物质补充剂防病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报道,但研究结果仍存分歧。本文就这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矿物质补充剂 膳食补充剂 复合维生素 长期服用 生活方式 健康状况
  • 简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脂联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肪激素,研究表明,脂联具有增强胰岛敏感性、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作用[1].本次研究通过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脂联水平,研究脂联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清脂联素 患者 抗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敏感性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胃黏膜白细胞介(IL-1β)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及其高毒力亚型感染间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real-timePCR)检测H.pylori的保守基因ure以判断H.pylori的感染,高毒力亚型基因vacAs1用real-timePCR检测,用PCR扩增另一高毒力基因cagA羧基端EPIYA基序所在区,然后测序确定其亚型。IL-1βmRNA使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比较循环CT法分析。结果患儿中无论是低毒力还是高毒力的H.pylori感染都与胃黏膜IL-1βmRN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pylori对儿童胃黏膜IL-1β表达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可能还有其他一些环境、遗传因素如IL-1基因簇多态性与H.pylori共同作用调节胃黏膜IL-1β的表达。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幽门螺旋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检测
  • 简介:1994年美国外科医师Wittgrove首次报道腹腔镜下对病态性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Roux-en-Y胃转流术(l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至1995年EastCarolina大学的Pories等报道减肥手术后的随访结果才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胃肠道激素的变化在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起重要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胃转流术 手术治疗 腹腔镜 ROUX-EN-Y
  • 简介:目的探讨Roux-en-Y胃转流术对自发糖尿病GK大鼠炎症因子与胰岛抵抗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40只GK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行Roux-en-Y胃转流术,对照组行胃窦十二指肠离断后原位吻合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动态检测两组大鼠血液中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空腹胰岛;并于术前及术后4周测定大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s,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计算胰岛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手术组术后空腹及OGTT2h血糖值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至术后第4周时其血糖值显著低于术前(9.8±2.6)mmol/L降至(7.3±2.2)mmol/L及OGTT2h血糖(27.3±3.1)mmol/L降至(23.6±3.4)mmol/L(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空腹及OGTT2h血糖值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4周,手术组大鼠血液FFA较术前显著降低(204.2±55.6)umol/L降至(179.4±32.54)umol/L(P〈0.05);术后4周血中TNF-α的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32.4±1.3)pg/ml降至(24.9±1.0)pg/ml(P〈0.01);术后4周CRP的含量显著低于术前(648.5±36.23)ng/ml降至(32.9±37.8)ng/ml(P〈0.01);而手术前后空腹胰岛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其HOMA-IR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8.46±1.66降至5.20±0.79)(P〈0.05);而对照组术后4周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oux-en-Y胃转流术能显著降低GK大鼠的血糖,其可能机制是手术后通过降低体内游离脂肪酸含量,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减少,从而使胰岛抵抗得到缓解。

  • 标签: 胃转流术 GK大鼠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6(interleukin-6,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1年8月间关于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1.2和Stata11.0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2537例患者和2767例对照。各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共显性遗传模型:G/Cvs.G/G:OR=0.98,95%CI(0.78,1.24);C/Cvs.G/G:OR=0.75,95%CI(0.38,1.50);显性遗传模型:OR=0.93,95%CI(0.68,1.28);隐性遗传模型:OR=0.80,95%CI(0.45,1.42)]。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基于对照来源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照人群为医院来源的亚组中IL-6基因174G/C多态性是IS的保护因素[共显性遗传模型:G/Cvs.G/G:OR=0.56,95%CI(0.40,0.79);C/Cvs.G/G:OR=0.17,95%CI(0.11,0.27);显性遗传模型:OR=0.40,95%CI(0.29,0.55);隐性遗传模型:OR=0.24,95%CI(0.16,0.37)]。结论基于目前研究结果显示,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白细胞介素-6 174G/C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