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善检查后,行早期复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开腹清创,一期手术行腹腔开放疗法,腹腔感染控制后于14d内行二期关闭腹腔术.术中吸取腹腔内脓液行细菌培养.术后予以抗休克、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一期和二期手术,二期术后因感染性休克和MODS死亡6例,治愈出院30例,其中行2次手术8例.两期手术时间为(157±26)min,术中出血量为(230±64)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4±7)h,术后住院时间为(16±5)d.所有患者成功行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菌株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革兰阳性菌17株,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等抗生素.3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6例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患者发生腹壁切口疝,均经肠粘连松解术或切口疝修补术治疗后痊愈.其余22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能够耐受手术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采用腹腔开放疗法早期开腹清创疗效确切.

  • 标签: 腹腔感染 腹腔开放 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为适应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管理的模式,尽早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减轻患者的精神残疾。方法对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患者陪护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结果提高了患者陪护参与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意识、掌握了部分精神病相关知识。结论实行开放式病房管理,不仅可以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充分感受家庭的关爱,减少对陌生住院环境的心理排斥,同时又能使患者家属放心、满意,且对患者痊愈后尽快的回归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精神科 开放式病房 患者陪护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急诊清创后伤口闭合的时机与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Gusti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30例,女6例;年龄为6~82岁,平均37.5岁.2例GustiloⅢA型骨折患者予外固定支架固定,皮肤原位植皮,一期闭合伤口;34例GustiloⅢB、ⅢC型骨折患者一期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负压封闭引流覆盖创面,二期(清创后5~15d)采用不同组织瓣覆盖创面:吻合血管股前外侧肌皮瓣10例,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6例,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3例,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远端蒂腓血管穿支皮瓣7例,远端蒂胫后血管穿支皮瓣5例.结果34例二期闭合伤口患者组织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36例患者术后获6~20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33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另3例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分别于术后6、7、8个月予以植骨后骨折获愈合.无伤口迟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8.5分(86~91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2.5分(90~96分).结论对于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其伤口的闭合应遵循损伤控制理论,分期应用不同类型组织瓣闭合伤口.对于软组织或肌肉床良好、可急诊原位植皮者,可一期闭合伤口;对于小腿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应先予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择期应用邻近皮瓣、肌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二期闭合伤口.

  • 标签: 胫骨骨折 腓骨 骨折 开放性 外科皮瓣 伤口闭合
  • 简介:目的探讨胫后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6例前方软组织条件差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43.8岁.所有患者原始骨折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一期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不连按Weber-Cech分型:肥大型3例,萎缩型13例.初次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为9~12个月,平均9.8个月.所有患者采用胫后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h(1.5~2.5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mL(200~600mL).术后除1例患者发生伤口浅部感染、跟腱外露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1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4个月(8~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8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于胫前软组织条件较差、不适合前方入路的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胫后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手术入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 开放性 骨折 不愈合 胫后入路
  • 简介:目的比较胫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后二期应用髓内钉或LCP固定的55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39例,女16例;年龄为17~72岁,平均32.5岁;损伤侧别:左侧24例,右侧28例,双侧3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Ⅰ型18侧,Ⅱ型24侧,ⅢA型16侧;骨折AO分型:42-A型6侧,42-B型32侧,42-C型20侧.32例(34侧)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23例(24侧)患者采用LCP固定(LC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55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髓内钉组和LCP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24.2±5.3)、(26.1±7.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定患肢功能:髓内钉组优13侧,良18侧,中3侧,优良率为91.2%;LCP组优9侧,良12侧,中3侧,优良率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和LC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6%(7/34)、12.5%(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分期治疗中,二期手术无论是采用髓内钉还是LCP都能有效维持骨断端的稳定性,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 开放性 外固定器 骨钉 骨板
  • 简介: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开放式肾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后腹腔镜组)及49例开放式肾癌根治术(开放手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肿瘤分级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8.8±39.1)min,长于开放手术组[(132.3±37.1)min],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92.2±23.7)mL,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288.3±35.5)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69.8±9.2)h]及术后住院时间[(6.1±1.4)d]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32.6±10.2)h、(8.9±1.9)d,P<0.05]。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开放式肾癌根治术相比,前者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后腹腔镜 开放式手术 肾癌根治术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3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要求分为腔镜组(n=76)与开放手术组(n=59),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镇痛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美容效果好,可充分满足广大女性患者的美容需求,手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开放手术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一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60例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103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36.3岁.骨折部位及Gustilo分型:胫骨干113例(ⅢB型91例,ⅢC型22例),胫骨远端4例(ⅢB型3例,ⅢC型1例),足踝部43例(ⅢB型37例,ⅢC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7h,平均12.7h.彻底清创后应用穿支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传统轴型皮瓣及肌皮瓣、局部皮瓣一期修复关键创面,选择外固定支架(121例)、钢板(20例)、螺钉或克氏针(14例)及髓内钉(5例)确定性固定骨折,同时完成其他必要的肢体结构及功能重建.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0d(9~76d),关键创面均经初次手术获得修复.除1例GustiloⅢC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因主诉伤肢持续性疼痛而截肢外,其余159例保肢成功患者术后获12~83个月(平均21.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或持续的骨感染,骨性愈合时间为6~19个月(平均11.7个月),肢体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标准的修复重建外科技术及骨折固定技术一期修复与重建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新鲜创面解剖清晰,手术更为灵活;仅修复关键创面可减少供区牺牲,避免外形臃肿.

  • 标签: 骨折 开放性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和常规换药两种方法处理开放性骨折后其创面细菌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1例开放性骨折且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资料,男88例,女33例;年龄为4~75岁,平均39.9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16h,平均6.0h.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清创及内固定、外固定或截肢术,根据术后伤口处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VSD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0.6±17.0)岁,术后伤口应用VSD持续创面引流;换药组61例,男4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7.3±13.4)岁,术后创面常规换药处理.分别取两组患者的感染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比较其创面的细菌学结果.结果VSD组60例患者分离出60株细菌,共8种病原菌.换药组61例患者分离出69株细菌,共11种病原菌.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细菌多为革兰阴性菌[VSD组占83.3%(50/60),换药组占91.3%(63/69)];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致病菌[VSD组为36.7%(22/60),换药组为49.3%(34/69)].VSD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20.0%(12/60),换药组为60.9%(42/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菌中仍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VSD组占83.3%(10/12),换药组占81.0%(34/42)],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VSD组为9.1%(2/22),换药组为44.1%(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开放性骨折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创面行VSD能明显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 标签: 骨折 开放性 细菌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总结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的开放手术经验,分析围手术期死亡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0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开放手术治疗的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疾病相关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两方面分析围手术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救治经验。结果共103例患者接受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死亡共32例(死亡组),其中术中死亡7例,术后院内死亡25例,总体死亡率31.1%(32/103)。其余71例患者术后痊愈出院(存活组),围手术期总体存活率68.9%(71/1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12)、发病至就诊时间(P=0.023)、合并冠心病(P=0.041)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0.018)、心跳骤停(P=0.036)、休克持续时间(P=0.007)、就诊时收缩压(P=0.015)及破裂类型(P=0.011)等疾病相关因素以及就诊至手术开始时间(P=0.001)、手术持续时间(P=0.024)、失血量(P=0.039)及主动脉阻断时间(P=0.030)等手术相关因素在围手术期死亡组和存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9)、合并冠心病(P=0.016)、休克持续时间(P=0.007)、就诊至手术开始时间(P=0.025)、手术持续时间(P=0.041)及失血量(P=0.02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AAA成功救治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的诊断和迅速有效的手术干预,开放手术仍然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危险因素
  • 简介:当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首要的任务是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即有效地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使得呼吸及循环得以重建,恢复有效微循环,使重要脏器获得再灌注,同时积极保护大脑,为大脑功能的恢复做好准备。但如果建立有效人工呼吸、循环所用时间超过4~6min将发生大脑神经不可逆损害〔1〕。因此要求抢救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重建有效呼吸和循环。胸外按压对临床医护人员来讲相对容易,而气管插管则要求较高的技术,若反复插管或者插管过程中耽搁胸外按压,耽误时间,从而降低复苏成功率。为了探索喉罩和常规气管插管2种方法,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气道开放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针对我国目前医疗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分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明确了医患沟通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我校口腔医学系在教学改革中的切实做法,探讨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改善医疗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教育改革 医患沟通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腹股沟疝中老年患者采用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中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中老年患者采用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 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硫酸钙或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418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患者资料,男257例,女161例;年龄为19~55岁,平均35.6岁;骨折Gustilo分型:Ⅰ型163例,Ⅱ型132例,ⅢA型56例,ⅢB型67例.一期在外院行钢板固定334例,髓内钉固定2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63例.骨髓炎按Cierny-Mader分类:Ⅰ型21例,Ⅱ型26例,Ⅲ型366例,Ⅳ型5例.取出钢板或髓内钉,所有患者改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266例无骨外露患者,采用伤口放置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治疗201例,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65例;对于152例存在骨外露的患者,均采用伤口放置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联合皮瓣移植治疗.结果418例患者术后获12~108个月(平均37.5个月)随访.单纯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的201例患者中,骨髓炎愈合174例(86.6%),骨折愈合201例(100.0%).单纯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的65例患者中,骨髓炎愈合57例(87.7%),骨折愈合65例(100.0%).万古霉素硫酸钙结合皮瓣治疗的152例患者中,骨髓炎愈合131例(86.2%),骨折愈合147例(96.7%).362例患者骨髓炎愈合时间为2~14个月,平均3.0个月.413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5~20.0个月,平均14.0个月.23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结论对于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的骨髓炎,骨的固定首选外固定支架.无骨外露时,伤口内放置万古霉素硫酸钙或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治愈率均较高;存在骨外露时,采用万古霉素硫酸钙结合皮瓣治疗的效果满意.

  • 标签: 骨折 开放性 骨髓炎 万古霉素 硫酸钙 骨水泥
  • 简介:目的从招生、就业政策改变以及现代检验技术发展的相关背景出发,分析了《生化检验技术》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检验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即通过合理调整课程章节,精心取舍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技能实训和考核方式,从而使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明显提高,同时也为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医学检验 人才培养模式 生化检验技术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综合评估2009~2011年4月成都市新津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为完善和推行成都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证据。方法根据成都市新津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定量描述和比较新津县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分娩管理和精神卫生情况。结果①新津县2010年体检88772人,检出健康问题14497例(检出率16%),每检出1例成本为122.5元。②截至2011年4月,新津县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2%,但不同机构建档率差异较大(68.08%~109.02%),部分档案内容不完整。③高血压患者共7318例,建档率90.1%;糖尿病患者共2187例,建档率95.1%。④2009~2011年死胎、死产和新生儿产后死亡率均低于4‰,连续8年产妇零死亡,剖宫产率达61%。⑤2010年精神病患者管理率97.3%,比2009年减少2.7%。结论①新津县全民免费体检率不高,疾病检出率低。②健康档案建档率较高,覆盖人群较广,接近全民覆盖。③慢病建档率较高,但慢病发现率较低。④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率接近100%。⑤新津县实施产科上收至县级医疗机构,有效控制和降低了产妇与新生儿死亡风险,但剖宫产比例过高。⑥新津县基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具有一定示范意义,但数据收集、使用和挖掘需进一步改进。

  • 标签: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卫生改革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绩效评估 新津县
  • 简介:目的调查新津县各级医疗机构2009和2010年门、急诊和住院疾病构成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收集2009和2010新津县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共17家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患者ICD-10系统疾病构成和单病种构成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9和2010年,全县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前20位疾病就诊人次年增长106.8%,住院人次年增长43.2%。按ICD-10标准分类,门、急诊疾病谱为11类,2009和2010年前3类系统疾病均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累计构成比分别为85.1%和82.7%。2009和2010年前3位单病种均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浅表损伤,累计构成比分别为61.6%和59.5%。②住院患者疾病谱为12类,2009和2010年前4类系统疾病均为呼吸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均居首位,累计构成比分别为53.6%和50.8%。2009和2010年前4位单病种均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急性胃炎,累计构成比分别为48.12%和49.54%。另外,高血压、糖尿病住院人次增加明显,上升至住院前10位单病种。③急性系统疾病多分布在乡院,慢性系统疾病多分布在县级医院。结论新津县2009和2010年主要系统疾病为呼吸、消化和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县级医院以慢病为主,社区/乡院以急性感染性疾病为主。该县常见病种较集中且稳定,为基本医疗项目和基本药物的遴选提供了良好条件。

  • 标签: 疾病负担 新津县 ICD-10 单病种 横断面调查
  • 简介:目的调查2010年成都市新津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人力资源现况,为进一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新津县乡村医生人力资源信息。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对该县村医年龄、性别、执业资质及工龄等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10年成都市新津县各乡院管辖的乡村医生共213人,平均每个乡院管辖19名乡村医生;②乡村医生数达国家要求(每千人口至少1名乡村医生)的乡院仅3家,占27.3%;其余8家乡院管辖的村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力缺口;③村医男女性别比为2.2:1(68.5%vs.31.5%),年龄≤45岁者占42.8%,45~59岁占18.8%,≥60岁者占38.5%;中专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90%(分别为52.6%和38%)。④村医中具有乡村医生资质者占94.8%,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仅占1.4%和3.6%;工作年限≥30年者占44.6%,20~29年者占12.2%,10~19年者占29.6%,5~9年者仅占6.1%。结论新津县乡村医生总体数量不足,缺口较大;年龄结构老化,受教育程度偏低,执业资质欠缺。需逐步调整相关政策,保障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改善服务资质与质量,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人力资源 调查 乡村一体化管理 乡村医生 新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