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神经肌肉病的诊断模式以基因检测及神经影像为主,诊断技术的作用依旧无法替代。儿科神经肌肉病患者因操作、耐受、分析等因素影响,低龄儿童诊断检查难度更大。为了增强儿科神经肌肉病诊治质量,提高肌电图诊断水平,应深入分析诊断技术在儿科中的应用措施,将其与成人诊断技术区别开来,充分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 标签: 电诊断 肌肉病 神经病 儿科
  • 简介:【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常见的多发病疾病,可见患者表现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慢性盆腔疼痛等症状,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社交恐惧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社会交际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的今天,女性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因此女性对身体调养的关注度也明显天,盆底疾病的就诊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其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生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得到认可,其具有的安全性高、无创及疗效理想等特点,使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得以顺利展开,为盆底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行的新思路。

  • 标签: 盆底肌 电生理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施治期间采用面部肌兴奋点刺激治疗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5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小组,纳入对照组42例,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纳入治疗组43例,予以传统针刺加面部肌兴奋点刺激治疗。对两种施治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常规针刺组,配合面部肌兴奋点刺激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于施治前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实施评估,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施治后再度对比出现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更高。结论:于周围性面瘫治疗期间,予以针刺加面部肌兴奋点刺激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 标签: 面部肌电兴奋点 针刺治疗 电刺激治疗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脐针联合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0.04月至2022.03月到我院治疗的失眠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脐针治疗,55例)与实验组(脐针+脑仿生刺激仪,5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在临床疗效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PSQI评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针+脑仿生刺激仪用于失眠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生理技术联合自制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于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接受诊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生理技术联合自制痛经贴贴敷神阙穴治疗痛经,对照组给予市面所售痛经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第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VAS评分为1.76±1.27,对照组VAS评分为3.61±1.61,P <0.05。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VAS评分为1.45±1.13,对照组VAS评分为2.94±1.27,P <0.01,治疗组止痛效果显著。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CMSS为4.51±3.34,对照组CMSS为6.71±2.98,P <0.05,治疗组患者痛经症状明显缓解,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治疗组CMSS评分为4.51±3.34,对照组CMSS为6.71±2.98, P <0.05,治疗组痛经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上,采用电生理技术联合自制痛经贴可获得颇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单纯应用市面所售痛经贴相比较而言,生理联合我院自制痛经贴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经期身体不适,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 电生理 穴位贴敷 中医外治 原发性痛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理问题患者提供VR和脑技术的心理健康管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按照电脑随机抽样法将2020.11-2021.11在我院接受心理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40例(常规心理护理模式)、研究组40例(VR和脑技术的心理健康管理)。观察组间SCL-90(心理)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CL-90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VR和脑技术的心理健康管理,能够使心理问题患者得到身心放松,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保持正能量,以积极心态对待生活,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VR脑电技术 心理健康管理 虚拟现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肠镜下结肠息肉高频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8例结肠息肉患者为样本,所有样本均在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肠镜下结肠息肉高频切除术治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进行划分,其中49例样本纳入常规干预组,其余样本则纳入全面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VAS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较于常规干预组的患者而言,全面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VAS评分明显更低,即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加理想,经统计学方法分析后P<0.05,可知结果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肠镜下结肠息肉高频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全面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能够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肠镜 结肠息肉 高频电凝电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联合脑仿生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循证护理干预,B组联合脑仿生刺激仪干预,并进行干预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干预后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FMA及MBI评分均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循证护理联合脑仿生刺激仪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状态,并提升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急性脑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刀结合双极凝切除术与等离子切除术在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行扁桃体手术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31例,实验组有患者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刀结合双极凝切除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等离子切除治疗,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信息并加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咽痛程度。结果: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咽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刀结合双极凝切除在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等离子切除的治疗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内镜下高频切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中医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5至2021-5我院68例接受内镜下高频切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对照组34例:开展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4例: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与价值。结果:  观察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在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对内镜下高频切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加速机体好转,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利于患者机体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 胃肠道息肉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镜下高频切联合氩离子凝术对上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胃肠镜下高频切联合氩离子技术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单纯性胃肠镜下高频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NRS评分、一次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术后疼痛NRS评分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胃肠镜 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电凝术 上消化道息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输液港植入术中应用腔内心进行辅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一年间(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接收诊治的乳腺癌患者当中,选择6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独使用输液港植入术)和研究组(在腔内心的辅助下进行输液港植入术),对两组患者的输液港植入术进行评价,分析两种输液港植入术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了输液港植入术,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一次性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液港植入术的手术干预中,增加腔内心进行辅助干预,能缩短输液管植入术的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进而为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干预提供保障。

  • 标签: 腔内心电 输液港植入术 乳腺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项针治疗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 2022年2月就诊于大庆市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住院中符合巴拉尼协会发布的 VP 诊断标准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与同规格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50mg日二次口服,治疗2周;观察组给与卡马西平50mg日二次口服加用电项针治疗,每日1次,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治疗前庭阵发症,可明显改善前庭阵发症发作频率及其临床症状,并且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电项针 前庭阵发症 卡马西平 DH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切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切术,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0例使用手术配合,做好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感染与穿孔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切术治疗中,推广手术配合,做好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粘膜下子宫肌瘤 宫腔镜电切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环形切除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干预体会。方法:从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中选取33例患者参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宫颈环形切治疗,并于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记录手术指标,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持续时间从4到26 min不等,平均耗时9 min;术中患者出血量从2 ml到20 ml不等,平均出血量约8 ml;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镇痛药物;手术过程中,均未采取麻醉措施;少量患者出现局部轻微疼痛,疑因凝产生的热刺激导致,总体耐受较佳;手术后,所有患者均能自如活动,仅有2例患者出现阴道流血(流血量超过常规月经量),并发症发生率为0.06%(2/33),采取纱布填塞压迫方式止血,24 h后给予止血药物口服,并取出纱布,症状消失;患者出院后半年内,给予2次返院复查,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累及达到93.94%(31/33)。结论:给予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宫颈环形切除治疗,同时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与预后。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除 重度宫颈糜烂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应用宫腔镜切术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4例在我院接受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的女性病患,病例选取的起始时间为2019年5月,终止时间为2020年5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切除,予以观察组的病人进行宫腔镜切术,比较两组的临床并发症情况、手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接受宫腔镜切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采取常规手术切除的对照组手术状况明显差于观察组的情况,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各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常规切除术 临床效果 黏膜下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VIP)、知网(CNKI)和万方(WanFang Data)),搜集关于产后腹直肌分离刺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数据库的检索时间都是从建立之日起到2021年12月31日止。选择了两位研究员,分别独立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纳入的文献,然后使用 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个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总共有17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刺激治疗组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5.01,95%CI(3.64,6.89),p﹤0.00001];刺激治疗后缩短产后腹直肌分离距离优于对照组[MD=1.92,95%CI(1.36,2.48),p﹤0.00001]。结论 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明显有效,并且可以缩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距离。

  • 标签: 电刺激 产后腹直肌分离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