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转移肾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转移肾癌患者66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肾1组与肾2组,每组各33例。肾1组患者接受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肾2组患者接受生物化疗。以并发症发生率、总生存率为评估指标,进一步评估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转移肾癌患者的疗效。结果  接受索拉菲尼治疗肾1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总生存率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转移肾癌具有一定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索拉菲尼 靶向治疗 转移性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探讨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手术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成效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100例巨大骶骨肿瘤患者,将其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使用AB球法,将以上研究对象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自具有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阶段护理后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巨大骶骨肿瘤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得到了差异性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其中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有效率达到96%,而对照组只有80%,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患者的手术治疗操作对于患者形成创伤比较大,因此需要注重护理工作的开展,其中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成效,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和身心健康等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骶骨肿瘤 巨大肿瘤 肿瘤切除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体表转移癌的常见类型、免疫组化应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统计分析5例以体表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恶性上皮肿瘤的临床相关资料及其病理特征,对其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中,年龄46~89岁,男性3例,女性2例。2例女性患者均以胸壁肿物为首发症状来院就诊,外科手术切除肿物送检病理检查,HE镜下观察显示纤维组织中见实及巢状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表达:肿瘤细胞ER、PR及GATA-3均(+),随后结合影像学检查,符合乳腺来源;1例男性患者以右肩部肿物来院就诊,手术切除肿物送检病理检查,HE镜下观察显示皮肤表皮内及皮下均见实及片状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组化CK7、NapsinA、TTF-1(+),结合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肺来源;1例男性患者以腹壁肿物为首发症状行肿物切除术,送检病理检查,HE镜下显示肿瘤形态学为中分化腺癌,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CK7(-)、CK20及CDX-2(+),均提示肠道来源,同时行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癌;另外1例因腹壁肿物行肿物切除送病理检查,HE镜下观察见低分化癌浸润皮肤及皮下组织,免疫组化除CK7(+)外,其余多个指标均无明确阳性表达,患者经全身影像学检查尚未发现明确原发病灶,考虑为隐匿癌。结论 体表转移癌临床少见,以体表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恶性上皮肿瘤尤其罕见。根据其特征性病理表现,结合患者性别、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特异性免疫组化标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 转移癌 免疫组化 隐匿性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肿瘤转移患者在诊断的过程中开展SPECT/CT融合骨显像与常规骨扫描诊断对于准确率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可疑肿瘤转移患者共240例(2022年12月~2023年12月), 所有患者均进行SPECT/CT融合骨显像与常规骨扫描,比不同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 入选实验的人员240例中,合计发现病灶448个,骨转移232个,良性病灶208个,有8个属于假阳性病灶;骨转移232个中,80个属于脊柱病灶,64个属于盆骨病灶,24个岁颅骨病灶;20个属于股骨病灶,18个属于肱骨病灶,14个属于肩胛骨病灶,12个属于肋骨病灶。当进行病理性检查时,有226确诊为骨转移病灶,214个属于良性病灶。当进行SPECT/CT融合骨显像与常规骨扫描时发现,SPECT/CT融合骨显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更高,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肿瘤转移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开展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便于后续的临床救治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疗。

  • 标签: SPECT/CT融合骨显像 常规骨扫描 肿瘤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以及全身骨显像在恶性肿瘤患者四肢单发骨转移瘤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对2022年9月-2023年9月之间我院140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诊断显示为疑是四肢单发骨转移瘤的恶性肿瘤,随后进行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病理诊断结果及联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诊断结果。结果: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优于全身骨显像(P<0.05)。结论:四肢单发骨转移瘤临床上较为少见,通过使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提供全面解剖图像,有利于临床上对于骨转移以及骨良性病变的鉴别。

  • 标签: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全身骨显像 四肢单发骨转移瘤
  • 简介:摘要:子宫卵巢索间质肿瘤是一类具有一定诊断和治疗挑战的罕见妇科肿瘤,需要医护人员对其重视,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术后的随访监测。笔者将结合一例子宫(卵巢索间质细胞肿瘤)治疗经历谈谈该病的临床治疗过程和术后随访情况,针对此类罕见病症的诊疗挑战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子宫肿瘤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病例报道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肝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因肝癌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例,其均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联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升肝癌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助于患者出院后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肝癌 抗肿瘤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超声模式联合应用诊断卵巢囊肿瘤的准确比照。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8月期间以我院接收的卵巢囊肿瘤患者76例,平均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经腹部超声,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超声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概率。结果:对比两组病人的诊断结果,发现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病人的诊断概率明显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经阴道超声检能够有效的诊断卵巢囊肿瘤,为其治疗有可参考依据,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 标签: 经腹部超声 卵巢囊性肿瘤 诊断效果 经阴道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卵巢交界肿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1-2023年12月60例卵巢交界肿瘤术患者,术中进行冰冻病理检查,再与术后的常规病理(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诊断情况。结果:术后常规病理准确率高于术中冰冻病理;术后常规病理良性囊肿检出情况高于术中冰冻病理,比值为P<0.05;但卵巢癌诊断无差异性,为P>0.05。黏液的组间比较诊断准确率有意义,为P<0.05;而浆液诊断差异不存在,为P>0.05。结论:术后常规病理准确率高于术中冰冻病理,病理分型中黏液诊断准确率高于浆液

  • 标签: 卵巢交界性肿瘤术 冰冻病理检查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肿瘤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重点人群,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中医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躯体疲乏、心理疲乏、认知疲乏及疲乏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P<0.05)。结论:实施中医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癌因疲乏,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护理 肿瘤 癌因性疲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PICC 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现状不容乐观。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将会加重肿瘤患者负担,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需早期识别与预防。为进一步了解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相关知识,探讨其目前的预防研究进展,并总结论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非计划性拔管 成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护理对肿瘤患者居家口服化疗药物的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延续护理干预,对病情进行跟踪、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口服化疗药物依从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比例和频率,按时服药的比例和正确使用药物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得分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提供持续并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口服化疗药物的依从。这一研究结果强调了延续护理在肿瘤患者居家治疗中的重要,并为临床上进一步改进护理干预和提升患者依从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延续护理 肿瘤患者 居家口服化疗药物 依从性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有效及安全进行探讨,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个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组浅表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比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结果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对研究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加以统计,统计结果为4.35%,同比于对照组患者的19.57%明显更低(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有效及安全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癌 临床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延续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出院的具体作用效果。方法:本文按照多阶段抽样法将起始于2022年2月终到2023年3月在我院治疗结束的58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均数量分配原则划分成两组,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延续护理,统计验证两组患者出院后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实际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相关量表测评分数对比参照组更高一些,并发症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显示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差异。结论:肿瘤患者经治疗后实施PICC置管出院后经过延续护理持续作用下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肿瘤 PICC置管 出院患者 延续性护理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骨科恶性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共筛选出100例经确诊的骨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科恶性肿瘤病人采取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骨科恶性肿瘤病人 生活质量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骨科恶性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共筛选出100例经确诊的骨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科恶性肿瘤病人采取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骨科恶性肿瘤病人 生活质量的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延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之间的10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概率比较低,且护理满意度比较高,各项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护理来说,选择延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PICC置管 肿瘤患者 延续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