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3D-VR技术显示孤立性实性肺癌结节与周围支气管和血管关系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孤立性实性肺癌结节患者,于CT增强扫描后分别运用2D重建技术(MPR、MIP)和3D-VR技术,对癌结节与支气管和肺动脉(PA)、肺静脉(PV)的关系进行分型(Ⅰ~Ⅴ)。采用双盲评分法评估2D重建、3D-VR技术显示结节与支气管和PA、PV关系的能力(4级)。结果支气管与PA受累之间呈正相关(χ2=11.28,r=0.67,P〈0.01)。3D-VR与2D重建技术对结节与支气管,结节与PV关系的显示能力无显著差异(P=0.32、0.07)。2D重建技术对结节与PA关系的显示能力优于3D-VR(P〈0.001)。结论MSCT3D-VR技术操作简便、快捷,且能直观显示孤立性实性肺癌结节与其周围支气管、肺动静脉间的空间关系。

  • 标签: 肺肿瘤 肺动脉 肺静脉 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自我国的科学家首次提出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后,由于此方法造模时间短,成模容易,重复性好等特点,目前此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大量的文献报道。该模型引起的机体多组织、多器官、多水平损伤符合自然衰老规律,表现出与自然衰老相类似的生理改变。

  • 标签: 衰老模型鼠 D-半乳糖 免疫功能变化 造模时间 衰老规律 生理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RUNX3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0例EC组织中RUNX3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结果在EC中,RUNX3和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5.0%(15/60)和91.7%(55/60),随着组织学分级升高及分期进展,RUNX3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χ^2=16.275,P=0.000),而Survivin蛋白表达逐渐升高(χ^2=6.251,P=0.044),两者阳性表达率均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浸润无关(P均〉0.05)。Survivin蛋白在EC中的阳性表达率91.7%(55/60)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15.0%(3/20)和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5.0%(13/20)(χ^2=44.221,P=0.000;χ^2=8.848,P=0.000),其中正常增生期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8.640,P=0.003)。RUNX3蛋白在EC中的阳性表达率25.0%(15/60)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90.0%(18/20)和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0.0%(12/20)(χ^2=26.151,P=0.000;χ^2=8.218,P=0.004),正常增生期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RUNX3蛋白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333,P=0.068)。结论EC中RUNX3蛋白表达较低或缺失,Survivin蛋白表达较高。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RUNX3 SURVIVIN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extraperitonealprosthesis,TEP)、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prosthesis,TAPP)、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ntraperitonealonlaymesh,IPOM)在临床应用已近二十年。但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的研究多限于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甚少。我院自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后,3例患者再次行腹腔镜探查,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疝修补术 术后腹腔粘连 腹腔镜探查 MESH 临床应用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直升机与歼击机飞行员改装体检的血尿酸和血脂资料,初步了解上述指标在不同机种飞行员之间的差别。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改装体检的82名飞行员的血尿酸及血脂资料,分两组(直升机组和歼击机组各41人),比较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别。结果两组年龄及飞行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别。组间血尿酸及血脂指标(TC、TG、HDL-C)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直升机组血脂异常者共17人(占41.46%),歼击机组血脂异常者共20人(占48.78%)。直升机组高尿酸血症者3人(占7.32%),歼击机组高尿酸血症者5人(占12.20%)。组间高尿酸血症及血脂异常发病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加改装体检的直升机飞行员与歼击机飞行员的血尿酸及血脂指标没有显著差别,但总体高尿酸血症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应注意改装后的健康管理,重点随访。

  • 标签: 航天医学 高脂血症 高尿酸血症 发病率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日常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一旦皮肤出现伤口,应及时处理。对于表浅的轻微伤口,患者可自行处理;如果创伤比较深、局部损伤大、出血多,需要立即到医院处理。常见的伤口类型及用药如下:擦伤擦伤后伤口如有异物,应先用清水清洗,再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

  • 标签: 包扎伤口 及时处理 局部损伤 无菌纱布 擦伤
  • 简介:<正>内脏动脉瘤(visceralartery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VA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病因学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的腹腔内动脉瘤,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

  • 标签: 囊性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覆膜支架 自然病程
  • 简介: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健康人及各种心脏病患者。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平素身体健康的人一听说自己有室性早搏,就认为是患了心脏病,而显得非常紧张,并到处求医问药,

  • 标签: 室性早搏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共识c、D型长段病变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腔内治疗的32例(34条患肢)TASCIIC、D型长段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5.3%(29/34),单纯PTA治疗5条患肢,PTA加置入支架成形治疗24条患肢,置入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24枚,其中4条患肢行中转旁路手术,1条患肢患者腔内治疗失败转行膝上截肢。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的29条肢体有27条肢体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3—18个月),随访率93.1%(27/29),足背动脉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4上升至0.86±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后动脉ABI由术前的0.45±0.12上升至0.9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动脉通畅率88.9%(24/27),保肢率96.3%(26/27);术后12个月动脉通畅率77.8%(21/27),保肢率88.9%(24/27)。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11C、D型长段病变,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肢 血管成形术 气囊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FIB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及无微血管病变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D-二聚体、FIB,分析它们在各组人群之间有何不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O.05)。结论D-二聚体、FIB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纤维蛋白原 糖尿病 2型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107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本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58.9%(63/107)。右半结肠组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组(P〈0.001);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02)。BNIP3基因甲基化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期等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BNIP3基因高甲基化与早期结直肠癌部位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DNA甲基化 BNIP3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对腹部手术的影响分析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手术治疗的73例腹部疾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着重观察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术后34例患者(46.6%)出现并发症,7例患者(9.6%)死亡,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是肝功能不全(12.3%)。患者年龄、术前白蛋白、肌酐、凝血功能、腹水、并存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腹部疾病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积极治疗术前并存病,提高白蛋白水平,网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可能会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肝硬化·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PTEN—P13K/AKT信号传导途径对胃癌细胞株MKN28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PTE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胃癌细胞株MKN28中(转染组);同样方法转染空载体和等量的PBS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对胃癌细胞株MKN28凋亡的影响及对P13K、AKT、Caspase-3、Caspase-9的影响。MTT检测细胞生长曲线,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P1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未转染PTEN的胃癌细胞株MKN28(处理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PBS,抑制P13K活性后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时间依赖性检验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结果成功构建PTEN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至胃癌细胞株MKN28中,获得稳定过表达PTEN的细胞模型。MTT检测发现转染组胃癌细胞株MKN28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呈时间依赖性(r=0.938,P〈0.05)。转染组平均凋亡率达到27.86%±4.78%,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0.01%±0.01%(t=9.527,P〈0.05)。转染PTEN后,转染组P13K蛋白表达量为0.25±0.03,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93±0.16及阴性对照组的0.96±0.15(t=7.235,8.883,尸〈0.05)。转染组活化的AKT(P.AKT)蛋白表达量为0.214-0.03,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93±0.13及阴性对照组的0.91±0.12(t=9.347,9.802,P〈0.05)。而转染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量分别为0.86±0.11和0.87±0.12,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0.16±0.03和0.18±0.04及空白对照组的0.15±0.02和0.16±0.03(t=10.634,10.999,9.448,9.942,P〈0.05)。抑制P13K活性后,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为28.60%±4.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2%±0.06%(t=10.961,P〈0.05)。Westernblot检测发现处理组P13K和P—AKT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8±0.02和0.11±0.叭,明显低于对�

  • 标签: 胃肿瘤 PTEN PI3K AKT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3Dmax补片行开放式后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开展该术式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中出现有腹膜破裂、腹壁下动脉出血结扎、膀胱损伤2例。手术后随诊复发1例;切口血肿2例;切口感染1例并伴切口瘢痕有牵拉感及阴囊积液,经穿刺治疗治愈;髂前上棘处疼痛3例。结论该手术方式简单易学,解剖清楚,更安全,住院费用较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少,手术时间短,符合生理解剖,无需解剖腹股沟管,不会造成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的损伤,有补片材料的基层医院都可以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后入路
  • 简介:胃癌的手术治疗在近二十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体现在手术根治的标准化、重建方式的不断成熟完善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兴起等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临床肿瘤学界就极力推崇D2根治术,认为D2根治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且不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1]。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技术 D2根治术 临床肿瘤学 远期生存率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的病例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为83例60岁以上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无胆道及内脏损伤、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需重视老年患者的病例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老年人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评价膨宫机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处理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的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我科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术中发现结石合并息肉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中下段结石34例,25例采用膨宫机持续灌注生理盐水扩张法行弹道碎石取石术(膨宫机辅助组),27例采用挂高水袋配合人工注水扩张法行弹道碎石取石术(传统碎石组);两组术中均常规留置双J管;比较两组的总手术时间、碎石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全部成功碎石,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两组均无输尿管断裂、撕脱并发症发生,传统碎石组1例术中发生输尿管穿孔。膨宫机辅助组与传统碎石组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1.2±5.1VS37.0±6.2min(t=-3.68,P=0.0006〈0.05),碎石时间分别为6.5±1.4VS9.4±1.5min(t=-7.19,P=-0.0000〈0.05);传统碎石组有1例上段结石术中上移至肾盂,术后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清除结石。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3个月-1年随访,超声复查均未见结石残留及输尿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应用膨宫机持续灌注生理盐水扩张输尿管结合一定的弹道碎石技巧能使术野保持清晰,可明显减少总手术时间、碎石及清石时间,疗效确切,在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弹道碎石 膨宫机 输尿管镜
  • 简介:<正>目的: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直肠指检的异常或血清PSA浓度的升高。然而,由于其较低的阳性预测值导致了许多PSA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异常的患者进行了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本文旨在研究尿液PCA3(前列腺基因3)在前列腺活检之前预测前列腺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笔者进行了一项以社区为基础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瞻性研究 直肠指检 前列腺活检 诊断 良性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分析对内窥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05—2011—05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病变患者8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内窥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41/42),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34/4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术临床效果肯定。

  • 标签: 内窥镜鼻窦手术 鼻中隔高位偏曲 鼻甲整形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情况及处理的策略。方法对5例合并有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4例手术预定方案顺利完成,术后造影显示破口封堵完全,主动脉分支或旁路血流正常;1例支架释放失败。4例手术成功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无脑部及上肢缺血症状,支架无移位,无内漏。结论主动脉弓分变异形式多样,术前仔细评估是正确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主动脉弓 分支 解剖变异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