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外科中双J导管的放置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于24例泌尿系的患者放置双J管的位置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双J导管放置位置分析和处理研究讨论。结果有7例患者的双J导管上段不位于肾盂,8例患者的双J导管的下段没有在膀胱中,通过膀胱镜(3例)、输尿管镜(2例)取出双J导管或重新置管(4例);有4例双J导管的下段放置于尿道中,男性(3例)患者被发现后立即进行膀胱镜下的重新逆行放置导管成功,女性(3例)用血管钳管进行推回膀胱当中;双J导管输尿管中发生折曲3例,拔除(3例)或是重新置管(3例);4例因结石梗阻,双J导管置于了输尿管的下段,进行输尿管镜的碎石并且置管成功。结论双J导管放置位置要正确,否则要拔管或重新置管进行解决。正确的置管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要合理处理发生并发症,降低其不良影响。

  • 标签: 泌尿外科 放置双J 导管 临床分析探讨
  • 简介:背景:SOD1-G93A转基因小鼠是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经典代表性疾病模型动物,然而对于这种转基因小鼠在保种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系退化现象却少有报道。目的:研究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在保种过程中出现的种系退化现象。方法:通过比较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模型SOD1-G93A转基因小鼠在保种过程中不同代间的怀孕胎数、产仔数以及子代鼠中雄性和阳性小鼠所占得比例分析该转基因小鼠保种过程中生育能力的变化,并比较不同代间小鼠的起病时间、生存期以分析该转基因小鼠在保种过程中发病情况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第3,6代小鼠与第0代比较,其怀孕胎数、每胎产仔数、每只产仔数等均显著下降(P〈0.05),且第6代小鼠中有一半以上雌鼠无法受孕。其子代鼠中雄性小鼠以及阳性小鼠所占的比例有下降趋势,但是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6代小鼠与第1代比较其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分别推迟了6.37d(P=-0.004)和9.67d(P=0.0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上结果显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在保种过程中存在生育能力下降、发病及死亡时间推迟等种系退化现象。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基础实验 肌萎缩侧索硬化 转基因小鼠 疾病动物模型 种系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