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语言障碍中,语言发育迟缓是发生率最高的。为了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最有效的治疗,我科在儿童语言发育评定上采用CRRC版(ChinaRebailitationResearchCenture)<S—S法>(Sign—SignificateRelation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提供了正确有效的训练参考依据。正确的评估,大大缩短了康复训练疗程,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 标签: 儿童语言 语言发育 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5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灼膏和硫酸镁湿热敷湿治疗浅表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浅表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创灼膏和50%葡萄糖+Vb12十地塞米松每组各为32例。比较两组治疗浅表性静脉炎的效果。结果(创灼膏治愈率58.5%。明显高于50%葡萄糖+Vb12十地塞米松27.5%。创灼膏较50%葡萄糖+Vb12十地塞米松更加有效值得推广。)关键词创灼膏50%葡萄糖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浅表性静脉炎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9-018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干预的有效保健措施。方法将2009年9月-12月期间于我科就诊的856名儿童中,选取64例1-2岁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同时由儿童保健专家对其家长进行培训,指导家长进行言语干预,并跟踪随访。在干预前后由儿童保健专家对每位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并采用Gesell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以针对性的制定干预计划,并对每位儿童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训练1-2周后,儿童的会讲的字、词明显增多;4-8周后,主动发音明显增多;12个月以后,64例患儿Gesell语言发育商、适应能力及社会行为发育商(DQ)均有显著提高(P<0.05)。语言发育商和适应能力的提高都显示出一个明显的追赶效应,发育水平分别提高(18.4±5.1)个月和(16.9±6.1)个月。干预结束后评估,93.8%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达到正常。结论本次研究采用的医院与家庭相结合的保健模式对1-2岁儿童进行早期语言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水平、社会行为及适应能力。

  • 标签: 儿童 语言发育迟缓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61例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病人进行系统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怙其语言功能,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评估标准提高l度者为好转,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性失语2度以上病人经过3~4周训练后,明显好转26例,好转5例;感觉性失语的21例病人经6周训练后明显好转1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9例子病人中,康复治疗效果较差,其中仍有3例经康复训练后并无明显改善。结论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失语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90例脑梗死失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每组各45例,评估和比较护理后两组语言功能评分,以及失语程度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失语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快速恢复,有效改善其失语程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梗死 失语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精神病人存Ⅲ⑴在思维、情感、行为等障碍,不能正确地认识主客观世界,其自身气管对病态的认识和判断,拒绝接受自己有病的说法,因此大多数病人为被动就医、哄骗就医、或强迫就医。随着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恰当地运用语言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故在护理工作中,讲究语言护理更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观念,要求护理人员提高运用语言护理的能力。在此我们对50例精神病人进行语言护理作为评定疗效的工具,探讨语言护理对精神病人的效果。

  • 标签: 语言护理 效果 显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3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提出正确的护患沟通性语言。方法针对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文化修养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对患者运用不同的沟通性语言,总结运用效果。结果通过我院近一年的在手术室护理中使用护患沟通性语言,使得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08患者满意度达到92.5%,医患纠纷事件降低到1.3%。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中应用护患的沟通性语言可以改变患者心中护士的形象,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护患沟通性语言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过程中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方法技巧,并分析在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过程中运用非语言沟通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的1600例门诊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观察组的患者在门诊输液室,工作人员会对他们进非语言沟通交流,而对照组患者除缺少这一环节,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变化情况和护患之间纠纷的发生概率。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中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较低并且患者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要高。结论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合理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可以促进门诊输液室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而可以有效推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

  • 标签: 非语言沟通 门诊输液室 护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肢体语言与患儿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0例患儿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充分使用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对患儿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好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97.7%;对照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86.6%。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可明显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肢体语言 沟通 儿科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6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肢体语言沟通,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发现,观察组患儿的疾病治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8例,满意12例,比较满意5例,不满意5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非常满意12例,满意8例,比较满意9例,不满意1例。结论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与患儿的亲和度,帮助患儿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疾病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科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8-42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特点以及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来我院内科门诊检查的161例18-42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通过Gesell量表对其发育情况进行评估,通过S-S评价法评估其语言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1例儿童中,135例(83.85%)在语言表达、理解等方面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26例(16.15%)只有语言表达明显低于同龄儿童。161例患儿中,79例(49.07%)轻度缺陷,61例(37.89%)中度缺陷,21例(13.04%)重度缺陷。结论临床应当通过评估了解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特点,才可进行干预。

  • 标签: 语言发育迟缓 儿童 特征 原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5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儿科收治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语言性的沟通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组间比较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4,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采取非语言性沟通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实现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儿以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缓解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 儿科 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