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音乐疗法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儿童100例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语言训练法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语言方面能力的儿童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评分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语言表达等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评分下降,实验组评分降低程度以及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音乐疗法 语言训练 孤独症 儿童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形式,儿童在早期发育中,语言发育迟缓是常见障碍性疾病,一旦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状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所以,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做好积极的诊断与治疗,是当前儿科工作的重点。本文也主要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定义、原因、诊断及治疗一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改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提供借鉴。

  • 标签: 儿童 语言发育迟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护理中采用语言沟通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患者122例开展本次研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探究组,对照组61例为2020年1月-2020年8月,探究组61例为2020年9月-2021年3月,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在常规护理过程中良好运用语言沟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依从度、心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数据分析:探究组护理依从度显著较对照组大,两项心理评分均小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护理在进行常规护理的过程中良好运用语言沟通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度与生活质量评分,减小心理焦虑和抑郁评分,临床中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语言沟通 老年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ICU护理中运用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具体影响。方法:本文随机择取我院ICU病房收治的64例患者进行实验探索,时间选自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并借助抽签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研究组(32例,采用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并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指标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P<0.05,说明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运用到ICU患者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升患者临床治疗舒适度,切实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护理 改进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常规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小儿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25),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干预(n=25),探究两组患儿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护理依从度(检查依从、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治疗依从性)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对小儿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干预后,实验组患儿检查依从、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治疗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数据,均较对照组患儿有改善状况,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的作用。方法:对我院精神病患者62例采用心理护理并实施语言沟通。结果: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且能够调节自我情绪,端正对疾病的态度。结论: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紧张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刺激和压力,促进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 标签:   精神病护理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的精神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治疗期间仅实施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心理护理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及SAS、SD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和需要沟通,能有效提升治疗疗效,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病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语言功能与Barthel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前两组语言功能与Barthel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语言功能与Barthe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语言肢体功能康复速度,改善患者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 语言肢体功能 康复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共纳入患者68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焦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是否存在有效性,以更新本院的精神科护理方法;方法:在本研究项目开设以后,以本院实际接收的精神类疾病患者为对象展开差异性护理研究,在研究中保障最基本的护理方案的一致,仅在语言交流方面和心理护理方面进行差异性对待,最后通过调查两组差异化实验对象人员的满意度,最后统计结果分析数据;结果:以现代统计学方法为重要统计工具,保证结果P

  • 标签: 精神科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护理手段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共纳入患者68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焦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语言沟通与心理干预用于焦虑症病人中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80名观察对象,观察对象表现为焦虑症,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语言沟通与心理干预(观察组,n=40),常规护理(对照组,n=40),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作用差异。结果:睡眠障碍SDRS评分指标对比,护理后,指标值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指标,各维度(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焦虑症病人,语言沟通与心理干预的应用,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心态,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干预 焦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语言方式心理护理对于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康复进程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21月2月接收的20例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10例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接受非语言方式心理护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心理状态像焦虑(SAS)、抑郁(SDS)、以及满意度等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满意度和心理状态情况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非语言方式心理护理 ICU气管插管 康复进程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96例精神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n=48,采用心理护理、语言沟通)对照组(n=48,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后SAS、SDS评分,调查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精神病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过程中,不良心态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29.16%,组间差异较大(χ2=6.341,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对比,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给予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病 护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列缺损患者实施口腔种植修复对其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的改善。方法:纳入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时段内80例牙列缺损患者,以系统抽样法予以分组,常规修复40例(归入对照组),口腔种植修复40例(归入研究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牙周袋指数和牙菌斑指数及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2组口腔功能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牙齿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稳定性评分均更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牙周袋指数、牙菌斑指数、并发症率均更低(P<0.05)。结论:对于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口腔种植修复,可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口腔健康的恢复,提高口腔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且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牙列缺损 咀嚼功能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2020.1月-2021.1月收治的74例小儿肺炎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叫做常规组,而在护理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的叫做研究组,以上两组例数均为37例,对比两组护理后患儿护理依从性。结果:从护理依从性来看,研究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肢体语言沟通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其效果十分显著,会直接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使得护理工作顺利实施,值得应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肺炎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以及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精神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联合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PRS评分与SCL90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所有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精神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以及语言沟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使得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确保预后效果。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小儿内科患者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方案,进一步取得患儿的信任,提升护理依从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小儿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肢体语言沟通方案,对比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儿家属给予了更高的评价,其满意度为92.0%,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方案有助于提升小儿患者的护理配合,得到了家属的认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沟通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80例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于2020.5-2021.5期间在我院儿科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常规组(n=40,护理方式为常规沟通技巧)及干预组(n=40,护理方式为非语言沟通技巧),对其临床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干预组及常规组依从性发现,干预组总依从率为90.00%,常规组为60.00%,干预组高于常规组。结论 在与患儿进行沟通时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能够提高其临床依从性,使患儿配合临床治疗,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儿科护理 临床沟通 临床依从性 非语言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