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瓜氨酸(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的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M-RF、IgM-RF以及类风湿因子(RF),并对比RA患者治疗前后的CCP抗体水平。结果RA组CCP抗体水平与其他风湿疾病组患者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CCP抗体与RF对RA的特异性、敏感性有明显差异P<0.05,CCR抗体与IgM-RF、IgG-RF联合检测中,两项联合检测特异性为96.0%,三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98.0%,结果表明联合检测性明显优于单用CCP抗体、RF;研究40例RA患者治疗后CCP抗体水平下降明显P<0.05。结论CCP抗体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显著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而且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IgM-RF、IgM-R可显著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 关节炎
  • 简介: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瓜氨酸CCP)抗体的价值。方法:采用ECLI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19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5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CCP抗体,观察ECLIA法检测CCP抗体的精密度、回收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并分析ECLIA法与ELISA法间的相关性。结果:ECLIA法检测CCP抗体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9%~1.8%、1.7%~2.4%,明显低于ELISA法(5.8%~8.6%,6.7%~9.8%)(P〈0.01)。ECLIA法检测CCP抗体的回收率为96.7%~9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98.7%,与ELISA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达96.7%。结论:ECLIA法检测CCP抗体的精密度较高,且对R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ELISA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瓜氨酸抗体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率。方法研究对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例数15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50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3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1日,对两组患者进行瓜氨酸抗体检测,然后实施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瓜氨酸抗体水平(5.21±1.01)RU/ml高于对照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P<0.05);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由此证明患者疗效显著;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腹泻患者2例、百分比为1.33%;呕吐患者1例、百分比为0.67%;恶心患者1例、百分比为0.67%,不良反应发生率2.67%。结论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实施瓜氨酸抗体检测后,再采取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值得研究。

  • 标签: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 不良反应率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磷脂综合征患者膜突蛋白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膜突蛋白抗体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磷脂综合征患者(包括5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膜突蛋白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制备鼠源性单克隆膜突蛋白抗体,加入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中,检测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同时加入单克隆抗体和膜突蛋白,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在5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中,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和65%,显著高于其他自身抗体C端膜突蛋白抗体血小板抗体心磷脂抗体β2糖蛋白Ⅰ抗体)的阳性率。鼠源性单克隆N端膜突蛋白抗体有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该作用可被N端膜突蛋白抑制,但不能被二磷酸腺苷激活途径抑制物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所抑制。结论:大部分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存在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且该抗体的产生可能与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相关。膜突蛋白抗体在诊断和治疗磷脂综合征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膜突蛋白 自身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
  • 简介:目的:制备兔抗体血清,应用试管凝集实验和试管溶血实验测定其效价,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对兔2%~5%SRBC进行免疫一周,采用心脏法采血,离心分离出血清。再与2%~5%SRBC用试管凝集实验和试管溶血实验对其效价进行测定。结果:兔血清中出现了抗体,其中试管凝集实验效价为1:8,试管溶血实验的效价为1:32。结论:此免疫血清制备的方法所用的时间相对较短,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较明显,适用于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

  • 标签: 血清制备 凝集实验 溶血实验 检测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所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6LZPtoKP/18LZPtoP治疗(胸腺方案),观察组基于此,加用胸腺肠溶片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加用环丝氨酸(Cs)胶囊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2.86%)高于对照组(60.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7.9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X2=1.06,P>0.05)。结论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Cs联合胸腺方案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环丝氨酸 胸腺肽 耐多药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精子抗体(anti-spermantibody,AsAb)产生与女性不孕不育的关系以及女性AsAb的产生与临床疾病关联性。方法用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AsAb,分析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AsAb阳性率的差别;并进一步对女性不育不孕患者病史进行分析,初步探讨AsAb阳性形成的可能病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女性不育不孕患者血清AsAb-IgG、IgM和IgA阳性率增高(P<0.05);女性不育不孕组中,不良流产史和宫颈炎患者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盆腔炎和HPV感染患者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b产生与女性不育不孕有相关性,而不良流产史和宫颈炎可能是导致女性体内产生AsAb的可能诱因之一。

  • 标签: 不孕不育 AsA
  • 简介: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磷脂抗体等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与患者视网膜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从2002年6月至2003年1月,对164例SLE患者作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和眼底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指标包括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L)、狼疮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和ds-DNA抗体等.结果:164例SLE患者中26例(16%)检查到有视网膜血管病,其中19例(73%)检测到磷脂抗体(17例ACL和2例LA).结论:SLE患者易发生视网膜血管病变,磷脂抗体的存在可能与其有较高的相关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抗体 视网膜血管病 抗心磷脂抗体 狼疮抗凝物 抗核抗体
  • 简介:目的:用免疫色谱法-MPB64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和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群的方法学评价。方法:共收集20株临床标本分离菌株、11株参考菌株和1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应用免疫色谱法检测在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并和传统鉴定方法、实时荧光探针定量PCR法(FQ—PCR)作比较研究。结果:用免疫色谱法检测1株标准菌株为阳性,检测11株参考菌株发现用该法能完全区分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对20株临床分离的标本用免疫色谱检出11株结核菌菌群,检出率为55%;用传统鉴定方法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混合菌感染;用FQ-PCR法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牛结核菌。免疫色谱法能检测到的最低菌浓度为10^5CFU/ml。免疫色谱法、FQ—PCR法和传统鉴定方法的平均耗时分别为15分钟,1~2天和30天。结论:免疫色谱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敏感和特异性鉴别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色谱法 抗-MPB64单克隆抗体 结核分枝杆菌 菌群 菌株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就是人全身免疫出现异常所引发多个器官受累的疾病类型。该疾病的病理表现在自身抗体产生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过程中,自身抗体检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过程中被当做自身抗体,其临床应用广泛且研究前景广阔。基于此,文章将核小体抗体检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希望有所帮助。

  • 标签: 抗核小体抗体检测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类风湿相关标志物RF、CCP抗体和CRP何种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组合最佳。方法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1年1月~2017年2月已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即实验组335例)和同期随机选取的体检健康者(即对照组312例)血清中RF、CCP抗体和CRP。结果类风湿因子、CCP抗体、CRP分别单一检测,两两联合及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在RA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60;0.05),三者联合检测组对RA的诊断具有最高的准确性(AUC=0.981),三者联合检测组比RF+CCP抗体组更能提高RA的检测率(P=0.045&#60;0.05)。结论上述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组合能有效提升RA诊断的准确率。关键词类风湿因子;瓜氨酸抗体;C时相反应蛋白;类风湿性关节炎Abstract0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valueofcombineddetectionofrheumatoidfactor(RF),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ntibody(antiCCPantibody)andCreactiveprotein(CRP)in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RA).MethodsPatientsinTheFifthHospitalAffiliatedtoSun-YatUniversityfromJanuary2011toFebruary2017hasconfirmedthediagnosisofrheumatoidarthritis(335cases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randomlyselectedthehealthysubjects(182casesinthecontrolgroup),thendetecttheirserumRF,antiCCPantibodyandCRP.ResultsRF,antiCCPantibodyandCRP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RA)(P&#60;0.05).Thethreejointdetectiongrouphadthehighestaccuracy(AUC=0.981)forthediagnosisofRA.ComparedwithRF+antiCCPantibodygroup,thedetectionrateofRAwashigherinthethreejointdetectiongroup(P=0.045&#60;0.05).ConclusionThecombinationofthethreemarkerscaneffectivelyimprovetheaccuracyofRAdiagnosis.KeywordsRheumatoidfactor;antiCCPantibody;Creactiveprotein;rheumatoidarthritis

  • 标签:
  • 简介:抗体筛查试验(以下简称筛)临床常用于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针对红细胞血型抗原的不规则抗体,而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是导致临床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分类红细胞血型抗体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三类,即天然抗体、免疫性抗体和自身抗体;而按其出现的规律也可分为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和特殊类型抗体三类。

  • 标签: 抗体筛查试验 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可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 简介:摘要脑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又称B型利钠、脑利钠,是利钠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心血管生物标记物,其近年来倍受关注。脑钠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主要由心室细胞分泌产生,并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心、肺等组织器官中。脑钠最早于1988年由日本学者Sudoh等从猪脑中分离得到,具有强大的促排钠、排尿、舒张血管、松弛平滑肌、降低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利尿激素等作用1,并且能够对抗心室重塑,减少心肌肥厚以及心室扩大等,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有研究表明,BNP水平的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对BNP水平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脑钠肽 BNP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呼吸困难 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联合采用乳果糖与门冬氨酸氨酸预防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HE)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原则2013年4月~2016年6月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遵照其接受治疗的意愿分别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予以一般组患者门冬氨酸氨酸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添加乳果糖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相关指标接受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在治疗总有效率及接受治疗后的各项相关指标变化数据中优于一般组患者,且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两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和72.09%。结论同时采用门冬氨酸氨酸与乳果糖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可进一步增强其对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预防作用,临床应大力推广。

  • 标签: 乳果糖 门冬氨酸鸟氨酸 预防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1064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并对其血清中-C、-D、-E以及-M等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Rh抗体检验33例呈阳性,阳性率为3.10%,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其抗体类型主要包括-C、-D、-E、-M以及非特异性抗体。结论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能够有效的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降低输血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前 Rh抗体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20例,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脑出血组136例和脑梗死组184例,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对比三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情况及异常率。结果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进行比较无较大区别(P>0.05)。结论在诊治脑血管疾病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精氮酸联合可乐定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护理经验。试验前后做好患儿与家长的心理护理,对试验的整个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焦虑和疑惑,保障试验的顺利完成。本组患儿均顺利、安全、有效的完成整个激发试验。

  • 标签: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精氨酸 可乐定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