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抽样法在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中,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将60例新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数、动脉氧分化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而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新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精细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病情,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确切,值得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实施于新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就诊近期(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时期)收治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63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设置为对照组。2017年1月,我院实施精细化护理运用于(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时期)收治另64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为精细组。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血气指标与肺部功能指标对照。结果疗程结束后精细组总有效率为100.00%,治愈率为51.56%,对照组为85.71%,治愈率为19.05%,治疗后精细组血气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而言,采取精细化护理,可明显提高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改善肺部功能,效果理想。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精细化护理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相关影响效果。方法从2015.4月-2017.4月我院收治的新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的方法以及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患儿则采用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以及护理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效果以及护理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和护理的效果(P小于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呼吸衰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呼吸衰竭新生为研究对象,在家属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为11.76%,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2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呼吸衰竭的效果相对较好,但合并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中应根据新生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常频机械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实施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52例,均采用呼吸机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结果所选52例患儿中,48例患儿治愈出院,4例患儿死亡,治愈率为92.31%。所选52例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的患儿中,12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结论对呼吸衰竭新生,使用呼吸机治疗,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配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呼吸衰竭 新生儿 呼吸机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共接收呼吸衰竭新生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对照组26例患儿接受常频机械通气呼吸机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接受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PH、PCO、PO、FiO四项指标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上机花费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以及悉心护理后,全部存活出院,但在上机治疗1d后PCO、PO、FiO三项指标水平上对照组患儿明显不及试验组;且对照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127.5±32.10)h,试验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89.3±13.34)h;另外,在住院时间以及上机花费上,对照组也明显高于试验组,以上各项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呼吸衰竭,可以使患儿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节省治疗、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

  • 标签: 新生儿呼吸衰竭 高频振荡呼吸机 常频机械呼吸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优质护理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新生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选取80例已确诊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新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以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心力衰竭纠正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医务费用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干预手段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后,住院时间、医务费用以及心理衰竭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优质护理在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新生时具有更高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负担,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优质护理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频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35例呼吸衰竭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高频振荡通气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频通气相比,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呼吸衰竭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常规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患儿使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发绀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SaO2,PaO2和PH指数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时,为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医治则是有效的方法,可对患者的气血指标等进行改善,预后的效果很好。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管镜的应用在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对其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以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纤维支管镜,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动态顺应性(Cdyn)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做功(WOB)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纤维置管镜可提高治疗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纤维支管镜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肺炎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新生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各44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雾化治疗,为治疗组患儿在进行传统雾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总有效率、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有效保护新生安全,应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临床疗效 盐酸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增加新生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并预防出现各种并发症,分析和研究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拉氧头孢治疗的价值。方法按随机原则将80例新生感染性肺炎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n=40),用拉氧头孢40-80mg/(kg/d),静脉滴注1次/12h,疗程5~14d,对照组(n=4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及头孢他啶),50~100mg/(kg/d),静脉滴注,疗程5~14d,比较2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天数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新生感染性肺炎患者在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辅以拉氧头孢治疗,能够增加治疗总有效率,短时间内控制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患儿痛苦,效果明显,值得推荐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拉氧头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纠正COPD患者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COPD伴严重Ⅱ呼衰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救治4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8例中,无死亡病例。46例效果满意,顺利脱机,2例因病情危重行气管插管,改有创通气。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能迅速纠正COPD合并呼衰的患者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抗感染、利尿以及平喘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试验结束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0%。经统计,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疗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阻肺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COPD并Ⅱ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早期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1月40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20例。结果观察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PCO2、PO2、血氧饱和度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PCO2、PO2、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早期治疗效果确切,辅以针对性护理可缩短病程,改善患者动脉血指标和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早期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54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状况,就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療总有效率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aCO2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氧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损伤较小,操作简便,且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血气指标 慢阻肺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差异较大,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为2.8%,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死亡率为17.1%,观察组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对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肺结核 呼吸衰竭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间我院接治的94例机械通气新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机械通气时间等观察指标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7.09±1.35)d,ICU治疗时间为(9.64±2.57)d,住院时间为(17.39±3.56)d,VAP发生率为8.51%,文书书写质量为(97.16±4.03)分,基础护理质量为(95.08±3.37)分,病区管理质量为(94.63±4.58)分,消毒隔离质量为(96.41±2.48)分,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新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机械通气的新生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机械通气平均次数、住院时间、VAP发生率、护理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机械通气平均次数、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护理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机械通气的新生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次数,降低VAP发生几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