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链球菌感染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1500例妊娠晚期孕妇,将其中32例生殖道B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取30例健康体检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宫内感染、产后出血、羊水污染、产褥感染、宫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率,对比新生儿肺炎、宫内生长受限、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结果两组宫内感染、产后出血、羊水污染、产褥感染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宫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率更高,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肺炎、宫内生长受限、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B链球菌感染可影响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建议产科临床加以重视,积极开展排查防治工作,为母婴健康提供必要保障。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妊娠结局 新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苯佐卡因含片与B维生素的联合应用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本院100例口腔溃疡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精确检查诊断,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5.1±1.5)岁;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4.8±2.8)岁。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B维生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口服苯佐卡因含片,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研究组中,显效的患者有40例,占80%;有效的患者有9例,占18%;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2%,总有效率是98%;对照组中,显效的患者有23例,占46%;有效的患者有6例,占12%;无效的患者有21例,占42%,总有效率是58%;②研究组中,发生恶心的患者有1例,占2%、发生头晕的患者有0例、发生口干的患者有1例,占2%、发生胃胀的患者有0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4%;研究组中,发生恶心的患者有2例,占4%、发生头晕的患者有1例,占2%、发生口干的患者有3例,占6%、发生胃胀的患者有3例,占6%,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8%。结论苯佐卡因含片联合B维生素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苯佐卡因含片 B族维生素 联合 口腔溃疡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对B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B溶血性链球菌孕妇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孕妇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1月1日),均实施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检验,分析两组孕妇B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B溶血性链球菌孕妇的B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90.00%高于对照组健康孕妇检出率20.00%(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对B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显著提高检出率,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 B族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孕妇妊娠晚期B链球菌(GBS)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临床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860例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测孕妇GBS,观察其妊娠结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860例孕妇676例顺产,184例剖宫产;72例GBS阳性,788例GBS阴性;新生儿体质量2.7~4.9kg,平均体质量(3.5±0.6)kg。GBS阴性孕妇早产、宫内感染、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情况与GBS阳性孕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82、46.891、44.516、27.904、19.962、6.348,P<0.05)。GBS阴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情况与GBS阳性新生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081、37.852、41.139,P<0.05)。結论孕妇妊娠GBS感染会对新生儿及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需尽早干预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感染 妊娠结局 新生儿
  • 简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在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同时也规范和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水平,促进了医学检验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 标签: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教学 实验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肠道微生态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出本科室3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出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肠道微生态动态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并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对研究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儿童的肠道微生态检测结果,研究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8d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大肠杆菌数量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显著(P<0.05);治愈后1个月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愈后1个月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均高于治疗后8d,差异显著(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现象,运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肠道微生态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变化 临床应用 轮状病毒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GBS检出情况,并探究阴道微生物对于GBS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所有纳入者均处于妊娠35-37周,并是初次进行GBS检测共1560例。观察并评估妊娠晚期孕妇阴道GBS及其他微生物检出率,年龄对妊娠晚期孕妇阴道GBS检出情况的影响,妊娠晚期孕妇阴道GBS感染与生殖道其他病原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GBS检出率与阴道清洁度之间相关性。结果1560例妊娠晚期孕妇GBS检出率为5.26%,真菌检出率为7.56%,滴虫检出率为0.71%,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3.33%;不同年龄段孕妇GBS阳性检出率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阳性组和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组孕妇GBS检出率明显高于对应阴性组(P<0.05),滴虫阳性与阴性组GBS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检出率与阴道清洁度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阴道真菌和细菌阳性、阴道清洁度对阴道B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有影响,临床检测时需注意。

  • 标签: 妊娠晚期 阴道微生物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PCT、CRP、B链球菌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病检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分析组,选取48例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病检无绒毛膜羊膜炎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将其视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PCT、CRP、B链球菌联合检测,对照组进行血清PCT、CRP检测,回顾性比较两组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效果。结果分析组孕妇的PCT值以及CRP值和B链球菌诊断率在统计学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率更高,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检验结果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差异具有分析价值。结论血清PCT、CRP、B链球菌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的临床诊断中,诊断效果更优,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的实效性价值。

  • 标签: 血清PCT CRP B族链球菌 未足月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概要性描述人体微生态学的历史、进展与现状,提出现代人体微生态学的编纂提纲,期待同道们的批评、斧正与加盟。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发与产业化实践,对人体微生态在肠道和阴道这两个微生态区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认为在现代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人体微生态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不可低估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微生态学 人体 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出现腹泻症状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腹泻疾病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儿通过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儿的腹泻程度以及腹泻次数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而对照组仅为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态制剂与蒙脱石散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良好,患儿的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小儿腹泻 疗效评价
  • 简介:本文概要性描述《人体微生态学》课程基本内容,分析了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人体微生态学的必要性,同时指出人体微生态学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人体微生态学 医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3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均治疗5~15d后,比较两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腹泻症状。

  • 标签: 新生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微生态制剂
  • 简介: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在口腔黏膜疾病中是最为常见的疾病,患病率高达30%左右,问题在于虽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极高,最为常见,但是具体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清晰虽然国内外医学界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免疫学异常、病毒、微量元素、遗传因素等都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于发病原因仍然无从定论,本研究主要是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口腔微生态的研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细致的分析,从ROU与链球菌、韦荣菌、奈瑟菌、幽门螺杆菌(Hp)及病毒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更加了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对于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微生态 口腔黏膜 口腔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阴道微生态失衡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感染及术后发病率的关系。临床上有阴道微生态失衡需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术后阴道残端感染及术后病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微生态检查结果,选取100例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0例阴道微生态异常者作为实验组,随机分为实验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及A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宫全切术前及术后常规护理措施;B组增加术后外阴护理次数,余处理同对照组。各组腹腔镜辅助阴式宫全切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用统计学处理。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阴道微生态失衡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手段降低了阴道残端的感染率。

  • 标签: 阴道微生态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围手术期阴道残端感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肠道微生态与机体的代谢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致病以及病情发展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尝试从微生态角度去探寻更加积极有效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方式。本文对近年来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微生态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提供理论参照。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微生态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