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为Crohn病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22例中病变多发13例,单发9例。CT上均有肠壁增厚,其中8例呈分层强化。13例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0例出现肠系膜改变,可见“木梳征”。并发症:不全性肠梗阻3例,消化道穿孔2例,腹腔脓肿1例,肠间内瘘1例。结论:Crohn病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并发症,对Crohn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CROHN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0例,其中毛玻璃样阴影9例,肺炎样实质性病变7例,支气管肺炎样改变8例,结节性病变9例,肿块6例,空洞5例,曲菌球3例,淋巴结肿大13例。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多样,需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痰液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确诊。

  • 标签: 肺疾病 真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管瘤(spleniclymphangioma,SLA)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LA患者资料,其中9例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直接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患者表现为脾大,其中2例有贫血、牙龈出血等脾功能亢进症状;2例表现为脾内多发病灶,9例表现为脾内单发病灶;11例均未见钙化及包膜。CT平扫均表现为脾内囊性低密度影,其中6例为单囊性病变,5例为多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3例病灶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病灶延迟期囊内容物出现强化。结论:SLA在CT平扫上表现为囊性密度影,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并具有延迟强化的特点。

  • 标签: 脾脏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及MRI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本组11例中,囊实性肿块8例,瘤内多发大小不等囊变、出血,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囊内壁光整,壁间隔厚薄不均;实性肿块2例,T1WI和T2WI均高于同层肌组织信号;囊性病灶1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强化。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雌激素水平升高,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卵巢肿瘤 颗粒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adrenallymphoma,AL)的MSCT图像特点,评价MSCT对原发性A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的6例(9个病灶)原发性AL的CT资料,重点研究肿瘤的形态、大小、平扫密度、强化方式、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结果:6例中,3例位于单侧肾上腺,3例位于双侧,共9个病灶,直径2.4~8.0cm,平均(5.1±1.6)cm;病灶平扫4个为类圆形,3个为椭圆形,2个为类三角形;密度均匀,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5个,不均匀强化4个,其中动脉期为轻度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延迟期亦有强化。结论:原发性AL表现为肾上腺区的软组织肿块,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确诊及了解病变累及范围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原发性 肾上腺淋巴瘤 MSCT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旁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甲状旁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术前CT图像。结果:病变位于甲状腺周围、气管外血管内间隙。其中,腺瘤5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增强扫描周边实性成分呈明显均匀强化;囊肿4例,表现为边缘光滑、囊壁菲薄的囊性肿物,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甲状旁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甲状旁腺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的影像特征。方法:对24例FAI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髋关节X线、CT及MRI检查。结果:FAI表现为股骨头颈解剖学异常,其中24例X线片示股骨头颈交界处骨性突起,呈"枪柄样"改变;5例有非圆形股骨头;3例髋臼后倾、髋臼过深,呈"8字征"改变;15例髋臼边缘软骨下囊性变;5例股骨头颈交界处皮质下囊性变。MRI显示24例髋臼盂唇、软骨损伤及关节骨质改变。CT示α角增大。结论:股骨头颈解剖学异常及髋臼形态异常是诊断FAI的主要征象,结合MRI显示髋臼盂唇及关节软骨损伤,综合评价可明确诊断FAI。

  • 标签: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涎腺导管癌(salivaryductcarcinoma,SDC)是一种较少见、具有侵袭性、发生于唾液腺的高度恶性肿瘤,由Kleinsasser等[1]于1968年首先报道,其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类似。国内有文献报道SDC发生于腮腺、颌下腺及腭腺的比例为4.5∶2.5∶1[2]。本文报道1例经超声检查的颌下腺导管癌。

  • 标签: 颌下腺导管癌 超声 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CT、MRI表现。结果:23例中,20例单发,3例多发。其中胫骨11例,股骨5例,肱骨4例,腓骨、桡骨、尺骨各1例。影像学特点为髓腔内密度或信号异常改变、起源于骨皮质内缘的骨质破坏及骨髓水肿、线状或层状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和肿块。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能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长骨 嗜酸细胞肉芽肿 诊断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fatpad,IFP)损伤的MRI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综合诊断及随访明确诊断为IFP损伤患者105例,并分析其MRI成像特点。结果:105例中,右膝54例,左膝45例,双膝6例。共111个膝关节MRI表现与损伤程度相关,可表现为IFP的信号异常及形态改变,Ⅰ级51个(45.9%),Ⅱ级36个(32.4%),Ⅲ级21个(18.9%),Ⅳ级3个(2.7%),并常伴不同程度关节积液。结论:MRI能清晰显示IFP的形态、信号改变,准确评估其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髌下脂肪垫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CT及MRI在儿童单发性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WT)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性W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征象。其中5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本组8均为单侧单个肾脏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CT平扫为等、低或混杂密度,病灶占位效应显著,周围脏器受压明显。MRI表现为等低T1WI、等高T2WI信号为主,其内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后瘤体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压迫残余肾脏。结论:CT及MRI可明确显示瘤体的位置、大小、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灶,可为临床检出本病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WILMS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资料  患者,女性,26岁。2010年7月初突然出现左眼刺痛,持续数秒后缓解,晨起后发现左眼皮水肿,在诊所给予金霉素眼膏等对症治疗后缓解。7月中旬再次出现左眼肿,并出现左眼远视,对症治疗后无改善。进一步检查CT发现左眼眶肿块逐转院至本院就诊。复查MRI,影像学表现(图1):左侧眼眶可见一跨外侧壁生长的软组织肿块,约4.4cm×3.1cm,T1WI等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病变累及左侧蝶骨和左侧眼眶外侧壁和左侧额骨,侵入眶内推移压迫眼球和眼肌,累及球后区和眶尖,左侧眼球向前内移位,推移压迫左侧颞肌,相应部位硬脑膜增厚强化。

  • 标签: 例表现 原发平滑肌 平滑肌肉瘤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患者的CT及MRI。结果:21例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Ⅲ、Ⅳ期),其中14例为双侧坏死,7例为单侧坏死。12例累及单侧髋臼,9例累及双侧髋臼。结论:CT及MRI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证实的3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改变的MRI表现。结果:本组30例,骶髂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软骨下骨质水肿,其中双侧24例(80%)、单侧6例(20%),软骨信号不均匀、边缘毛糙26例(86.7%),滑膜增厚、滑膜囊积液及附着点炎14例(46.7%)。结论:MRI可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理改变,宜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筛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诊断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