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评估在改善术后活动性疼痛管理质量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数字评定法(NRS)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观察组采用中文版功能活动评分法(FAS)和NR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比较两组术后24h静息时和功能性活动时NRS评分,记录两组FAS分级情况、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静息时NRS评分、活动时NRS评分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P〈0.05)。观察组术后FAS疼痛分级以及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FAS结合NRS进行疼痛护理评估,可以有效减轻手术患者术后活动性疼痛感,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后疼痛 疼痛护理
  • 简介:对中西医结合病房疼痛管理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疼痛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中西医结合疼痛管理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病房的疼痛管理工作提出参考性建议。

  • 标签: 疼痛 疼痛管理 中医护理 中西医结合 研究进展
  • 作者: 王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到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主诉疼痛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受,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目的:调查骨科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水平。方法:采用疼痛知识需求调查问卷、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表,对5所三级甲等医院68名骨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水平,提出相应干预对策。结果:疼痛评估、药物治疗、疼痛个案管理是护理人员主要知识需求;影响骨科护理人员疼痛管理态度和知识的因素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职称、工作年限和年龄等(P〈0.05)。结论:骨科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掌握不充分,医疗机构应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体差异加强疼痛知识的培训,进一步优化疼痛管理模式,改善骨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提高知识水平。

  • 标签: 骨科护理人员 疼痛管理 知识 态度
  • 简介:介绍了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概述,包括概念、来源与分类;总结了现状研究,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现状和引起疼痛的常见操作;并分析致痛性操作的影响因素有:胎龄、出生体质量、医疗诊断、住院天数、操作类型等;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胎龄、性别、健康状态、致痛性操作、是否镇痛、环境等。指出未来应进行我国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管理,尤其是重视疼痛现状描述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新生儿 操作性疼痛 影响因素 现状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对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骨科未实施CQI管理前(2015年6月~2016年12月)接收的60例骨创伤患者为对照组,另抽取本院骨科实施CQI管理后(2016年6月~2016年12月)接收的60例骨创伤患者为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CQI管理后,干预组术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皆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越显著,经分析,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8.3%,对照组仅为85.0%,经分析,P=0.023,差异有统计意义,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将CQI管理模式应用于骨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中,可以明显提高疼痛管理质量,降低术后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骨创伤 疼痛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肤瘙痒疼痛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8例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皮肤类型、气候及温度、疾病及过敏、生活习惯及精神状况患者瘙痒发生率存在统计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温、合并肝和肾或代谢功能疾病及过敏、洗澡温度过高、使用碱性洗涤剂、食用海鲜及辛辣饮食、精神压抑或紧张均是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肤瘙痒疼痛的危险因素.结论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肤瘙痒疼痛与低温、疾病及过敏、生活习惯、饮食以及患者精神因素均存在一定关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寻常型鱼鳞病 皮肤 瘙痒 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运用匹兹堡睡眠状况自评量表(PSQI)、住院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QLS)对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QL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综合性疼痛护理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在对Heider平衡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理论在照顾者对癌症病人疼痛管理态度影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用设想:在照顾者对病人的情感态度一定的前提下,照顾者对病人疼痛管理态度影响研究可按照“照顾者疼痛知识→照顾者疼痛管理态度→病人疼痛管理态度”的研究路径进行管理。

  • 标签: Heider平衡理论 照顾者 癌症病人 疼痛管理态度
  • 简介:本刊严格遵守国家标准GB3358—93《统计学术语》的有关规定。为此,请作者书写统计符号时注意以下要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不用大写X,也不用Mean或M;

  • 标签: 统计学符号 规范化书写 文稿 算术平均数 国家标准
  • 简介:目的:观察积极护理成果科学转化模式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积极护理成果科学转化护理模式实施前(2016年1~6月)收治于我院接受腹腔镜干预的胆囊结石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该护理模式实施后(2016年7~12月)收治的同类患者50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疼痛护理,试验组接受针对术后疼痛控制的积极护理成果科学转化护理模式干预,对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各相关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性做出比较。结果:试验组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病例干预后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积极护理成果科学转化护理模式实施后护患双方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积极护理成果科学转化模式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实施术后疼痛控制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该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受,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积极护理成果 科学转化模式 胆囊结石 腹腔镜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在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护理干预外,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干预10d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情志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

  • 标签: 腰椎压缩性骨折 保守治疗 耳穴压豆 情志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粪菌移植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内镜直视下进行粪菌移植术患者的护理过程及存在的护理问题。结果:32例患者中13例出现腹痛隐痛,12例患者一次移植治疗效果明显,12例患者进行2次移植,8例患者进行3次移植,余未见其他异常。随访3个月,未出现其他不适。结论:粪菌移植术前充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中充分的技术准备与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以及饮食教育,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炎性肠病 粪菌移植 心理护理
  • 简介:《中国临床护理》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护理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护理学领域临床实践与基础理论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旨在为广大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院校师生提供临床经验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设有论著、综述、临床护理、护理教育、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临床护理 征订启事 杂志 计划生育委员会 征稿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微课支持下的导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7月外科新入职护士5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2016年7月外科新入职护士50人为观察组,采用微课支持下的导模式,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理论考核成绩、病人对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以及两组新入职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理论考核成绩为93.71分±4.39分,对照组为82.96分±7.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对护士提供安全教育、看着病人服药之后再离开及安全告知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课支持下的导模式激发了新入职护士的主动学习兴趣,使新护士顺利完成从新职工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导学模式 微课 护理安全 满意度 培训
  • 简介: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工具(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mini.CEX)是美国内科医学会(AmericanBoardofInternalMedicine,ABM)发展并推荐的一种评价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的测评工具。考评项目以医务人员6大核心能力为框架进行设计,由考核者直接观察被考核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工作,包括医疗面谈、体格检查、人道专业、临床诊断、健康咨询、组织效能、整体评价7个项目。近年来。

  • 标签: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工具 综述
  • 简介:目的:研制与探讨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固定头部引流管。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6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留置的38例头部引流管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1日—3月31日留置的40例头部引流管、12例胃管、2例空肠营养管作为试验组。分别应用传统方法及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对头部引流管进行固定。比较两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管道移位及管道折叠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病人管道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管道折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统计意义(P〈0.01)。结论:自制的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能二次固定头部引流管,减少管道移位及管道折叠的发生。

  • 标签: 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 研制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循经刮痧对急性会厌炎咽痛症状缓解的情况。[方法]将60例急性会厌炎咽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刮痧组和循经刮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常规刮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天突、扶突等穴位进行常规刮痧;循经刮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循手太阴、手足阳明经取穴,并点刺手太阴井穴少商穴。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对3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1h-48h进行咽喉部疼痛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循经刮痧组对咽痛的缓解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治疗后1h-48h),刮痧后1h-6h对咽痛具有缓解作用,且在治疗后2h疼痛缓解作用最强;循经刮痧组治疗后2h-48h对疼痛的缓解作用明显优于常规刮痧组(P〈0.05)。[结论]循经刮痧组治疗可迅速缓解急性会厌炎咽痛症状,治疗作用持久。

  • 标签: 急性会厌炎 疼痛 针刺放血疗法 刮痧 循经刮痧
  • 简介:目的探讨学校教师主导护理临床见习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在44名护理大专生的临床见习中,应用“学校教师主导”的带教模式。在见习前、后采用临床见习学生观察能力评价量表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见习后,学生的观察能力总分及观察认知、观察能力品质维度得分高于见习前(P〈0.05),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见习前(P〈0.05)。结论学校教师主导护理临床见习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临床实习 医院 教学 教育 护理 学校教师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