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外周血 IL-33和 IL-25对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鉴别作用 。 方法 选取某医院5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53例健康对照者。将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水平,并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用 肺功能仪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FEV1, PEF。 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25, IL-33和 ECP有显著差异( 均有 P <0.05),不用组别中重度哮喘患者要显著高于中低度患者 ( F=100.55 , P<0.05)。各哮喘组之间 PEV1 和 PEF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含量能反映支气管哮喘的活动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 可用于临床中哮喘疾病的鉴别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IL-25 IL-33 支气管哮喘
  • 简介:目的调查新疆中等护理教育资源在全疆的配置及分布现况,为新疆护理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新疆地区所有开设中等护理教育的12所院校进行教育资源状况调查。结果新疆开设全日制中等护理学专业院校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北疆、南疆、东疆地区;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17项指标中,护理教师职称结构比例和学生人均图书册数在东疆地区、北疆地区、南疆地区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资源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建议通过与地区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来解决新疆中等护理教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教育 护理 资源分布 |
  • 简介:摘要目的外周血IL-33和IL-25对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鉴别作用。方法选取某医院5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者。将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25和IL-33的水平,并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用肺功能仪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FEV1,PEF。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25,IL-33和ECP有显著差异(均有P<0.05),不用组别中重度哮喘患者要显著高于中低度患者(F=100.55,P<0.05)。各哮喘组之间PEV1和PEF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IL-25和IL-33的含量能反映支气管哮喘的活动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可用于临床中哮喘疾病的鉴别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IL-25 IL-33 支气管哮喘
  • 简介:(目的]探讨中风痛的证候分布、不同阶段变化规律与辨证施护。[方法]以中风病发病后3个观察点进行辨证量化诊断调查,对不同的观察点实施辨证护理。[结果]第1观察点以风证、痰证为主}第2观察点以痰证、血瘀证为主;第3观察点以气虚证、痰瘀证所占比例较大;3个观察点中气虚证逐渐增加,火热证、风证逐渐下降,痰证、血瘀证一直较高。第1个、第2个观察点分别有腑实证,第3个观察点有阳虚证。根据3个观察点证候类型辨证施护,可使中医护理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结论]中风痛证侯分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气虚、血瘀、痰阻是中风病的根本病理机制。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缸候,完善中风病辩证施护。

  • 标签: 中风 证侯分布 辨证施护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病人昼夜死亡分布特征,预见性地做好救护防范措施,增加病人的救治机会.方法查阅123份住院老年病人死亡病历,≥60岁者为入组标准.应用百分比对死亡时间分布进行描述.结果老年住院病人死亡时间呈不均匀分布,表现为明显的夜间集中趋势,3:00~6:00是高峰时段.结论老年病人死亡时间呈夜间集中趋势,高峰时段在午夜至凌晨,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对策,加大护理力度,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老年病人夜间死亡.

  • 标签: 老年病人 死亡时间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结果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125b、miR-133、miR-146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医院收治的79例脑外科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痰培养结果分为阳性组(n=39)和阴性组(n=40);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收治的43例脑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PBMC中miR-125b、miR-133、miR-146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中炎症相关指标[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析各组间指标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ECOPD患者PBMC中miR-125b、miR-133、miR-146a与血清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BMC中miR-125b相对表达量、血清PCT、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33、miR-146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阳性组患者PBMC中miR-125b相对表达量、血清PCT、TNF-α、IL-6水平高于阴性组,miR-133、miR-146a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C中miR-125b水平与PCT、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miR-133、miR-146a水平与PCT、TNF-α、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是,当通过尿液培养时,手术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致病细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氏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等。栋在治疗时,有必要根据细菌的传播特征以及抵抗力合理地给药。

  • 标签: 脑外科 气管切开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究呼吸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了解呼吸科患者耐药性的分布情况,采用正确的护理方式。方法: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呼吸科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收集和调查这12例患者的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具体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根据实验调查显示,本次调查共计检测出134株病毒,其中有58株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血液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其中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对抗生素产生了明显的耐药性。结论:临床上要根据耐药菌群的分布情况,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规范抗菌类药物的给药,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出现。

  • 标签: 呼吸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 耐药性分析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出入院流程分布式管理对于提高医院友好度的影响。 方法 :总结分析互联网技术环境下出入院的流程分布式管理方法,对比改造前后患者就医满意度。 结果 :随着护士站出入院信息化流程开展时间延长,使用率明显提高,且改造后患者的 手续办理繁琐满意、缴费效率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改造前( P < 0.05 )。 结论 :出入院流程分布式管理应用于护士站中,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医院友好度、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出入院流程 分布式管理 医院友好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80例住院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入选者均合并感染;采集血液、痰液以及粪便,进而利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对采集标本完成相应的培养,然后通过细菌生化鉴定与药敏试验,对入选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148株菌株,革兰阴性菌72株,所占比重为48.65%;革兰阳性菌45株,所占比重为30.41%;真菌18株,所占比重为12.16%;其他菌种13株,所占比重为8.78%。(2)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包括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替苄西林、头孢噻吩,耐药性分别为97.7%、84.6%、95.2%、80.3%、72.4%。耐药性偏低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为0%。(3)革兰阳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分别为93.6%、64.8%、54.9%、53.4%。耐药性偏低的有四类,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为0%。结论: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混着易引发院内感染,对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物耐药性偏低;因此,基于临床治疗期间,需合理、科学地选取治疗药物,以此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老年肿瘤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新生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在122例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中,培养出70株病原菌,阳性率为57.37%。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1.43%,主要为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占68.57%,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最高的前三药物分别是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对肺炎链球菌耐药率最高的前三药物分别是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青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最高的前三药物分别是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头孢克洛。对卡他莫拉菌耐药率最高的前三药物分别是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结论: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致病菌所引起。不同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应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疗效、促进康复并降低不合理用药。

  • 标签: 新生儿科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将我院自2020年6月~202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70例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3型患者中体温升高、自发性疼痛与白细胞升高比例低于1型和2型;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性最低。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及左氧氟沙星在治疗阴沟肠杆菌中的耐药性最低。而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耐药性最低。结论:心脏外科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尽早发现是很不胸骨切口感染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心脏外科术后 深部胸骨切口感染 临床特征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纤维支气管镜术肺泡灌洗液的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性。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8月共分离肺泡灌洗液病原菌340株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中医务人员在获得样本后,按照要求对其进行相应的检验,按照CLSI 2017标准判定结果。结果:革兰阳性菌占比48.264%,革兰阴性菌占比50.29%,真菌占比1.47%,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5.30%),大肠埃希菌(22.35%),肺炎克雷伯菌(10.29%)比例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78株MRCNS(90.7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14株MRSA(56.00%),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以及利奈唑胺敏感,敏感度为100%。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而碳青霉稀类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内洗必泰口腔护理对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发病率及病原菌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本院7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洗必泰口腔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NP发生率(14.29%)较对照组(42.86%)低(P<0.05)。对照组共分离出25株细菌,其中5株革兰氏阳性菌,20株革兰氏阴性菌;观察组共分离出23株,其中4例革兰氏阳性菌,19株革兰氏阴性菌,两组细菌分布占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病房内采取洗必泰口腔护理,有助于NP发生率降低,但是对病原菌的分布影响较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洗必泰 口腔护理 NP 病原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