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心脏成纤维细胞作为一种间充质细胞,调控着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生物学和电生理活动,并在心肌梗死时通过替代已破坏的心肌细胞来保持心肌结构的完整性。近年来,运用转录因子、microRNAs将心脏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心肌样细胞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年心脏直接重编程体外和体内相关实验研究,并分析这一技术在修复坏死心肌和改善心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细胞直接重编程 心脏成纤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绝经前后异常子宫流血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因异常子宫出血于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检查的27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子宫内膜息肉75例.其中5例镜下误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镜下诊断符合率为93.3%(70175);子宫黏膜下肌瘤50例,符合率为90.9%(50/55):子宫内膜增生97例,其中7例镜下误诊为不典型增生或癌,符合率92.8%(90/97);不典型增生或子宫内膜癌19例,符合率为73.1%(19/26);萎缩性子宫内膜23例;宫内节育环残留8例。结论绝经前女性以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为主,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少见;而绝经后女性主要以子宫内膜息肉、萎缩性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为主。宫腔镜对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良好诊断价值,宜同时配合组织病理学检查。

  • 标签: 宫腔镜 异常子宫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miR-214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miR-214在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及缺氧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表达;通过EdU渗入法以及划痕实验研究miR-214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对miR-214靶基因预测并验证。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中miR-214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p〈0.001);经过缺氧处理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明显促进miR-214表达(p〈0.01);miR-214促进缺氧条件下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明miR-214能够与缺氧诱导因子1α抑制因子(HIF1AN)的3'-UTR结合;HIF1AN为miR-214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靶向基因。结论miR-214可能通过靶基因HIF1AN参与肺动脉高压调节机制。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MIRNA HIF1AN 调控
  • 简介:肺泡蛋白沉着(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PAP)是一种罕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过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acid-schiffstain,PAS)阳性的蛋白质、磷脂以及其他絮状物质在肺泡腔和终末呼吸道内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1-4]。1958年PAP由Rosen等[5]首次报道。PAP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在此对PAP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率。

  • 标签: 肺泡蛋白沉着症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体 铺路石样改变 肺泡灌洗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胰管汇合异常(APBDJ)的诊断、治疗及其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确诊的52例APBDJ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用直观模拟标度尺(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腹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发生率为80.8%。常并发胆管结石(38.5%)、慢性胰腺炎(25.0%)及急性胰腺炎(15.4%)。经ERCP确诊的患者中,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检出率为18.6%。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61.5%)、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EST)(47.7%)及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RBD)(23.1%)。经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1.2±0.8)分比(5.8±1.6)分,P〈0.05]。结论:APBDJ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胆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ERCP是APBDJ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可根据患者合并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胆胰管汇合异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 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硫氧还蛋白(Trx)系统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参与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状态以对抗氧化应激,其是由Tr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以及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组成的多功能小分子蛋白系统,因此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扮有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硫氧还蛋白系统和骨质疏松之间的联系。

  • 标签: 硫氧还蛋白系统 氧化应激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分析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恶性肿瘤患者的原发肿瘤种类、分期、分化程度等,以识别高危患者,提高防治意识,减少VTE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原发肿瘤种类、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化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信息。结果在所有1853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280例并发VTE,其中男性157例,女性123例,年龄(66.60±12.60)岁。包括单纯肺栓塞(PTE)41例,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89例,PTE合并DVT50例。肺癌82例,消化道肿瘤78例,泌尿系肿瘤32例,妇科肿瘤27例,血液科肿瘤27例,乳腺癌12例,其他部位肿瘤22例。相比未并发VTE肿瘤患者,并发VTE多见于肺癌、妇科肿瘤和其他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例(53.9%)并发VTE肿瘤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206例(73.6%)患者发生VTE时,肿瘤处于进展期;247例有明确TNM分期患者中Ⅲ~Ⅳ期患者187例(66.8%);144例有明确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报告,中、低度分化程度者120例(85.4%)。至随访结束,共有130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24.0±7.8)个月,明确诊断VTE后3,6,9,12个月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6.9%、69.2%、80.0%和82.3%。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本身、肺栓塞和感染。结论肿瘤与VTE密切相关,腺癌、进展期肿瘤、分化程度低的肿瘤患者和化疗方案中含铂类药物者更易发生VTE,临床医师应注意对这部分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VTE的发生。

  • 标签: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体内重要的代谢和生命活动,如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氧的运输电子转运过程、氧化磷酸化、三磷酸循环以及其他许多生物途径,是细胞能量来源的代谢必不可少的。

  • 标签: 铁缺乏症 心力衰竭 心脏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模式识别受体(nucleotidebindingoligomerizationdomain2,NOD2)在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18只,永久性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yocardialinfarction,MI)组、NOD2激动剂胞壁酰二肽(muramyldipeptide,MDP)组(MI+MDP)及假手术组(Sham),其中MI+MDP组在造模前30min给予小鼠腹腔注射MDP(100μg/只),MI组及Sham组均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一周后取材,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的程度,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RT-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MCP-1)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transcriptionfactor-κ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心肌梗死组比较,NOD2激动剂组巨噬细胞浸润增多,IL-6和MCP-1表达水平增加,NF-κB/p65的表达增加,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结论NOD2可能通过激活NF-κB/p65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过程。

  • 标签: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 心肌梗死 炎症 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硬化(S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SSc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口服沙利度胺治疗,开始剂量为50mg/d,睡前顿服,此后每隔1周增加50mg/d,直到剂量达150mg/d;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MTX)治疗,15mg/次,1次/周。疗程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食管和肺检查变化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均显著减轻,关节功能改善(P<0.01或P<0.05);实验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病变,治疗后对照组好转11例(36.7%),实验组好转20例(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对照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能按治疗方案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硬化患者安全,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简便、费用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治疗 沙利度胺 甲氨蝶呤
  • 简介:骨质疏松是一种以矿物质含量低下、微结构损坏、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华法林可拮抗维生素K,使钙素的羧化受抑制,减少钙沉积,抑制矿化,从而干扰代谢,导致骨质疏松或骨折,对于老年患者的影响尤其明显。长期服用华法林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可能与用药剂量和时间相关。目前预防和治疗华法林引起的骨质疏松主要依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对于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已出现骨质疏松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用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和甲状旁腺类似物治疗。本文对华法林引发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华法林 维生素K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通过对无精子患者进行睾丸穿刺活检及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探讨睾丸生精功能、睾丸体积与血清LH、FSH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无精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法检测其血清性激素水平,采用睾丸模型测量睾丸体积,并常规消毒进行睾丸穿刺活检,据睾丸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生精功能基本正常组(A组)、生精功能低下组(B组)、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组(C组)、穿刺有精子组(D)、穿刺无精子组(E)。同时,选择同期在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精液常规和性激素水平检查。分析睾丸生精功能、睾丸体积与血清LH、FS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B、对照组3组血清LH、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LH、FSH水平显著高于A、B、对照组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LH、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血清LH、FSH水平显著高于D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发育不正常组血清LH、FSH水平较睾丸发育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睾丸生精功能与血清LH、FSH水平呈负相关(r=-0.473、-0.441,P〈0.05),睾丸体积与血清LH、FSH水平呈负相关(,-0.643、-0.71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LH、FSH水平的测定对预测无精患者睾丸生精功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用于指导临床穿刺处理及预后的判断。

  • 标签: 无精子症 睾丸生精功能 睾丸体积 血清性激素水平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0岁,女,因“面容改变10年,发现鞍区占位1个月”入院。既往高脂血症20年,高血压病6年,右束支传导阻滞6个月,均未行特殊治疗。人院查体:轮椅入室,面部长、宽,额头、眼睑纹理多;双侧鼻翼肥厚,舌体肥大,呈牛肉舌表现;下颌突出,上下牙槽反咬合,牙齿疏松;双手十指关节增粗,指尖圆钝;双足肥大,足趾关节粗大;腰椎叩击痛。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高龄 循证医学 MDT
  • 简介: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慢性并发的发生风险。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多种疾病共存、用药复杂、血糖波动幅度大及易发低血糖等特点,而过大的血糖波动和严重的低血糖被认为与糖尿病血管并发密切相关。因此新的治疗理念认为,对于病程较长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减少血糖波动和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血糖波动 老年人 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对老年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舍曲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17评分、ADL评分及WCST相关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HAMD-17评分、ADL评分及WCST相关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可以提高老年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舍曲林 结构式家庭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内分泌科就诊的3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6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配对原则选择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左心室舒张功能(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踝肱指数(ABI)差异,初步探讨亚临床甲减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的影响。结果两组比较,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偏高(P〈0.001),总胆固醇(TC)水平亦偏高(P=0.002),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P=0.043)。两组间E/A、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可能引起老年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对大血管并发的其他影响需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老年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糖尿病 2型 心功能 踝肱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