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古巴卫生部的调查显示,古巴健在的百岁以上老人已达1551人,比去年增加1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一名126岁老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百色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百色市两所“三甲”医院住院就诊、体检和性病门诊病例、检测咨询、孕产妇筛查确诊的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确诊为HIV/AIDS病人540例,男性占68.12%,女性占29.66%;男性农民占85%,性工作者1.5%,干部及其他占20%;女性农民占60%,性工作者占1.8%、干部及其他占26%;壮族男性56%,壮族女性占56%;有外出打工史男性84.64%、女性61.07%;婚外情史男性40.15%、女性26.17%。结论百色市HIV/AIDS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上升人群主要为农民,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完善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已刻不容缓。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代谢相关酶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T833C位碱基突变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脑梗死组)和3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法检测CBS基因T833C多态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Hcy水平。结果在脑梗死组有9例CBS基因纯合子突变,28例为杂合子突变;对照组3名为纯合子突变,5名为杂合子突变。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X^2=11.429,P〈0.01;脑梗死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34.33%,T等位基因频率为65.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8.978,P〈0.01。CBS基因杂合突变者血清Hey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基因者(t=4.612,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ey浓度为(23±7)nmol/ml,显著高于对照组(13±4)nmoL/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826,P〈0.01)。结论Hey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BS基因T833C点突变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0例持续服用阿司匹林(100mg,≥7d)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高危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血小板聚集率,依据诊断标准分为AR组110例,阿司匹林敏感(AS)组340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SG13S32、SG13S89和SG13S114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Haploview软件构建单倍型,并进行分析。结果AR组与AS组SG13S114T/A突变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40.5%vs31.3%,P=0.01)和AA/TA基因型及TT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vs46.2%,P=0.03)。而2组SG13S89、SG13S3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SG13S114AA/TA基因型的人群发生AR的风险是携带TT基因型的3.241倍(95%CI:1.552~6.767,P=0.002)。单倍型分析显示,TG是1种危险单倍型,携带TG单倍型的人群AR发生风险是不携带TG单倍型人群的1.490倍(95%CI:1.088~2.040,P=0.014),AG是1种保护单倍型,可以减少AR发生的风险(OR=0.691,95%CI:0.502~0.952,P=0.029)。结论ALOX5APrs10507391与汉族人群AR相关;危险单倍型TG可增加AR发生风险。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应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本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研究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治疗有效率、6分钟步行距离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又可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孟鲁司特钠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综合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4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组孟鲁司特钠持续应用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T)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有3例出现再次喘息,而对照组有12例出现再次喘息。结论孟鲁司特钠可缩短病程,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大鼠颈总动脉零应力状态变化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取30只3、12和24个月龄SD大鼠(每组10只)。处死大鼠后,迅速取下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置人4℃氧合Kreb’s液(pH=7.4)中,用于各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的零应力状态张开角的测量。右侧颈总动脉置人4%多聚甲醛溶液,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颈总动脉组织形态学及定量形态学进行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壁e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大鼠月龄增高,成年大鼠颈总动脉发生明显重构,血管内膜增生明显,并伴有eNOS蛋白表达的降低。①3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0.1±2.5和79±8,显著高于12(6.7±1.4,64±8)和24个月龄大鼠(1.9±0.9,30±5),P〈0.01;②3、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张开角分别为(80±6)度、(110±6)度和(121±4)度,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的张开角都显著大于3个月龄大鼠的张开角(P〈0.01);③应用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月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量与血管张开角变化呈负相关(r=-0.8089,r=-0.7560,P〈0.05)。结论无论在血管形态学还是在零应力状态方面,不同月龄大鼠颈总动脉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血管壁组织eNOS蛋白表达与大鼠颈总动脉零应力状态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
简介: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氧合血红蛋白(HbDeoxy)和正铁血红蛋白(HbMet)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及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并观察SAH后脑动脉血流速度与氧合血红蛋白是否相关.方法选择发病后24h内入院的SAH患者共27例.分别于患者发病的第1、3、5、7、10、14天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离心后取上清液,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量HbO2、HbDeoxy及HbMet的浓度,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绘趋势图并进行相关分析,并用经颅多普勒(TCD)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进行监测.结果SAH患者HbO2的浓度在发病第3天开始上升,在第7天达到高峰,为1.4×10-2mmol/L,与第1、3、14天相比,P<0.05;HbDeoxy的浓度在第5天开始上升,在第7天达到高峰5.5×10-3mmol/L,与第1、3、5、14天相比,P<0.05;而HbMet的浓度随时间只是轻度上升,在第14天达到高峰7.5×10-3mmol/L,与其他天相比P>0.05.用TCD测得MCA的血流速度从第5天开始升高,到第7天达到高峰111.2cm/s.对MCA的血流速度变化与HbO2的浓度变化行相关分析,r=0.906,两者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支持HbO2是引起SAH后慢性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启动因子之一这一假说,并暗示了HbDeoxy也可能是致挛因子.同时证明了SAH后脑动脉血流速度与HbO2有相关性及TCD在脑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