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不稳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是介于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病情多较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如治疗不及时,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及时合理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本文观察奥扎格雷钠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UAP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奥扎格雷钠 阿司匹林 心绞痛 不稳定型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绞痛(UAP)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例UAP患者入院当天、第2天、第3天血浆cTnT水平,据cTnT≥0.1ng/ml或<0.1ng/ml将患者分为cTnT升高组和正常组,观察住院期间UAP胸痛发作时ST-T变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结果:在80例UAP中cTnT升高者24例(30%);正常者56例(70%);cTnT升高者24例中发生AMI3例(12.5%),其中死亡1例,cTnT正常者无1例发生AMI或死亡;cTnT升高组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100%(24/24)高于正常组的0%(0/56)(P<0.01).结论:cTnT测定对判断UAP在短期内发生AMI和心性死亡预测价值,可作为UAP危险度分层指标.

  • 标签: 心肌蛋白T 不稳定心绞痛 危险度分层 UAP 酶联免疫法
  • 简介: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判定不稳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98例不稳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sCRP、P选择素水平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46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联合升高的患者,B组为52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非联合升高的患者。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hsCRP、P选择素水平,对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均随访30d,统计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发生情况,并与hsCRP、P选择素水平对比,探讨hsCRP、P选择素水平在不稳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不稳绞痛患者血清sCRP、P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对预测MACE具有较高阳性率,可作为判定不稳绞痛患者近期预后检测指标。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P选择素 近期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展,选择80例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不稳绞痛患者,按照所用美托洛尔剂型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以美托洛尔平片治疗为对照组,以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为观察组,分析不同剂型美托洛尔治疗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心率变异性。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为77.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高,心率变异性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不稳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增强疗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率变异性,值得去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剂型 美托洛尔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心率变异性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心绞痛的疗效.方法:9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0.4%,显著优于对照组(51.1%),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心绞痛的一种较好药物.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4例U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压低≥0.05mV的导联数(NST)和12导联中ST段压低幅度总和(∑ST)均显著减少和减小(P〈0.05或〈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卡尼汀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1.58±0.03)次/周比(1.28±0.01)次/周]、发作持续时间[(0.31±0.03)分/周比(0.15±0.03)分/周]、NST[(1.55±0.04)个比(1.04±0.10)个]和∑ST[(0.27±0.02)mV比(0.15±0.01)mV]减少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左卡尼汀对不稳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治疗结果 左卡尼汀
  • 简介:目的评价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1日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VIP、WANFANG、CochraneLibrary、Pubmed数据库中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对比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含了15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在治疗不稳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OR=4.22,95%CI:3.09~5.76,P〈0.01]及心电图改善[OR=2.48,95%CI:1.97~3.13,P〈0.01]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鉴于纳入文献质量整体较差的局限性,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不稳定型心绞痛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不稳心绞痛(UA)与稳定心绞痛(SA)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疗效.方法行PTCA的心绞痛患者204例,分组比较UA与S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TCA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结果①分组:204例病人中,UA组112例(55%),SA组92例(45%).其中UA组心绞痛分级高于SA组(P<0.05).②UA组复杂病变血管支数为74(33%),SA组复杂病变血管43支(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S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较UA组为多(P<0.05).③支架植入情况:UA组有114支血管共植入支架143枚,占病变血管数的51%;SA组54支血管共67枚,占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共156例病人接受支架术.④术后30d内无重大并发症发生,UA组复发胸痛较SA组高(9%vs3%,P<0.05).⑤随访3~9个月,发生心肌梗死3例,其中UA患者2例.复发胸痛两组分别为12例和16例,占13%和14%;临床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0%和22%,均无显著差别.结论PTCA/支架术对不稳型与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相似,即刻成功率高,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再狭窄 疗效
  • 简介:我们观察了抗血小板药抵克利得(Ticlopidiine)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并与常用药阿司匹林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抵克利得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降脂对氯吡格雷抑制老年不稳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表达CD42a+/CD14+短期内的影响。方法将50例老年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阿托伐他汀40mg)及对照组25例(阿托伐他汀20mg),检测比较服药前及服药后6小时和服药10天后血小板-单核细胞表达CD42a+/CD14+的变化。结果服药前两组CD42a+/CD14+分别为(9.43±2.53,10.12±2.26)%,服药后6小时降至(7.69±1.86,8.39±2.19)%,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0天后降至(6.18±1.90,7.26±2.10)%,较服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心绞痛患者服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并不抑制氯吡格雷短期内抗血小板-单核细胞活化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小板活化
  • 简介: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缓解及消除时间[分别为(2.01±0.94)min和(7.58±1.98)min]与对照组[分别为(3.87±1.40)min和(10.57±3.01)min]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在治疗后[(10.02±1.12)mPa/s]与对照组治疗后[(11.04±0.93)mPa/s]相比,P〈0.01,治疗组血浆黏度在治疗后[(1.68±0.75)mPa/s]与对照组治疗后[(1.81±0.73)mPa/s]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银杏达莫注射液I治疗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对不稳心绞痛(UAP)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B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A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速避凝,疗程为1W.治疗前后测QTd、24hDCG,并追踪其住院期间的生存情况和有无心脏病事件.结果A组治疗后QTd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明显优于B组);其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速避凝,可显著降低QTd、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QT离散度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不稳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浓度的影响.方法将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法舒地尔治疗组.常规治疗组(n=28)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断药、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和钙离子拮抗剂等);法舒地尔治疗组(n=3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6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每天1次,静脉注射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其血浆中hs-CRP和IL-1浓度.结果法舒地尔治疗组治疗14d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IL-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火0.05);但法舒地尔组改变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能通过阻止组织因子的表达和凝血酶的形成,抑制粥样硬化病变的炎性反应,从而稳定斑块,减少急性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 RHO激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不稳心绞痛危险度分层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观察能否通过不稳心绞痛危险度分层预测不稳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提出的不稳心绞痛危险度分层,将145例不稳心绞痛患者分为高、中、低3个危险组,比较3组间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程度.21例稳定心绞痛患者参与比较.采用Gensini积分方法,对各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对其危险度分层赋予分值(不稳心绞痛危险度分值),低危险组1分,中危险组2分,高危险组3分,稳定心绞痛作为对照组赋予0分,测定该分值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及3支病变的关系.结果低、中、高3个危险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分别为30.43、39.10和68.05分.高危险组积分显著高于低、中危险组(P=0.000),而低、中危险组之间积分差异无显著性.不稳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高于稳定心绞痛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稳心绞痛危险度分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r2=0.134,P=0.000).Logist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和3支病变与不稳心绞痛危险度分值显著相关(OR分别为2.148和1.881,P值分别为0.000和0.002).结论不稳心绞痛危险度分层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和3支病变的预测因素.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UA SA 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患者男性,57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1周来院就诊。查体:血压110/80mmHg,心率60次/分,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不稳心绞痛。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平均心率57次/分。由于患者检查时未发作胸痛,即行24h全信息动态心电图(图1A、1B)监测(CM1、CM3、CM5导联)示:监测中可见在活动或情绪激动后CM3、CM5导联ST段上抬与QRS波群、高耸的T波融合呈“巨R波型”,在1min~3min之内,同时有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可见成对和连续3跳出现,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巨R波型 ST段抬高 窦性心动过缓 室性期前收缩 平均心率
  • 简介: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确诊的72例不稳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低危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高危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66.7%,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缺血总时间、次数以及总负荷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不良反应,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分别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心绞痛(UAP)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抗栓疗法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阿魏酸钠(SF)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不稳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5000U,皮下注射,1次/12h,共用10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SF)300mg,静脉滴注,共用14d,LMWH疗程同对照组。14d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心电图疗效等。结果阿魏酸钠(SF)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不稳心绞痛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降低TC、LDL,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SF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不稳心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阿魏酸钠 钠屈肝素
  • 简介:目的观察不稳心绞痛伴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不稳心绞痛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心理治疗及加服抗抑郁药氟西汀(百忧解,美国礼来药厂)20mg/d,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复发率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例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不稳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的近期预后.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抑郁 百忧解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