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今年5月份《神经病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些广受大家推崇的健康饮食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心脏健康,还有助于保护脑组织。研究人员对4200多名、平均年龄为66岁的人进行了饮食调查,将他们的饮食质量从0到14分进行了分类。得分为14分的人饮食最健康,他们的食谱中包含了大量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坚果、乳制品和鱼类,而且糖分的摄入比较有限。

  • 标签: 脑容量 保健品 补充剂
  • 简介:最新研究证明长非编码RNA(IncRNA)可调节脂质及糖代谢,调控血管壁功能,参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老化、凋亡以及血管炎症及免疫应答,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就lncRNA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RNA 未翻译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注射方法应用于腋臂丛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拟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评分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单针法高于双针法。结论腋臂丛阻滞双针法和单针法均可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临床效果双针法明显优于单针法。

  • 标签:
  • 简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配合术者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一般采用控制性降低血压的技术。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hypervolemichemodilution,AHH)是在诱导麻醉后,通过深度麻醉,扩张血管容量,快速补充相当于自身血容量20%的胶体液,使血液稀释。术中AHH能够减少输血,并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本研究观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AHH联合控制性降压技术对术中出血、输血量、血流动力学及脑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 标签: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控制性降压技术 动脉瘤破裂出血 血流动力学 麻醉管理
  • 简介: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法与肺动脉导管(PAC)法监测心脏容量负荷与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一致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45例患者,术中分别采用TEE及PAC监测右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数据的一致性。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EE和PAC法均显示,负荷后RVEDV[TEE:(38±6)ml比(51±9ml),PAC:(153±17)ml比(188±19)ml]、RVESV[TEE:(19±4)ml比(33±5)ml,PAC:(92±16)ml比(110±23)ml]均显著增加(P均〈0.01),RVEF均无显著差异(P〉0.05)。PAC与TEE法在治疗前监测的RVEDV、RVESV、RVEF结果均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r=0.844、0.862、0.916,P均〈0.01),在治疗后监测的RVEDV、RVESV的相关系数显著降到0.6以下(r=0.552、0.579,P均〈0.05),RVEF的相关系数仍保持在0.8以上(r=0.892,P〈0.01)。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在临床监测中一致性较高,前者为非创伤性检查,便于临床采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导管插入术 Swan-Ganz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经面静脉途径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面静脉途径(导管置入股静脉-面静脉-角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治疗7例海绵窦区硬脑膜AVF的病例资料,其中5例患者岩下窦闭塞;1例患者岩下窦开放,但其AVF所在的海绵窦和岩下窦之间无交通;1例患者的瘘与岩下窦相通。对该患者先行经岩下窦栓塞海绵窦后部,然后再经面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前部。其他6例患者只经面静脉途径行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7例患者的角静脉和眼上静脉的走行清晰,其中有1例眼上静脉闭塞的患者,由于导管无法置入闭塞的眼上静脉,导致经静脉途径治疗终止。其余6例患者经面静脉入用弹簧圈栓塞海绵窦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栓塞,2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相对其他静脉途径而言,经股静脉-面静脉入是血管内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AVF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即使该入对术者手术技能要求较高,但仍然不失为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 标签: 海绵窦 动静脉瘘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脲菌素(STZ)诱导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中糜蛋白酶(chyrruase)的活性变化,探讨chymase在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形成中的作用厦机制。方法20只8周龄雌性仓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10只,腹腔注射SIZ40mg/d。连续3天,诱导实验性1型糖尿病仓鼠模型,成模后18周,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chyma~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血管肾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仓鼠血糖、血脂明显升高,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局部破裂,肌丝广泛溶解,核肿胀,Ⅰ、Ⅲ型胶原沉积、心肌细胞凋亡明显。(2)糖尿病仓鼠心肌chyamse活性(0.88±0.07)U/mg组织较对照组(0.54±0.04)U/mg组织明显升高(P〈0.01),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分别为(0.72±0.11)U/mg组织和(0.66±0.13)U/mg组织;糖尿病仓鼠心肌AngⅡ含量(95.8±16.0)pg/mg组织较正常对照组(51.1±20.8)pg/mg组织明显升高(P〈0.01)。结论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仓鼠心肌中,chyrruase活性明显升高,并伴随心肌局部AngⅡ含量的升高。

  • 标签: 糖尿病 糜蛋白酶 链脲菌素 心肌疾病 仓鼠
  • 简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MIRI)是指心肌组织缺血后再恢复灌注,缺血心肌的损害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反常增加的现象[1].MIRI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2-4].由于心外科手术需要无血、相对静止的环境,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则需要阻断心脏供血,注入停跳液促使心脏停跳,心脏上操作完成后再恢复心脏血供,促使心脏复跳,因此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过程就是一个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在经历体外循环后的心脏病患者术后恢复过程及远期疗效很大程度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所以MIRI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MIRI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复杂的,到目前为止都还不完全清楚,亦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5].

  • 标签: Nrf2/Keap1-ARE通路 氧化应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额部入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发性基底核出血患者154例,出血量均为50-80ml。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额部入组(79例)和颞部入组(75例)。额部入组经穿刺靶点定位后,采用经额部入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颞部入组采用传统颞部入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7、14、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残余血肿量以及脑疝、再出血、脑积水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①术后7d复查头部CT,示额部入组残余血肿平均体积明显低于颞部入组(t=9.17,P〈0.01);脑疝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颞部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χ^2=4.53,均P〈0.05);术后14及30d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t=16.81,均P〈0.05);再出血、脑疝、脑积水、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d内病例合并统计,额部入组再出血、脑疝、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8%(3/79)、6.3%(5/79)、3.8%(3/79)、5.1%(4/79);颞部入组分别为16.0%(12/75)、18.7%(14/75)、5.3%(4/75)、21.3%(16/75),除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部入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的颞部入手术方式。

  • 标签: 脑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 引流术 额部入路
  • 简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是前循环最常见的动脉瘤,约35%的颅内动脉瘤发生于此处。该部位的动脉瘤生长位置多变,周围组织解剖结构较复杂,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颅内动脉瘤之一。目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显微外科 入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