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降纤酶颈内动脉注射治疗糖尿合并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80例糖尿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发病6~72h的50例患者采用颈内动脉注射5U降纤酶为治疗组,另30例作普通治疗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FDI)及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Fg)、凝血酶元(PT)、凝血酶时间(TT)变化.结果:治疗后14d治疗组NFDI为11.68±1.07,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6.82±5.33(P<0.01),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2±5.38(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为80.04%和6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和26.67%(P<0.05,<0.01).治疗组治疗后Fg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降纤酶颈内动脉注射治疗糖尿合并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塞 降纤酶 颈内动脉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探讨糖尿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简称NDGAMI)的血糖升高与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的关系,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0例NDGAMI患者的血糖升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 标签: 非糖尿病 多脏器功能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 老年 MSOF
  • 简介:1糖尿的流行学及危险因素1.1糖尿的流行学2型糖尿是最多见的糖尿,占糖尿的80%~90%.2型糖尿的发病率为3%~5%.流行学资料表明,亚太地区的人民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西方化以及缺少运动导致肥胖,可诱发糖尿.

  • 标签: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微血管病变与腔隙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Ⅱ型糖尿患者头颅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Ⅱ型糖尿合并肾脏、视网膜、周围神经等微血管病变患者经MRI检查均发现有多发性腔隙脑梗死存在。结论糖尿微血管病变是腔隙产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脑梗塞 微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增殖期糖尿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对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静脉(centralretinalvein,CRV)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检测56例(108只眼)增殖期糖尿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血流状态,并与40例(80只眼)正常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血流进行比较.56例增殖期糖尿视网膜病变患者并作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NPDR组与对照组相比,CRA的收缩期血流峰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平均流速(meanvelocity,Vm)均降低,搏动指数(Pulse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均增高,但CRV的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均增高.结论增殖期糖尿视网膜病变患者CRA的血流速度降低,CRV血流速度增加,视网膜循环阻力升高,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CDFI检测对DR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流动力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糖尿患者血脂、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4例,静点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124例,静点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检测粘度、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塞通对糖尿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疗效可靠、稳定、安全.

  • 标签: 糖尿病 血管疾病 并发症 药物治疗 血塞通注射液 预防
  • 简介:糖尿为世界的常见与多发病。由于糖尿患者有发生冠心病的广泛基础,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显然高于糖尿者,而糖尿发生心肌梗死时,症状不典型及无痛者占多数。因此及时的发现与防治心肌梗死,对糖尿的生存至关重要。1资料与方法按WHO标准确诊的Ⅱ型糖尿患者23例,其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47~78岁,病程1~22年,均合并心肌梗死。所有病例均有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IC)、血脂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Doppler等

  • 标签: 糖尿病 心肌梗塞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脑梗塞部位与SMI的关系,SMI对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既往无冠心病史的首次患脑梗塞病人SMI的发生率、脑梗塞部位与SMI的关系、SMI患者的心电图演变等进行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SMI的发生率与脑梗塞病变部位无关;发生SMI的脑梗塞患者预看显著差于无SMI者(P〈0.01)。结论:脑梗塞患者易伴发SMI。两者相互影响病情和预后。对脑梗塞患者应及时检查心电图,并给予相应治疗,以改善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心肌缺血 预后
  • 简介:冠心病是糖尿(DM)最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DM患者死亡的主原因。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尿者,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明显不同于DM者,本文就DM并发AMI的病例与DM引起的AMI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 简介: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对老年2型糖尿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水平高的老年2型糖尿病人30例,用文迪雅片4mgq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BG、PBG、GHbAlC、TG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能显著降低FINS、PINS水平(P<0.001),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治疗后IAI增加,IR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01),副作用主要为双下肢浮肿和低血糖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结论文迪雅降糖效果确切,能降低2型糖尿病人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副反应轻微,未见肝肾损害,在老年糖尿病人中使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

  • 标签: 2型糖尿病 文迪雅 治疗 老年人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中合并糖尿的比率,并比较其在不同年龄段的区别.方法回顾分析近30年来我院确诊为CHF的住院并且出院时尚存活的患者704例,并对老年前期(45~59岁),老年期(60~74岁)和高龄期(≥75岁)3组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60岁CHF患者中合并糖尿者占20.3%(87/428);在3组的比率随年龄增高分别为6.2%,18.7%和23.4%(P<0.01);在两种病因所致的老年CHF患者中合并糖尿的比率为27.5%,在3组中的比率随年龄的增加分别为11.4%,23.0%和38.5%;在两种以上多病因所致的CHF患者中上述比率为15.9%(49/309),3组的比率依次为9.5%,11.6%和42.9%.结论老年CHF住院死亡患者随年龄的增长,合并糖尿的比率明显增高;在多病因所致的CHF中此比率亦明显增高.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糖尿病 住院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舒降之对糖尿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糖尿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晚服用舒降之20mg,疗程6周,采用自身对照方式,研究其疗效.结果:每日服用舒降之20mg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显著差异(P均<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每晚服用舒降之20mg,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

  • 标签: 舒降之 治疗 糖尿病 合并症 高胆固醇血症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糖尿患者62例,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分成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对照组用常规2型糖尿治疗.4周后监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冯·威利布兰德因子抗原(vonWillebrandfactorantigen,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latetetalphagranulemembraneprotein-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activatorofplasminogen;plasminogenactivator,PAI-1)的变化,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有显著疗效.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 血栓前状态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采用临床对比方法对58例老年2-DM和65例糖尿(NDM)并发AMI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DM患者无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41.38%)较NDM者发生率(13.85%)高(P<0.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63.79%)及病死率(29.31%)均明显高于NDM者(39.66%和13.85%)(P<0.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心跳骤停,多脏器衰竭.结论老年2-DM并发AMI较NDM的AMI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处理上应及早监测,避免感染,及时有效地治疗各种并发症.

  • 标签: 2型糖尿病 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人 临床特点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血管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及与糖尿合并大血管病变之间的联系.方法:[HTS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30名糖尿无并发症、35名糖尿伴大血管病变患者,35名正常人的血浆GMP-140、vWF水平.结果:2型糖尿患者的血浆GMP-140,vWF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糖尿伴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上述变化更显?P<0.001).结论:2型糖尿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增加,易于形成血栓,与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因果关系.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小板膜糖蛋白-140 合并症 大血管病变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与2型糖尿(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按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病变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再按有无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分为病变组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A1组)和病变组无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A2组);对照组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B1组),对照组无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B2组).比较病变组与对照组leptin及其他指标差异。结果A1组与B1组比较(二组男女构成、体重指数、腰臀比值、有无微血管病变比较无显著差异)。Apo-B(1.306±0.217;1.193±0.169)mmol/L,P<0.05(校正年龄后),leptin(16.453±2.061;11.845±3.173)ng/ml,P<0.05;A2组与B2组比较,LDL-C(3.878±1,151;3.258±0.721)mmnol/L,P<0.05(校正年龄后);以有无下肢血管病变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下肢血管病变与瘦素无相关,而与年龄、LDL—C有相关。瘦素与性别及BMI有一定的关系。女性瘦素水平高于男性,BMI值越大瘦素水平越高,瘦素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与apoB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瘦素 血脂 动脉病变 下肢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危险因素.方法:102例急性NSTEMI患者分别检测QT离散度(QTd)、心肌钙蛋白Ⅰ(cTnI)、C反应蛋白(CRP)及心电图ST段下移≥1mV数值,与其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比较.结果:CAG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在QTd、cTnI、CRP及ST段下移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依次P<0.01;P<0.05;P<0.01;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史、QTd、cTnI、CRP及ST段下移是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1.401、1.632、2.041、2.322、2.102、1.310).有这些危险因素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这些因素的组(P<0.01或P<0.05).结论:高龄,糖尿,QTd、cTnI、CRP异常及ST段下移≥1mV可作为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状血管造影术 QT离散度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背景型糖尿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30例(60眼)背景型糖尿变患者和30例(60眼)正常对照组的眼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流速,血管阻力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背景型糖尿视网膜病变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的PSV、EDV降低(P<0.05),血管阻力指数RI增加(P<0.05).结论背景型糖尿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动脉,视网膜动脉血流减慢,视网膜灌注阻力增加.

  • 标签: 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彩色多普勒 血液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