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临床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人类不仅仅满足于治病这一初衷,还要进一步通过对卡川体的各项生理生化免疫学指标的研究,探索发病原因、影响因素及转归,从而更好地对各种疾病进行防治。因而各种与之相关的检验项目也就应运而生,临床诊疗与检验医学的依存度也就越来越高,

  • 标签: OSCE 医学检验 专业技能
  • 简介: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以来,卫生部对全国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2003年卫生部开始了对全国血站系统行政及质量管理人员大规模培训,如QMP、AQMP、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的培训。本中心同全国各采供血机构一样,也非常重视采供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继2005年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坚持科学管理,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全过程管理方法,较好地保持了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检测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与滤白后的质量指标,比较评价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后的质量。方法:对119份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与滤白后进行血小板、白细胞(WBC)及红细胞(RBC)的含量检测,观察混合血小板在滤白前后的血小板、WBC及RBC含量变化。结果:滤白前的血小板含量为(3.74±0.57)×1011/袋,合格率为99.3%,滤白后的血小板含量为(2.86±0.52)×1011/袋,合格率为75.6%,血小板回收率为76.4%,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白前的WBC含量为(1.37±0.45)×108/袋,滤白后的WBC含量为(0.41±0.20)×108/袋,白细胞去除率为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含量在两个制备阶段均超过标准(均参考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要求)。结论:混合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及WBC含量在滤白前已达到质量要求,可以直接使用于临床;滤白后的WBC含量有明显的减少,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过滤去除白细胞可能会更安全。

  • 标签: 滤白 浓缩血小板 混合血小板 质量要求
  • 简介:医院评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输血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输血安全除了考虑血液的安全外,还要严密监管实施输血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包括制度的建立、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输血相容性检测、血液的妒夺与发放、输注过程监护及输血后疗效评估等,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就医院评审中输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 标签: 医院评审 输血 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