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23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前、术后1d、术后3m、术后6m、术后12m和术后18m分别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通过测量CT矢状位图像获得骨折椎体前缘、中间的椎体高度,并测量伤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m(平均22m).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和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天伤椎前缘和中间的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矢状位Cobb角则由术前(16.5±4.7)°显著下降至(5.7±3.2)°(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发现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以及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压缩椎体以及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出现.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满意,可以防止椎体高度再次丢失和相邻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目的对比女性60岁前后骨质疏松发生率,观察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方法将5429名体检女性分为:年龄〈60岁组(老年前期组)和≥60岁组(老年组)。检测骨密度,比较两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老年前期组骨量减少发生率2.5%,骨质疏松发生率9.9%,老年组骨量减少发生率37.7%,骨质疏松发生率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女性应定期监测骨密度,预防并及时治疗骨质疏松

  • 标签: 老年 女性 骨质疏松 发生率
  • 简介:失眠是指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持续3周以上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者可诊断为失眠,病程≥6个月为慢性失眠(chronicinsomnia,CI)。CI往往伴有其他病症。2002年全球失眠调查显示,有43.4%的中国人在过去一年中曾经经历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平均失眠4年以上的占23.3%。

  • 标签: 慢性失眠症 综合治疗 主观体验 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 社会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全盆底重建治疗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POP-QⅢ~Ⅳ期盆腔器官脱垂行全盆底重建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该手术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均安全顺利进行,未见膀胱、直肠等损伤;手术时间(105±31.2)min,出血(185.4±65.9)mL;所有患者术后4~5d后均自主排尿.随访2年,复发率为0(0/34);PFIQ评分由术前的(84.3±22.6)分降至术后2年的(11.2±6.5)分,PFDI评分由术前的(75.8±19.4)分降至术后2年的(12.4±5.3)分.结论全盆底重建用于纠正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安全,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女性 盆腔器官脱垂 全盆底重建术
  • 简介:贲门失弛缓(esophagealachalasia,EA)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一种少见的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人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EA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患者体重下降。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食管下端括约肌 治疗
  • 简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征象,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对治疗肿瘤,减轻肿瘤对生命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肿瘤的重要手段,寻找准确简易的筛查方法一直是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热点。

  • 标签: 妇科肿瘤 肿瘤筛查 老年女性 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尽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2年6月,采用改良TIL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93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70.3±4.5)岁,随访24m,观察术后并发,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中出血量(200±25)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4±2)d,手术时间(150±20)min。术后12dVAS下降[(7.5±1.1)vs(4.3±1.4),P〈0.01],ODI下降[(53.9±10.2)%VS(43.5±8.4)%,P〈0.01]。术后随访24m,VAS持续下降至(2.0±0.9),ODI下降至(27.1±7.9)%。椎间植骨获骨性融合率96.8%。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治疗中神经根管减压是重点,改良TLIF技术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安全有效。

  • 标签: 老年人 椎管狭窄 减压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异常和临床的关系,给临床变化判断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总结168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以是否有低磷血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两组(低磷组和非低磷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炎症吸收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低磷血组患者血清钠、钾、钙、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低于无低磷血者(P《0.05),尿素氮及碳酸氢根高于无低磷血患者.而且,低磷血组下呼吸道感染吸收时间稍长于非低磷血患者,而迁延不愈及死亡率高(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检查异常与病情及预后不良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老年人 下呼吸道感染 实验室检查异常 临床表现
  • 简介:儿童早老(HutchinsonGifordProgeriaSyndrome,HGPS)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它的发病率很低,大概是八百万分之一,患者出生的早期就开始出现衰老的容貌。

  • 标签: 早老症 分子机制 基因突变 发病率
  • 简介:骨质疏松的防治应纳入国家卫生保健体系,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和医学领域对骨质疏松防治重要性的认知度仍然需要推进。近20年来,广泛开展的流行病学调研、诊断工具、防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伴随的科普的、专业的宣传教育活动,使骨质疏松防治在医学界和公众的认知方面已有一定改善,在一些医院也设立了以骨质疏松诊疗为主的专病和专科门诊,但在适应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的健康保健需求方面仍然不足。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防治药物 卫生保健体系 流行病学调研 宣传教育活动 人口老龄化
  • 简介: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65岁及以卜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根据既往有无高血脂病史分成正常组和高血脂组,比较两组病人血压、血糖、血脂及肾功能各项指标,并分析血脂和肾功能的关系。结果两组间血压、血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高血脂组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均高于正常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Bun和TC(r=O.3224,P=0.0009)、TG(r=0.3028,P=0.0052)、LDL(r=0.3985,P=0.0001)及ApoB(r=0.3145,P=O.0003)正相关;UA和TG正相关(r=O.3470,P=0.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和Scr(r=-0.1875,P=0.0191)、UA和Scr(r=-0.3173,P=0.0001)具有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压、血糖相似的情况下,高脂血症是导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高脂血症 高血压 肾功能衰竭 老年人
  • 简介:真性红细胞增多(Polycythemiavera,PV,简称真红)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为骨髓中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呈过度增生,以红系增生最为显著,引起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血粘滞度增高,伴有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升高。临床表现有皮肤粘膜红紫、高血压、脾肿大、血栓栓塞形成、出血以及血管神经系统症状。诊断真红主要根据多次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前者≥6.5×10^12/L(男)或≥6×10^12/L(女),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造血干细胞疾病 治疗 老年 外周血白细胞 神经系统症状
  • 简介:骨骼肌作为最大的内分泌器官,通过营养和应激感受和肌源性细胞因子调节机体衰老进程和其他器官的功能。骨骼肌释放肌源性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不但调节其他器官,如骨、脂肪组织、胰岛、肝及肌肉本身,导致许多老年病的发生;同时调节机体的代谢平衡和机体衰老及寿限。

  • 标签: 衰老进程 老年病 肌肉 肌源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调节 内分泌器官
  • 简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ovarianinsufficiency,POI)主要表现为患者40岁前原发性闭经或停经达4个月,至少2次血清FSH水平大于25IU/L(间隔至少4周),雌激素水平低下[1]。POI病理过程可分为隐匿期、生化异常期和卵巢功能衰竭期(POF)3个阶段。患者多表现为骨质疏松、潮热盗汗等低雌激素症状,心血管疾病和阿尔兹海默等疾病患病风险增加。POI发病原因包括化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肿瘤和射线等,这些病因导致始基卵泡生成减少,卵泡过度激活、闭锁或凋亡增多等异常表现,显著影响卵巢寿命,甚至妨碍女性正常排卵而导致不孕。

  • 标签: 卵巢功能不全 早发性 基因异常 常染色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雌激素水平
  • 简介:肠易激综合征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不能用任何结构异常或生化异常来解释。过去曾被称之谓“过敏性结肠”、“易激结肠”或“黏液性结肠炎”等,现规范统称之谓“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1]。这是一种发病率高,时常影响终生的胃肠道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年龄增长伴随IBS发病率减低(可能和老年人痛觉改变有关),但1BS始终是老年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 标签: 老年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障碍性综合征 过敏性结肠 胃肠道疾病 排便异常 腹部不适
  • 简介:氧是人类生存必须的元素,但如果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遭到破坏,多余的氧自由基会对身体造成氧化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此类氧化损伤直接参与了老年痴呆等多种神经退行型疾病的病理过程.搞清楚氧化损伤的来源及有效的抗氧化途径,对理解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型疾病的致病机理以及发展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氧化应激 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损伤 人类生存 氧自由基
  • 简介:肌少是指肌量、强度和功能的降低,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肌少的老年人往往脆弱、易于跌倒、骨量低下和容易发生骨折。及时识别老年人的肌少,予以适当的下预,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骨折。1肌少的定义肌少(sarcopenia)或称“肌肉减少”是个新名词。

  • 标签: 肌肉减少症 老年人群 防治 诊断 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 简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流行病学调查,该二病的发病率均随增龄而增加.糖尿病患者是否易发生骨质疏松,或加速骨质疏松的程度,大多认为1型糖尿病可致骨质疏松较为肯定,而2型糖尿病是否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还有争议.经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由于检测骨质疏松的方法进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约为50%左右,明显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故目前多认为不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均可引起骨质疏松,称之为继发性骨质疏松,有别于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后二者统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

  • 标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2型糖尿病患者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