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最近的研究证实,人类动脉粥硬化(AS)病灶的进展可被某些因素显着延缓,在某些研究中甚至可以稍退.这些研究中所采用的介入措施包括侵袭性脂质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运动.戒烟.应激疗法等),以及药物联合生活方式改变疗法。在全球范围内多个有计划、有组织的临床研究表明,药物和生活方式介入对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产生良好的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介入 疗法 治疗 消退 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栓调节蛋白(sTM)以及其他动脉粥硬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IMT增厚组(IMT〉0.9mm)61例和对照组(IMT≤0.9)28例,分别检测血Hs—CRP、sTM、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并加以分析。结果IMT增厚组和对照组比较,收缩压、脉压、血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TM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相关分析:IMT与收缩压、脉压、UA、TC、LDL—C、Hs—CRP、sTM呈正相关,均为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T与脉压、LDL—C、Hs—CRP独立相关。结论高Hs—CRP与脉压增大、高LDL—C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 动脉硬化 C反应蛋白 血栓调节蛋白
  • 简介:动脉粥硬化是累及大中动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导致该病最主要的机制之一是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低密度脂蛋白在内膜下沉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炎症因子释放,致使炎性细胞募集积聚于内膜下,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致斑块形成。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功能异常 血管外膜 淋巴管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为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掌握老年性疾患的发生与演变.方法对上海徐汇1081位老年人进行体检调查.结果连续三年随访示老年人疾患在循环、泌尿.呼吸.消化系统发病率较高,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心脑血管病、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糖尿病、白内障和癌症,肺癌占癌症发病率的首位.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是老年人疾患的主要死因.结论定期对老年人健康体检随访对掌握老年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体检 发病率 随访分析 心脑血管病 癌症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水平的差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system,CGMS)对43例正常人及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1±10)h的血糖监测,分析日内不同时段的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色对差(MODD);并用多普超声观察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将糖尿病者分为A组(IMT〈0.8mm)和B组(IMT≥0.8mm),与对照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1)糖尿病组的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降低(P〈0.01);B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的百分比、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lC、BMI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A组有增高(P〈0.05或P〈0.01);IMT与负2h血糖的相关性最强(r=0,88,P〈0.01),而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2)T2DM组的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IMT增加(P〈0.001);而CGMS显示的24hMBG、MAGE与IMT的相关性强(r=0.181,P〈0.01).(3)HbAlc与MBG呈正相关(r=0.82,P〈0.01),而与MAGE、NGE及MODD均不相关。(4)研究还证明:CGMS观测值与血浆葡萄糖值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均呈正相关(r=0.93,r=0.95,P均〈0.001)。结论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硬化不仅与血压、血糖、血脂、HbAlc及IMT有关,而且与血糖漂移水平的差异密切关联,相似的HbAlc水平其血糖漂移的程度可以不同,而血糖漂移幅度大的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高。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血管内膜 血糖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长宁社区人群的抽样调查,了解其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率,并分析与高血压相关联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四个社区,对其中35~91岁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自然人群19519人(男性8673人,女性10846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39.88%、84.74%和47.93%,三率均为65-91岁组高于35-64岁组(39.88%和22.27%,87.40%和78.74%,49.88%和43.53%,P〈0.05);(2)对高血压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年龄、性别(男性)、体质指数、家庭收入、摄盐量、父母高血压史及本人高脂血症史相关(P值均小于0.001),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父母高血压史、本人高脂血症史的OR值分别为1.064(1.060-1.068)、1.098(1.053~1.145)、1.134(1.121-1.147)、1.831(1.722~1.947)、1.507(1.329-1.708);以家庭年收入5万以下组为参照,5-10万和10万以上组OR值分别为2.349(1.559-3.540)和2.462(1.620-3.742);以摄盐量6-12g/d组为参照,〈6g/d组和〉12g/d组OR值分别为0.888(0.832-0.947)和1.117(1.016~1.227).结论上海市长宁社区人群≥65岁者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而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较低,特别是男性.年龄、男性、体质指数高、嗜盐、家庭收入高、高血压家族史及本人高脂血症史是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