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衰老是指机体所有器官机能减退和储备能力下降,是生物界最基本自然规律之一。皮肤衰老作为机体整体衰老一个部分具有特殊意义。皮肤衰老主要分为内源性衰老和外源性衰老两种形式。内源性衰老是由于机体内不可抗拒因素(如重力、机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随机体衰老而改变)及遗传等因素所引起。

  • 标签: 皮肤衰老 机体内 储备能力 机能减退 自然规律 机体衰老
  • 简介:失眠是指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一种主观体验。失眠持续3周以上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者可诊断为失眠症,病程≥6个月为慢性失眠症(chronicinsomnia,CI)。CI往往伴有其他病症。2002年全球失眠调查显示,有43.4%中国人在过去一年中曾经经历不同程度失眠,其中平均失眠4年以上占23.3%。

  • 标签: 慢性失眠症 综合治疗 主观体验 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 社会功能
  • 简介:衰老是一个伴随器官功能逐步衰退复杂过程。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出现诸多生理学及病理学改变,并导致肾脏功能减退,推动机体衰老进程。阐明肾脏衰老发病机制,预防和延缓肾脏衰老是减少衰老肾脏相关疾病发病重要环节。

  • 标签: 衰老肾脏 衰老进程 发生机制 功能变化 发病机制 病理学改变
  • 简介:目的研究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学、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变化,评估两种衰老模型大鼠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方法将大鼠分为26月龄组(A组)、D-半乳糖组(B组)和3月龄组(C组)3组。取各组大鼠回肠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超微结构,采用Real—timePCR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A组和B组大鼠小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均比C组大鼠降低[小肠黏膜厚度:A组(89.88±6.12)gm、B组(87.62±6.32)μm、C组(162.91土7.28)μm,P〈0.05;绒毛高度:A组(59.95土4.47)μm、B组(56.43±5.38)μm、C组(108.12土6.42)μm,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A组和B组大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比C组疏松,间隙增宽,密度降低。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大鼠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均P〈0.05)。而A组与B组大鼠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和上皮屏障功能均受损,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等肠道组织形态学指标,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改变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调等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

  • 标签: 衰老 模型 动物 肠道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病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吸入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入住我院120例老年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12个月(2014年4月1日-2015年4月1日),记录患者基本病史资料以及肺炎发生情况。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软件对吸入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次前瞻性调查研究中16例失访,实际随访104例。单因素卡方检验表明,吸入性肺炎发生与既往吸入性肺炎史,误吸、胃管留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疾病、镇静药物、抑酸药物、ACEI类药物等因素有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管留置(OR=4.376,P=0.049),误吸(OR=4.192,P=0.04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6.264,P=0.009),脑血管疾病(OR=3.362,P=0.023),镇静药物(OR=27.255.P=0.012)是吸入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ACEI类药物(OR=0.096,P=0.001)是吸入性肺炎发生保护因素。患者发生肺炎时主要并发症有呼吸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结论本次前瞻性随访表明(1)老年吸入性肺炎高危人群吸入性肺炎发病率高,容易反复感染;(2)留置胃管、误吸、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镇静药物是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ACEI类药物是吸入性肺炎发生保护因素;(3)患者发生肺炎时主要并发症有呼吸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心力衰竭、意识障碍。

  • 标签: 吸入性肺炎 老年患者 高危因素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老年病房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预后等,为老年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管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上海市某三级医院老年病房和普通病房出院或死亡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学特点、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老年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99%,高于普通病房,但治愈率与普通病房相当。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病原学标本送检率高,标本种类和菌种与普通病房类似,但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更高。结论老年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根据老年人特点和病原学依据诊治,可能可以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老年患者 老年病房 院内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利用PDGF-A基因修饰皮肤皮片,利用HE染色、PCR、蛋白定量分析几个层面,探讨其对眼睑皮肤损伤修复情况及部分机理。方法贵州小香猪6只,背部脊柱两侧造成全皮肤缺损圆形创面(Ф3.67cm)各3个,共36个创面。A组(基因修饰皮片组)“PDGF-A基因修饰皮片”,移植到其右侧18个创面作为实验组;B组(细胞皮片植入组)以HAM负载未经基因修饰自体bMSCs与角朊细胞,构建成“细胞皮片”植入其左侧前6个创面;C组(单纯HAM敷盖组)单纯HAM敷盖其左侧后12个创面,作对照组。观察移植后1~4周内,各组创面愈合、肉芽组织生长、上皮化等情况。并进行创面组织HE、Laminin免疫组化及胶原含餐等检测。结果(1)A组于伤后15~17d愈合,B组于伤后21~23d愈合,C组于伤后24~26d愈合,A组较其它两组分别提前5~6d与8~9d愈合,且愈合质量好。(2)A组创面于移植15~17d,其肉芽组织生长旺盛,肉芽组织中Laminin、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含量丰富,可见胶原沉积。两对照组创面组织仍见许多炎细胞浸润,肉芽组织中Laminin、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含量少,胶原沉积不明显。结论PDGF-A基因修饰皮片移植对眼睑皮肤创伤有较好促愈作用,愈合质量较高。

  • 标签: PDGF-A基因修饰皮片 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眼睑皮肤组织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是否具有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发生早衰作用。方法TNF-α连续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周,然后进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检测细胞衰老情况。结果本研究以TNF-α作为刺激物处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发现TNF-α可诱导细胞早衰,并建立了细胞早衰模型。结论TNF-α具有明显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衰老作用。

  • 标签: TNF-Α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炎性衰老 早衰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使用超声引导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DT)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行PDT老年患者(〉65岁)55例,根据气管切开操作时引导方式不同分为纤支镜组(35例)和超声组(20例),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术后各类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超声组患者手术时间比纤支镜组短(12.3±4.8vs.15.25±3.4min,P=0.023),术中出血量也少于纤支镜组(9.3±3.8vs.12.8±2.3mL,P=0.005)。两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术后出血、气管狭窄等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重症监护室(ICU)及总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PDT可有效缩短气管切开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可为老年危重症患者快速、安全、精确开放气道首选方式。

  • 标签: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老年人 患者 超声 危重症
  • 简介:目的总结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基础情况、腔内修复术过程和随访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CT血管造影测量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包括膈肌(diaphragm,DP)水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水平、肾动脉(renalartery,RA)水平和腹主动脉分叉(aorticbifurcation,AB)水平。结果所有入组患者近端破口均位于降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局限于降主动脉13例(13.4%),沿着主动脉长轴顺向撕裂至腹主动脉32例(33.0%)、撕裂至髂动脉52例(53.6%)。58例(60%)存在内脏动脉受累,但无内脏缺血现象。远端主动脉节段直径分别为DP(31.9±4.6)mm,SMA(27.4±3.8)mm,RA(24.4±3.9)mm和AB(21.3±3.5)mm。TEVAR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早期随访共76例,61例(80.3%)患者支架段完全血栓形成,56例(78.9%)患者远端主动脉段存在开放假腔。主动脉各节段中DP直径降低至(30.05±6.4)mm,而RA及AB主动脉较术前轻度扩张。中期随访60例,46例(76.7%)患者支架段主动脉完全血栓化,28例(46.7%)远端主动脉仍有假腔开放,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较术前早期改变不明显。术后早期DP直径较术前DP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TEVAR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不尽相同,膈肌段主动脉直径稍缩小,远端主动脉仍有扩张趋势。多数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重构满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直径
  • 简介: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09例明确诊断“H型”高血压患者,记录一般资料、血清Hcy、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Hcy水平组之间GLU、HbA1c、Cr、Ccr、BUN、HDL—C、LDL—C相比,组间存在差异(P〈0.05)。不同Hcy水平组之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既往脑卒中、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体质指数(BMI)、TG、T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脂、血糖和肾功能方面,“H型”高血压患者Hcy水平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老年小鼠DNA损伤检验点ATM-Chk2-p53通路调节作用。方法21月龄C57BL/6老年小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同时取3月龄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淫羊藿苷组小鼠给予含0.02%淫羊藿苷饲料喂养,老年对照组和青年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正常小鼠饲料喂养。利用淫羊藿苷干预3个月后,在实验之前部分小鼠先进行5CyX线照射6h,然后所有小鼠麻醉后处死,收集标本进行相关实验。取小鼠脾脏,抽提小鼠脾组织中总RNA,利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DNA损伤检验点上关键分子ATM、Chk2和p53mRNA表达水平;提取小鼠脾组织中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DNA损伤检验点上p-ATM、p-Chk2和p-p53蛋白表达。结果在电离辐射情况下,老年小鼠ATM、Chk2和p53基因mRNA表达增高倍数明显较青年小鼠低,同时老年小鼠p-ATM、p-Chk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较青年小鼠降低;而淫羊藿苷能够提高老年小鼠在电离辐射情况下ATM、Chk2、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且能够提高老年小鼠p-ATM、p-Chk2和p-p5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淫羊藿苷能够激活DNA损伤检验点ATM-Chk2-p53通路功能,这可能是淫羊藿苷延缓小鼠衰老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衰老 淫羊藿苷 ATM-Chk2-p53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