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华北地区门诊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用药现状进行分析,为促进老年和中青年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华北地区15家三甲医院,通过门诊访谈、调查问卷、查体、实验室检查和回顾病历等方式,收集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门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老年和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延长,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来控制血糖,两组无论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双胍类均为最常用的药物(老年组45.7%、中青年组53.0%);在药物最大剂量、超剂量应用方面磺脲类药物所占比例均最大(老年组73.5%、中青年组81.2%);在联合用药方面:双胍类+磺脲类组合均是最常见组合(老年组22.8%、中青年组42.6%);在发生低血糖事件中服用磺脲类药物导致该事件发生的比例最高(老年组55.6%、中青年组64.3%)。结论华北地区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和单药治疗所占比例过大,开始用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时间偏晚,部分药物应用剂量偏大,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控制 用药方式 剂量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情况及研究NAFLD相关的性别和与代谢有关的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805名60-92岁的老年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患NAFLD的老年人与非NAFLD的老年人各项指标的差异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上海老年人中的NAFLD患病率为57.67%,男性高于女性,老年男性高TG与NAFLD关系最为密切,而老年女性则以腹围关系最为密切。结论上海老年人中NAFLD的患病率较高,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不同性别无显著差异,且与年龄无关。

  • 标签: 上海市 老年人 非酒精性脂肪肝 代谢综合征 流行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社区人群的抽样调查,了解其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率,并分析与高血压相关联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四个社区,对其中35~91岁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自然人群19519人(男性8673人,女性10846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39.88%、84.74%和47.93%,三率均为65-91岁组高于35-64岁组(39.88%和22.27%,87.40%和78.74%,49.88%和43.53%,P〈0.05);(2)对高血压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年龄、性别(男性)、体质指数、家庭收入、摄盐量、父母高血压史及本人高脂血症史相关(P值均小于0.001),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父母高血压史、本人高脂血症史的OR值分别为1.064(1.060-1.068)、1.098(1.053~1.145)、1.134(1.121-1.147)、1.831(1.722~1.947)、1.507(1.329-1.708);以家庭年收入5万以下组为参照,5-10万和10万以上组OR值分别为2.349(1.559-3.540)和2.462(1.620-3.742);以摄盐量6-12g/d组为参照,〈6g/d组和〉12g/d组OR值分别为0.888(0.832-0.947)和1.117(1.016~1.227).结论上海市长宁区社区人群≥65岁者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而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较低,特别是男性.年龄、男性、体质指数高、嗜盐、家庭收入高、高血压家族史及本人高脂血症史是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疲劳的相关因素及其存在的可能机制。方法人组PD患者73例,采用疲劳量表(FatigueSeverityScale,FSS)评定患者是否存在疲劳,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用药情况,并进行UPDRS、Hoehn—Yahr分期、汉密顿抑郁量表(HMDS)、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thescaleforoutcomesinPDforautonomicsymptoms,SCOPA—AUT)等评定,比较疲劳组(FSS分值/9〉4)和非疲劳组(FSS分值/9≤4)在各方面是否存在差别。结果73例参与疲劳评价的PD患者中,56例(76.7%)存在疲劳。日常生活能力、运动障碍、治疗的并发症、自主神经功能及HMDS与疲劳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PDRS第二部分评分及HMDS是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疲劳是PD患者的常见非运动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及抑郁对疲劳存在一定影响。

  • 标签: 帕金森病 疲劳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梗死后从早期、亚急性至慢性期同侧皮质脊髓束(CST)的DTI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此检测皮质脊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的时间演变过程。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治疗的皮层下运动通路脑梗死患者34例,发病时间从5h至2年。在入院时行MRI+DTI检查。34例中选取5例患者,在发病1W内、第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行MRI+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弥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的参数图。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计算出FA值、MD值、rFA、rMD。ROI放置在双侧大脑脚。结果脑梗死后病灶同侧大脑脚区rFA在1月内下降最明显,1个月至3个月下降变慢,3个月后rFA变化幅度很小基本保持平稳。而rMD在脑梗死2W内无明显变化,2W至3个月上升,3个月后基本保持稳定。5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TI研究能够显示这种变化过程。结论脑梗死后从早期、亚急性至慢性期同侧大脑脚处皮质脊髓束的FA值进行性减少。DTI有利于检测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的程度及动态演变过程。

  • 标签: 脑梗死 皮质脊髓束 WALLERIAN变性 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病学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第六人民医院老科就诊的老年患者62例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男性患者按照MMSE测定分数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30例)与认知功能障碍组(3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总睾酮(T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雌二醇(E2)水平,并根据Vermeulen公式计算游离睾酮(FT),比较两组患者TT、E2和FT水平的差异,并分析TT、E2、FT与老年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男性中认知功能障碍组的雌二醇[(20.88±5.10)pmol/Lvs(27.00±9.61)pmol/LP〈0.05]、总睾酮[(4.52±1.88)mmol/Lvs(6.42±1.84)mmol/LP〈0.05]、游离睾酮[(0.043±0.022)nmol/Lvs(0.092±0.034)nmol/LP〈0.05]水平较认知功能正常组低(P〈0.05)。结论老年男性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性激素水平下降相关。

  • 标签: 老年 总睾酮 游离睾酮 雌二醇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多维度研究高龄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个长寿地区的百岁老人,并匹配选取同性别90~99岁、80~89岁高龄老人。通过问卷调查所有老人社会人口学、行为生活方式、功能状态与患病情况、基本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器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能力调查。测量腰围和血压,测定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L和IADL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缺乏身体活动、休闲活动、腹型肥胖、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认知受损和脑血管疾病是影响ADL的因素,OR(95%CI)值分别为5.10(2.78,9.37)、5.39(2.08,13.91)、0.48(0.25,0.91)、0.25(0.13,0.49)、2.01(1.34,2.98)、0.23(0.15,0.34)、2.34(1.56,3.52)、0.98(0.96,0.99)和0.72(0.54,0.99)、2.16(1.26,3.70)和3.46(1.40,8.52)。影响IADL功能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自评经济状况、休闲活动、总胆固醇水平和认知受损,OR(95%CI)值分别为3.08(1.67,5.68)、1.79(1.11,2.89)、1.86(1.12,3.11)、0.46(0.27,0.79)、0.19(0.07,0.55)、1.19(1.02,1.39)和3.11(1.93,5.00)。结论年龄增加、汉族、缺乏身体活动、腹型肥胖、认知受损、脑血管疾病是ADL受损的危险因素,在婚、独居、休闲活动、较高的舒张压和甘油三酯水平是ADL受损的保护因素。年龄增加、汉族、女性、总胆固醇水平和认知受损是IADL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经济状况自评较好和休闲活动是IADL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高龄老人 日常生活活动 器具性日常生活活动 多维度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T950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oronaryarterydsease,CAD)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9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冠脉组102例和冠心病组188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57例、双支组50例、三支组68例、四支组13例;冠心病组再根据病史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组133例和稳定型冠心病组55例。介质纯化法提取白细胞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包含护骨素T950C位点的DNA片段,连接酶检测反应(ligasedetectionreaction,LDR)检测PCR产物,识别多态性位点。结果在正常冠脉组和冠心病组之间,在正常冠脉组和ACS组之间,在ACS组和稳定型冠心病组之间,在正常冠脉组和不同病变冠脉数量组之间,护骨素基因T950C的各基因型频率和分布差别无统计意义;冠心病组CC基因型的Gensini评分要高于TT基因型的Gensini评分。结论研究中未发现护骨素基因T950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T950C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CC基因型的冠脉狭窄程度较TT基因型更严重。

  • 标签: 冠心病 护骨素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