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缬沙坦对肥厚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缬沙坦治疗肥厚患者64例,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6min行走试验及超声心动图检测;缬沙坦从小剂量开始口服,1个月后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逐渐加量至目标剂量并长期服用,即80~160mg/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患者6min行走距离增加,心脏功能各指标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95%。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改善肥厚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提高运动耐量,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左室肥厚 心功能 血管紧张素 缬沙坦
  • 简介:2002年9月,本刊独家报道“金奖事件”揭开美容业黑幕一角,曾红极一时的金奖国际公司所属品牌SK-G、奥斯卡明星等遭遇致命打击。在第18届美博会上,陷入困境的SK-G被其新东家珠海天鑫化妆品有限公司收购——

  • 标签: SK 国际公司 美博会 独家报道 美容业 美容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质量指数及脉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测量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参数、心脏结构参数和心率变异性参数,对各参数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质量指数、脉压两者之间呈正相关,且两者均与心率变异性各时域分析指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有高度显著性,P均<0.001。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治疗既要使其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又要酌情选用能有效地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脉压和改善其心率变异性的药物,从而降低其并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原发性 左室质量指数 脉压 心率变异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介绍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护理进展,重点阐述了急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紧急评估、护理(包括药物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 标签: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药物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通过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实验综合评价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心力衰竭诊断仪测定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心功能,记录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CHF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CHF组各亚组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HF组组间两两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08,P<0.01)。2.BNP水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992),与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呈负相关(r=-0.756),射血分数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呈正相关(r=0.989)。结论测定血浆BNP水平,结合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左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有助于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 标签: 心力衰竭 B-型利钠肽 NYHA心功能分级 6分钟步行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衰竭院前急救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26例急性心衰竭患者迅速给予取坐位、纠正缺氧、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管等院前急救措施。结果急救126例急性心衰竭,急救成功122例,急救成功率96.8%;死亡4例,死亡率占3.2%。结论院前急救可较早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阻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左心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围绕医院供应的安全管理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整套管理方案。该方案分别从供应的人员、物品消毒、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安全管理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讨。对提高供应的管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供应室 安全管理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非心脏开胸手术并发心肌梗死(PMI)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采取术前完善手术期管理,术后严密观察,正确快速的识别心梗先兆,积极有效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配合等措施。结果患者抢救成功,术后21天出院。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讨论以及术后严密观察,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于提高PMI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全肺切除 心肌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防护意识,减轻职业损伤。方法分析供应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措施。结果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注意自身防护,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结论采取主动、适当的防护措施,保护供应人员自身职业健康。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率,预防职业性危害的发生。

  • 标签: 消毒 供应室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挂号是患者就诊时与医院接触的第一个环节,其服务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患者就诊时的心情,也对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医院声誉的提升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挂号难”的问题可从硬件方面对挂号流程进行改进,更应改造挂号服务质量,以减轻患者挂号的难度、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使医院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 标签: 挂号室 服务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80例合并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0例与4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纠正贫血及降压、补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每次透析结束后卡尼汀1.0g,治疗6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压情况,定期心脏彩超测定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内径(LVDs)、心缩力指数(HI)、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功能指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的血压升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卡尼汀可以显著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心功能 血液透析 左卡尼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情况。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4月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患者14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采用氧氟沙星治疗,B组73例采用加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进行药物经济学情况。结果A组的显效率为871%,B组为97.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1515,P<0.05);A组、B组的成本效果比(C/E)为1.40、4.84,增量成本效果比(△C/△E)为3423。结论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显效率更高,临床疗效较好,但是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应针对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

  • 标签: 细菌性感染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技术在手术应用的效果。方法将随机抽取的102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应用无痛技术组,手术病人及医护人员满意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无痛技术在手术的应用,能减轻手术病人痛苦,提高手术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无痛技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输液静脉输液患者护患关系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20例输液静脉输液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每组160例。观察两种患者的舒适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舒适护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88%,常规护理组的为89.38%,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88%,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6.25%,P<0.05。结论输液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

  • 标签: 舒适护理 输液室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理论在输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识别、评估可能存在的或潜在的可引发风险的因素;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预防和控制,使输液的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确保病人的安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输液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分析内窥镜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结果内窥镜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客观存在。结论加强内窥镜护士专业素质,增强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内窥镜管理,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尽可能降低职业损伤。

  • 标签: 内窥镜室 职业危险 防护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的手术业务大量开展,特别是微创技术的广泛开展,要求对手术器械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加强清洁器械的管控,规范工作流程,使之更趋于规范化、科学化。

  • 标签: 手术器械 清洗管理 工作流程
  • 简介:摘要本文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手术护士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手术病人满意率,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为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反应的预防。方法通过对门诊输液48600例次患者实施静脉输液的分析,以及每个环节积极有力的预防。结果无1例发生输液反应。结论门诊输液护士只要增强责任心,严格规范无菌操作,熟悉输液反应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是完全可以杜绝输液反应发生的。

  • 标签: 门诊输液患者 输液反应 原因分析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我院洁净手术的布局、使用及管理。方法规范化使用空调净化系统,严格人流、物流、清洁卫生的管理。结果洁净手术每月检测都通过了国家卫生标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感染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洁净手术室 使用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