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代表性的成骨分化潜能的细胞,多条信号传导通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进而影响其成骨分化的过程。其中BMP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BMP-TGFβ在调控靶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在分子的表达水平和功能活性的改变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成骨增殖分化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成骨分化的不同阶段,分子通路的作用不同,相互之间的调节也动态变化的,研究BMP和经典Wnt信号通路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相互调节作用,对于指导治疗骨质疏松和骨折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BMP-TGFβ通路对靶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以及和经典Wnt信号两条信号通路之间的交联作简要综述。

  • 标签: BMP-TGFβ 信号通道 WNT通路
  • 简介:一、破骨细胞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由单核/巨噬形成的一种多核细胞,细胞家族中的单核细胞祖细胞融合后形成的一种多核细胞,巨噬细胞变成具有骨吸收能力的OC必须要有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存在[1].骨髓基质细胞/OB表达两个促进OC生成所必须的分子:一个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limulatingfactor,MCSF),另一个是激活核因子NF-κB受体的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kappaBligand,RANKL)[2].在骨髓基质细胞和OB的存在下,M-CSF和RANKL分别与OC前体细胞上各自的受体结合并诱导其分化为成熟的OC.

  • 标签: 破骨细胞 MAPK信号转导 OC 骨髓基质细胞 核细胞 OB
  • 简介:骨骼是一组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器官,其代谢的动态平衡依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间的相互调节。成骨细胞是骨组织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还参与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成熟的调节,因此,成骨细胞的调节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骨细胞的调节包括全身性调节和局部调节,其中局部调节对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及功能多个环节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成骨细胞的局部调节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许多局部调节因子及信号传导通路对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及细胞活性具有重要作用。其中Wnt信号传导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icprotein,BMP)信号传导通路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成骨细胞局部调节关系密切。

  • 标签: WNT信号传导通路 成骨细胞分化 局部调节 PROTEIN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骨形态发生蛋白
  • 简介:目的本文拟分析和研究骨细胞受机械应力刺激相关方面被引率最高的50篇文献的基本特征,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Compressivestress,Tensilestress,Fluidshearstress,stretchstress,centrifugalforce,Micropipettestimulation,Electromagneticforcemode,Mechanicalstress,mechanotransduction"和"osteocyte,osteoblast"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出被引频次最高的50篇文献,排除与该研究不相关的其他文献,对文献的标题、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期刊来源、地区分布、作者单位、被引频次等重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引最高的50篇文献的频次从239次到20次,发表于1999年至2015年,其中以2009年最多为9篇,文献刊登于27本期刊,其中以《JournalofBoneandMineralResearch》发表最多(11篇),其次是《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6篇)、《Bone》(5篇);来源于12个国家,其中美国最多(21篇),发表2篇及2篇以上文献的大学或医院有7家,排名前两名的为印第安纳大学(4篇)、上海交通大学(3篇),共两位作者发表2篇以上文献,研究最多的信号通路依次为MAPK-ERKsignalingpathway(11)篇、Wnt/beta-cateninsignaling(9篇)、PI3K/AKTsignalingpathway(4篇)、BMPsignalingpathway(2篇)。结论被引最高文献的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骨细胞机械应力刺激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指导未来研究方向,还可以为广大研究者阅读文献提供参考。

  • 标签: 骨细胞 机械应力 文献计量学 英文分析法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Notch信号上调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hBMSCs)对破骨细胞增殖调控的机制,探讨Notch信号在成骨-破骨偶联中的作用。方法用装载Notch信号胞内域NICD1的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Lv)转染hBMSCs,收集其分泌的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Medium,CM)。培养前破骨细胞系RAW264.7,模拟共培养环境。定量RT-PCR和ELISA测定转染前后hBMSCs表达和分泌的M-CSF的情况。cck-8和单板克隆试验测定RAW264.7的增殖情况。结果转染慢病毒后,hBMSCs表达和分泌的M-CSF均有所上调(分别为P<0.01和P<0.05);CCK-8和单板克隆试验的结果显示hBMSCs分泌的CM使RAW264.7的细胞数量增加(均为P<0.01)。结论Notch信号上调的hBMSCs可以通过影响M-CSF的表达和分泌,作用于破骨前体细胞,促进其增殖。

  • 标签: NOTCH信号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破骨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补肾中药血清对离体SD大鼠成骨细胞中Smad1/5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获取新生SD大鼠颅盖骨中的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应用Gomori改良钙钴法对其进行碱性磷酸酶表达的鉴定;随机将实验用大鼠分为正常组、补肾中药组(补肾组)、骨疏康颗粒对照组(骨疏康组)、补中益气颗粒对照组(补脾组);对实验大鼠给药干预8d后,通过血清药理学的方法使用各组大鼠血清培养成骨细胞48h;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成骨细胞中Smad1/5的活性表达。结果补肾中药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48h后对于成骨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效果优于正常组(P〈0.01);成骨细胞中Smad1/5的活性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有所降低。结论成骨细胞中存在Smad1/5的表达,表明Smad1/5可能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的功能,对成骨细胞保持自身功能、维持骨密度的作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②具有益肾填精壮骨的补肾中药可以影响Smad1/5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对于促进和维持成骨细胞的特性及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这可能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之一。

  • 标签: 成骨细胞 Smad1/5 补肾中药 血清药理学
  • 简介:糖皮质激素(Glueoeorticoid,GC)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因其廉价及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常在肾病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结肠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许多疾病中广泛应用。然而,GC有许多影响代谢的副作用,比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青光眼、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Osteoporosis,GIOP)是在使用GC治疗疾病过程中引起的骨量丢失,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强,易于发生骨折。GIOP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随着骨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GIOP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渗透到组织,细胞和分子改变的过程中。本文将围绕Wnt/β-catenin与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的交联反应在GIOP发病机制中作用进行讨论,为GIOP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及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向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mol/L、10~mol/L、10-mol/L、10。mol/L的GLP-1类似物,24h后采用CellCountingKit-8(CCK.8)比色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RT—PCR)法检测Wnt·3a、LRP-5、B·cateninmRNA的表达。结果(1)GLP-1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P〈0.05),随着给药浓度的增高,成骨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2)低浓度GLP-1(10μmol/L)上调人成骨细胞中Wnt.3a、LRP-5、B.cateninmRNA的表达(P〈0.05);高浓度GLP-1(10-7mol/L、10-8mol/L)下调人成骨细胞中Wnt-3a、LRP.5、B.cateninmRNA的表达(P〈0.05)。结论GLP-1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增殖,低浓度时Wn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该调控过程,高浓度抑制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成骨细胞 增殖 WNT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基于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其临床症状积分,探讨金天格胶囊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78例膝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金天格胶囊、对照组予阿伦磷酸钠,连续干预12周,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及12周症状积分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关节液中P38α、P38γ、MMP-13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92%,对照组总有效率58.97%,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计分分别为(6.20±1.71)、(6.27±1.86),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VAS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12周治疗组VAS积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KOA患者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MMP-13mRNA变化均呈上升趋势;治疗后,治疗组MKK4、P38αmRNA变化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P38γ、MMP13mRNA变化呈下降趋势,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具有明确缓解膝关节炎疼痛效用,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较少MMP-13表达相关。

  • 标签: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金天格胶囊 膝骨关节炎
  • 简介:椎体间植骨、侧后方植骨融合或者前后方结合的植骨融合技术都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植骨融合率较低,植骨块塌陷、移位,髂骨供骨区并发症等,由于术后即刻刚度不足,往往还需要附加内固定或者长期卧床.椎体间融合器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单纯植骨块融合的不足,因而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对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腰椎椎体间融合系统 椎间融合器 生物力学 腰椎间融合术 分类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MRIT2加权像(MRIT2WI)高信号改变与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本院共收治确诊CSM患者91例,按照脊髓MRIT2WI有无高信号改变对患者进行分组,有高信号改变为研究组(47例),无高信号改变为对照组(44例)。对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维生素B12水平与MRIT2WI高信号、性别、年龄、脊髓受压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有高信号改变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降低,与无高信号改变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信号改变和维生素B12水平下降具有相关性。结论脊髓MRIT2WI高信号改变和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存在相关性,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可能与CSM的发生相关。

  • 标签: 颈椎 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维生素B12
  • 简介: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arthritisfibroblast-likesynoviocytes,RA-FLS)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应用3~5代传代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按照不同方法处理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20μg/mL)、中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50μg/mL)、高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100μg/mL)、100μg/mL汉黄芩素+NAC组、100μg/mL汉黄芩素+SB203580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MMP),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汉黄芩素均能够抑制RA-FLS细胞的增殖,增加其凋亡,降低MMP以及增加ROS水平,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ROS清除剂NAC和p38抑制剂SB203580可以明显降低汉黄芩素诱导的RA-FLS细胞的凋亡,并且5mmol/LNAC下调汉黄芩素引起的p38MAPK磷酸化。结论汉黄芩素能够诱导RA-FLS细胞凋亡,ROS/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其凋亡的过程。

  • 标签: 汉黄芩素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细胞凋亡 中医中药
  • 简介:目的探索脊柱钉棒系统应用于骨盆后环损伤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骨盆后环损伤,按照Denis分型,Ⅰ型20例,Ⅱ型12例,Ⅲ型4例。按照Tile分型,B3型16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4例。应用脊柱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将万向椎弓根钉从双侧髂后上棘处开槽置入髂骨后部内外板间,钉尾沉于骨质内,连接棒通过双侧骶棘肌隧道放置固定后,在骨盆后环处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内支架”有效固定。结果30例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患者均无螺钉松动、断棒、骶髂关节再次脱位及内固定物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按刘利民等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13例,中2例。结论脊柱钉棒系统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固定有效牢靠,操作简便,无需复杂定位,创伤小,恢复快,无透视条件的基层单位也可行手术,极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脊柱钉棒系统 骨盆后环 内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加长型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科同一组医生采用加长型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7例患者,其中女12例,男5例,平均年龄71岁(62~85岁)。伤后2~5d实施手术,患者取“沙滩椅位”或仰卧位,选择延长的肱骨近端切口,术中直视下复位骨折,采用加长型Philos钛板螺钉固定。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肱骨近端骨折复位满意,钛板螺钉位置良好。随访6~32个月(平均16.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0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2.4%。结论加长型Philos系统具有设计合理、安装相对容易、固定牢靠的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选择之一。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加长型Philos系统 内固定
  • 简介:为适应当前网络环境下办公模式的需求,规范投搞的处理过程,提高稿件的处理效率,缩短论文发表周期,本刊目前已开通网络投稿系统,网址为http://www.spinejournal.net。欢迎大家登录本网站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2013年1月1日起,本刊只接收来自本投稿系统的稿件,概不接收纸质版投稿及电子邮件投稿。投稿前,作者需先经过注册,请大家按提示步骤操作。请大家积极配合,谢谢!

  • 标签: 网络投稿 脊柱外科杂志 电子邮件投稿 投稿系统 投搞 http
  • 简介:迟发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随着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渐增多.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实施3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其中26例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现将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迟发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术后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脱位
  • 简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好发于老年人.有资料统计其发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一般晚5~6岁[1].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该病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粗隆间骨折一般容易愈合,但易发生髋内翻,同时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为临床治疗的难题.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22例,均采用Richards髋部加压钢板螺钉系统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系统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部 加压钢板 老年人 并发症
  • 简介:近几年在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方面发生了几起病例死亡事件,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但是一些接受基因治疗试验的患者的良好治疗效果进一步证实了基因治疗的可行性。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病毒载体和转基因技术对宿主细胞可能产生的多种不同影响。现已证实在转基因治疗中病毒有可能激活插入点附近的原癌基因,因此发现一种不整合人宿主基因或精确定点整合宿主基因的病毒载体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基因疗法 RNA干扰 遗传载体 原癌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4~67岁,平均57岁。单节段病变15例,多节段病变8例。椎板减压后根据退变程度选择椎间盘部分切除或椎体融合器进行融合的方法,采用Bioflex动态固定系统稳定脊柱后路,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脊柱节段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2±9)个月。统计显示术前VAS评分为(7.2±1.7)分,末次随访为(2.6±1.1)分;术前ODI为(71.4±17)%,末次随访为(21.3±11)%。非融合节段ROM术前为(8.1±1.9)°,末次随访为(2.8±1.1)°;邻近上位椎体ROM术前为(7.9±1.7)°,末次随访为(7.2±1.8)°;邻近下位椎体ROM术前为(8.4±2.1)°,末次随访为(7.9±1.9)°。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VAS、OD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非融合节段腰椎活动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椎体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Bioflex动态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Bioflex系统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方式与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7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EKPREVAIL系统组35例(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治疗)、传统组32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EKPREVAIL系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PEEKPREVAIL系统组与传统组患者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NDI、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患者的Odom优良率为91.43%,低于传统组患者的9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到100%,而传统组融合率为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低于传统组患者的46.8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较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且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 标签: PEEK PREVAIL系统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单节段 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