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我院医务人员体检,了解本院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情况,分析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9月在我院体检40岁以上在职和离退休医务人员1088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腰椎(L1-4)、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区骨密度。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合性别、年龄、科室、体重指数(BMI)等因素进行研究。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作为1个年龄段。结果1.骨质疏松总患病率27?8%(其中女性30.6%,男性21.1%)。2.脂代谢异常占60.11%,糖代谢异常占16.54%。3.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上升而增加。不同年龄组OP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离退休医务人员骨质疏松患病率最高(38.8%),外科医生最低(16.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值是骨质疏松保护因素。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我院医务人员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增龄和低BMI是骨质疏松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医务人员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颈椎病患病情况;分析患病分布情况及致病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1078人,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有关颈椎病流行病学资料,参照1992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颈椎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调查抽样人群颈椎病患病率。对本研究涉及与颈椎病患病有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及t检验。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人群颈椎病患患者数为189人,患病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姿势不当、情绪紧张、伏案时间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差为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并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吸烟、饮酒、高枕、不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咽喉感染对颈椎病有危险作用,但未达到统计显著程度。性别和家族史对颈椎病无致病危险作用。结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颈椎病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为高发人群。年龄、伏案时间、情绪、工作姿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为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并有显著意义。针对该地区金融从业人员工作单元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安排伏案工作时间、调整工作姿势、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颈椎病预防对策。

  • 标签: 颈椎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患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气性坏疽患者紧急处理方法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气性坏疽患者5例,采取积极有效救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迅速明确诊断;实施急诊清创探查术;给予完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5例患者中,1例保全了肢体,4例实施了截肢术。患者均脱离了生命危险,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及其他护理并发症。结论正确及时治疗方法及周密完善护理措施是确保气性坏疽患者康复重要保证。

  • 标签: 气性坏疽 紧急处理 护理
  • 简介:近年来,在如何缓解病人术后疼痛,提高其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将微输注泵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通道相连,使药液按设定速度输入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技术与传统肌肉注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且维持稳定血药浓度优点,从而提供满意镇痛效果。但随着此项技术广泛应用,陆续有不少文献报道此法有不足之处,且许多因素影响其镇痛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对应用PCA1200例患者术后情况作一分析。

  • 标签: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护理体会 病人自控镇痛法 镇痛效果 硬膜外导管 术后疼痛
  • 简介: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90.47%。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卧床、疼痛等因素导敛生活习惯和排便方式改变,极易发生便秘,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严重时出现食欲不振、无力、头晕、烦躁等症状,若不及早干预,对患者饮食、睡眠和骨折康复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62例卧床患者进行护理下预,减少了便秘发生,促进了患者康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科卧床患者 护理干预 便秘 2009年 骨科患者 排便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效果。方法将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68例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传统护理,而观察组根据引起苏醒期躁动因素给予针对预防性护理措施,监测并记录两组苏醒期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情况,同时分析两组躁动发生率并评价躁动分布情况。结果两组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35.3%低于对照组14.7%,P〈0.05),且两组躁动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降低手术对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脊柱后路手术 苏醒期躁动
  • 简介:经前路胸椎椎体置换术是治疗胸椎肿瘤常用方法之一.对13例行此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术前做好心里护理与准备工作,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妥善全面的护理和合理功能锻炼,有效预防了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顺利康复.

  • 标签: 椎体置换术 经前路 常用方法 胸椎肿瘤 手术病人 心里护理
  • 简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为首选术式。充分术前准备和严密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术后护理 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 术前准备
  • 简介: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其发生多与骨量丢失和骨强度降低有关,正确护理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报告老年(大于65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整体护理过程中体会,认为术前心理护理、正确训练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辅助运动、减少各种潜在诱发因素是护理工作重要方面。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近年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方法。随着新颈椎内固定器材不断应用于临床,使该传统方法得到了改良。内固定器材设计不尽相同,其共性皆在于固定邻近椎体并覆盖在植骨块前方使其不易脱出。为减少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 护理体会 围手术期 内固定器材 植骨融合术
  • 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血栓远端静脉高压和肢体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病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报导称约22%~29%DVT患者可能并发致命肺栓塞[1].DVT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危险因素.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发病,我国从文献统计结果显示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管腔 肢体肿胀
  • 简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有2种:即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于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以往采用上述方法2次完成,对患者身心及经济影响较大.为此,我科室内从2000年开展了"颈椎前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及后路半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术"一次性完成,并取得了良效果,作为该手术式相关重要护理配合难度增加了,但经过护理人员细致护理,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多阶段 一次性手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前后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 简介: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过性药物反应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22例患者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给予唑来膦酸5mg/100ml静脉滴注15min以上输完。给药结束后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处理。结果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后主要一过性不良反应为发热(〉37.5℃),本科用药患者均出现发热(22例),其次症状为肌痛16例,流感样症状15例,关节痛10例,头痛5例。以上症状均为一过性,不超过48小时,并且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2例第二次用药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血细胞分析及肝肾功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唑来膦酸给药后会出现发热、肌痛等反应,但均为一过性,通过采用积极用药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避免药物反应带来不良影响。

  • 标签: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药物反应 护理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多见,发病年龄提前.传统手术方法是行后路椎板切开减压椎间盘切除术.但由于这种方式切口大,病程久,疼痛时间长,使许多本应得到及早诊治患者放弃手术,采取拖延、回避做法,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我科于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引进德国枢法摸*丹历公司生产MEDTM椎间盘手术系统行椎间盘切除术56例,与传统手术方法56例进行对照,发现采用该术式患者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后路手术 椎间盘镜 椎间盘切除 手术方法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类型,并且多合并神经损伤,但仍有一部分无神经损伤腰椎爆裂骨折,在治疗上未引起足够重视,治疗方法选择上也有较大分歧。我科于1998年10月~2005年10月行后路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爆裂骨折患者47例。

  • 标签: 腰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情况与骨质疏松关系,为控制患者骨折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患者494例纳入研究,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与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VD),I型胶原氨基延长肽(typeIcollagenamino-lengtheningpeptide,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ross),骨钙素(osteocalcin,OC)。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HbA1c<7.0%)、B组(7.0%≤HbA1c<9.0%)、C组(HbA1c≥9.0%),同期非糖尿病体检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不同分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25羟维生素D、I型胶原氨基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10、-0.10、-0.19.对照组4项骨代谢标志物均高于A、B、C3个糖尿病患者组(P<0.05),糖尿病患者A组骨钙素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影响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骨钙素在骨转换标志物中是更为敏感实验室检测指标,可能在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更值得关注。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骨转换标志物 骨钙素 骨质疏松 糖尿病
  • 作者: 刘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14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 简介: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工作地点多数是在办公室,这也是舒适工作环境给我们健康带来烦恼。不少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肌肉韧带长期紧张,也容易出现肩膀疼痛状态,且疼痛感已经影响到生活及工作,那么我们肩周炎症状有哪些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肩周炎该采取什么治疗?平时我们该注意哪些预防肩周炎?

  • 标签: 肩周炎
  • 简介:目的从脊髓损伤局部分离培养巨噬细胞,并鉴定其表达Nogo受体(Nogoreceptors,NgR)情况。方法胰酶消化大鼠损伤脊髓组织获取其脊髓损伤局部巨噬细胞,细胞贴壁后用添加5%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点,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其是否表达CD68及NgR。结果原代培养臣噬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呈圆形、椭圆形等,可存活约3周,表现为CD68抗原阳性,多数细胞NgR抗原阳性。,结论成功地从脊髓损伤局部分离出巨噬细胞,多数细胞表达NgR抗原。

  • 标签: 脊髓损伤 巨噬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荧光抗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