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为总结我国脊柱外科非融合技术近年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推动脊柱外科不断创新与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脊柱非融合学组主办,宁波市第六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脊柱非融合学术会议"将于2011年4月8~10日在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召开。

  • 标签: 非融合技术 脊柱外科 会议 学术 中国康复医学会 基础研究成果
  • 简介: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对颈椎病、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为使PLDD技术更加规范化,受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及日中医学交流中心的委托,定于2007年6月21~24日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北京微创医院)举办“第三届全国PLDD微创技术讲习班”。内容包括:PLDD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PLDD常用激光设备的特性、PLDD适应症和禁忌症、评价标准探讨、PLDD的手术操作方法等。培训方式:基础理论、手术录像、尸体操作、临床观摩。

  • 标签: PLDD 微创技术 讲习班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手术操作方法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继2007年8月及2008年9月成功举办第一、二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定于2009年9月25日~27日再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三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9-04—07—037)。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创伤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

  • 标签: 复合性损伤 脊柱外科 学习班 治疗 脊髓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 简介:为了不断提高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激励高校期刊出版单位提高办刊综合质量,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于2018年4—5月组织了"上海市高校精品·优秀·特色·最佳进步科技期刊奖"评选活动。经过多轮评估筛选,《脊柱外科杂志》杂志荣获"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标签: 科技期刊 脊柱外科 上海市 高校 杂志 综合质量
  • 简介: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linicalDensitometry,ISCD)就无校准体模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如来源于结肠成像术)的临床应用发布了的官方立场,并提出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技术。ISCD定量CT工作组综述了这些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证据,并在2015年ISCD官方大会上提出一份报告和建议。该文将讨论与ISCD官方立场相关的支持证据、理论说明、争议和进一步研究建议,综述了统计参数映射方法的最新进展。

  • 标签: 非同步和内部校准 机会筛选 骨质疏松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统计参数映射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接吻合在小腿开放性损伤一期皮瓣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我们为15例小腿开放性损伤的病人一期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将皮瓣血管蒂的近、远端(旋股外侧血管)分别与受区胫前或胫后血管近、远端吻合,这样既修复了小腿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又重建了小腿远端血运,收到较好的效果。结果14例全部成活,1例因清创不彻底,术后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结论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断裂并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一期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并接血管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 标签: 血管桥接 皮瓣 吻合
  • 简介:目的关节镜下缝合技术结合肱骨大结节钻孔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关节镜下缝合技术结合肱骨大结节钻孔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损伤患者19例,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54~77岁,平均61岁;左肩7例,右肩12例。按照Cofield肩袖分类:其中小肩袖撕裂(小于1cm)2例、中肩袖撕裂(1~3cm)13例、大肩袖撕裂(3~5cm)4例、巨大肩袖撕裂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根据肩关节疼痛、功能、主动向前上举角度、肌力以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进行术前及终末随访评分,本组优12例,良5例,可2例。结论采用缝合技术结合肱骨大结节钻孔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避免了由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固定时张力过高,内排锚钉的松动、脱出。内外排之间不占用肩袖解剖止点的骨面,结合肱骨大结节钻孔,促进肩袖修复作用、具有生物力学稳定、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等特点,有利于肩袖修复同时修复大结节囊变。

  • 标签: 肩袖损伤 关节镜 缝合桥技术 大结节钻孔
  • 简介:维CT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CTangiographicimaging,3D—CTA)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有学者将其称为经静脉CT血管造影,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vertebralarteriopathy,CSA)的诊断和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3D—CTA还可应用于稚动脉畸形、损伤、动脉瘤、夹层等的疾病诊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3D—CTA在椎动脉病变中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三维CT成像 临床应用 三维CT血管成像 心脑血管疾病 血管成像技术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维CT对脊柱畸形的形态观察,并利用该技术了解畸形的椎体间及其与邻近椎体的解剖关系。普通X线片是一种观察脊柱畸形形态的简易方法。虽然维CT最近已有报道,但这些报道仅描述了维CT可比X线片更详细地评价脊柱畸形。本研究应用维CT不但能反映脊柱后结构的畸形,

  • 标签: 脊柱畸形 脊柱后结构 先天性脊柱侧弯 三维分析 普通X线片 三维CT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叶草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8例,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20例,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5例,其中骨折伴脱位3例。结果36例获得平均13个月(3-28个月)随访,2例失访。36例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肱骨头坏死。按Neer评分标准评分,优2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总优良率91.6%。结论采用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训练,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值得提倡。

  • 标签: 肱骨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三叶草钢板
  • 简介:作者报道一种定量维重建方法应用于轻度脊柱侧弯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在于评估这种脊柱维重建电脑软件组间和组内的可靠性。以往还没有类似活体医学维图像分析文献报道。本文纳入30例(平均年龄13岁)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应用一种的半自动维重建技术,该技术仅需要在脊柱两个垂直X线图像上定位于每个椎体的角。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弯 三维重建方法 可靠性 三维图像分析 三维重建技术 电脑软件
  • 简介:目的吸取以往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模拟临床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形式,建立一个的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方法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变化。根据行为学结果检测脊髓背角伤害性刺激标记物c—fos蛋白的表达,并与行为学结果相对照。结果术后实验组大鼠后足底产生了一个长时程机械痛觉敏感性的升高,3周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恢复。3周时相应脊髓背角浅层中出现了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新建立的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在病理机制上与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的产生过程相似,并且此模型能够产生一个长时程的机械痛觉过敏,因此这一模型适于用来研究临床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的机制。

  • 标签: 大鼠 腰椎 椎间盘 坐骨神经痛
  • 简介:目的探讨在柱理论指导下选择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柱分型理论指导下进行手术入路设计,采用钢板固定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4例。结果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骨折延迟、畸形愈合。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均未发生二期塌陷及关节不稳。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在柱理论指导下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同时达到骨折良好复位及内固定、软组织损伤小和功能恢复良好的目标。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三柱理论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男性大学生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和骨密度的差异,并探讨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校442名男性大学生,其中中国男性大学生294名,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148名,采用国际体力问卷(中文版)收集其近1周内体力活动情况,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右跟骨骨密度,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以外,中国男性大学生的步行活动水平、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及总体力活动水平均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P〈0.05);中国男性大学生的骨密度明显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P〈0.05);pearson相关分析,步行活动水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均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157,P=0.000)。结论中国男性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及骨密度均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学生,可能与民族、遗传基因等有关;高强度体力活动能增加骨密度含量。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男性 大学生 体力活动水平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髓粉”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腰腿痛等骨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将66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S组(髓粉组):36例每人每天食用髓粉2袋(钙含量为900mg),C组(钙尔奇D组):30例每日服用钙尔奇D1.5片(钙含量900mg),均连续服用6个月。所有参加者试验前后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髋部骨密度(BMD),并对骨症状变化进行记录。S组试验前后加测尿羟脯氨酸(U—HYP)、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结果试验后S组大粗隆、Ward’s角区及股骨近端平均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股骨近端平均骨密度增加1.61%,增加者占75%;骨症状中腰背痛、关节痛、手足抽搐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后C组骨密度及症状也有所改善,但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前后S组U-HYP、血压、血脂、血糖等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髓粉”可作为补钙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辅助食品。

  • 标签: 三髓粉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