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2~1996年我院行异体肾移植763例,术后发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尿路肿瘤5例(膀胱肿瘤4例),本文就其病因学、临床治疗等进行探讨。认为肾移植术后大量免疫抑制药物应用,尤其是环孢素A(CsA)应用,使“免疫监护系统”受到破坏,导致肿瘤发生,提出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将CsA用量减少至原量1/4,彻底清除病灶治疗原则。

  • 标签: 肾移植术 恶性肿瘤
  • 简介: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段高度保守非蛋白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可调控基因表达。miRNA通过与目的mRNA3曚端非编码区(3'-UTR)互补配对,致使mRNA降解或抑制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正常情况下,miRNA参与机体基本生命活动调控,但当miRNA发生突变或表达水平明显改变时,机体也会随之发生异常。人们通过大量研究,对miRNA认识逐渐深入,发现它在肿瘤发生肿瘤相关信号转导、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转移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Catto等[2]曾回顾总结了40余种miRNA在泌尿系肿瘤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相关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泌尿系恶性肿瘤 MIRNA 微小核糖核酸 调控基因 相关信号转导 肿瘤血管生成
  • 简介:6例阴道肿瘤患儿(3~36个月龄,横纹肌肉瘤和卵黄囊瘤各3例)进行动脉介入化疗和静脉化疗。采用顺铂80mg/m2、吡柔比星40mg/m2、长春地辛3g/m2混合溶解于120~180ml生理盐水中,对患儿进行髂内动脉灌注。3周后使用长春地辛(3g/m2,第1、8天)、异环磷酰胺(1200mg/m2,第2~4天)和依托泊苷(100mg/m2,第2~4天)进行静脉化疗。

  • 标签: 阴道肿瘤 辅助介入化疗 恶性 儿童 动脉介入化疗 髂内动脉灌注
  • 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找到有效恶性肿瘤预后指标对于临床工作意义重大。广为人知恶性肿瘤预后影响较大指标有临床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等,而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炎性改变与肿瘤有着紧密联系。

  • 标签: 恶性肿瘤 肿瘤预后 泌尿系 NLR 临床病理分期 术后并发症
  • 简介: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少见.我院自1985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膀胱恶性肿瘤467例,其中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21例,占收治膀胱恶性肿瘤4.5%.1990年后对其中9例行手术-术中放疗-术后分次小剂量外放射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术中放疗 治疗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 小剂量 分次放疗
  • 简介: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替代方法之一,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并发症为低血压。反复发作低血压不但可引起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而且会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降低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1]。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程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为20%~40%。IDH直接影响到透析充分性和患者生存质量,是增加透析患者病死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低血压 发生率 心脑血管并发症 品管圈 应用
  • 简介:侵袭性伪足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膜形成一种向外凸起、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能力细胞细胞外基质接触性结构。侵袭性伪足在癌细胞侵袭正常组织、造成局部或远隔转移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侵袭性伪足各个关键成分逐渐被发现,如何调控这些关键成分从而抑制恶性肿瘤侵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侵袭性伪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泌尿系统肿瘤 肿瘤侵袭 侵袭性伪足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能量消耗(PEW)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9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96例,男56例,女40例,年龄25岁-78岁,透析龄3-36月。运用改良SGA法评分系统(MQM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和白蛋白等进行营养评估,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进行微炎症状态评估,同时检测人体学指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中臂围(M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中臂肌围(MAMC)]、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TC)]等。入组标准:按照国际肾脏营养及代谢协会(ISRNM)专家组制定PEW标准进行筛选,分为PEW组35例及非PEW组61例。结果:(1)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PEW发生36.5%(35/96),其中大于65岁患者22例,占62.9%(22/35),糖尿病肾病患者14例,占40%(14/35);(2)两组比较,在原发病方面,PEW组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非PEW高(P〈0.05);PEW组年龄、透析时间、Hs-CRP明显高于非PEW组(P〈0.05);而BMI、TP、Alb、PA、Hb、TC、MAC、MAMC比例等明显低于非PEW组(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5岁)、透龄长、Hs-CRP、Alb是导致PEW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PEW发生高,其中高龄(〉65岁)、糖尿病患者发病高,高龄(〉65岁)、透龄长、微炎症状态、低蛋白血症是PEW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腹膜透析 蛋白能量消耗 营养不良-炎症评分 MQMGA
  • 简介:有极少关于服用西地那非或其他PDE5抑制剂治疗ED患者出现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报道。本文中,GorkinL等使用全球临床试验和欧洲观察研究安全性方面的数据资源评估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生(IntJClinPract,2006,60(4):500~503)。从有超过13000名患者参加临床试验数据和不少于每年35000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出使用西地那非后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病约为每年100000患者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生约为2.8例,与已报道美国普通人群样本估算值相似(为2.52例和11.8例/100000患者/年;年龄≥50岁)。这些数据并不能提示使用西地那非会提高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西地那非 动脉性 发生率 临床试验数据 PDE5抑制剂
  • 简介:研究比较了用PDE-5抑制剂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7年男性患者和与这些患者年龄及各种风险因素相似的7年内不使用PDE一5抑制剂治疗ED男性患者中前列腺癌发生情况。通过分析2000年到2006年电子病例和数据库,以年龄在50至69岁,2000年前无前列腺癌病史E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被分为两组:2362名曾用PDE-5抑制剂治疗男性和2612名不曾使用过该药物男性。比较每组的人口数据。在研究期内:97名(4.1%)接受过PDE-5抑制剂治疗ED患者被诊断出患了前列腺癌,在非PDE-5抑制剂治疗组中,258名(9.9%)被诊断出患了前列腺癌(P〈O.0001)。在非洲裔美国人中,接受PDE-5抑制剂治疗比例比不用比例高(10.5%VS.7.1%,P〈0.0001)。接受过PDE-5治疗患者,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增高比例比较低(10.0%vs.13.1%,P=0.0008),但良性前列腺增生比例比较高(38.4%vs.35.1%,P=0.0149)。接受PDE-5抑制剂治疗ED男性不易患前列腺癌(调整后优势比为0.4,95%CI:0.3—0.5,P〈0.0001)。我们研究数据表明:用PDE-5抑制剂治疗ED男性倾向于不易患前列腺癌。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ED) PDE-5抑制剂 前列腺癌 前列腺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初诊女性狼疮性肾炎(1upusnephritis,L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35例女性健康者为对照组(A组),68例女性初诊LN患者按B超测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分成两组,即B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LN35例)、C组(颈动脉粥样硬化LN33例),用SPSS13.0进行三组间资料比较分析。结果:女性初诊LN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高达48.53%,而在正常女性健康者中未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患者CCA—IMT值与肾小球滤过(CFR)呈负相关(P〈0.01),与24h尿蛋白总量(UTP)和血尿酸(UA)呈正相关(P〈0.01和P〈0.05);A、B、C三组,CCA—IMT值呈渐进性增高,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女性LN患者已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GFR、UTP、UA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防治冠心病。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430000例新发膀胱癌患者,美国每年有74000例被诊断为膀胱癌,膀胱癌在男性肿瘤患者中居第4位,女性患者中居第11位,男女发病比例约3∶1。

  • 标签: 膀胱癌 肿瘤微环境 恶性肿瘤 泌尿系统 世界范围 肿瘤患者
  • 简介:Stat3持续激活可导致肿瘤形成已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证实。在某些肿瘤中,慢性细胞因子刺激,尤其是细胞因子受体相关Jak家族激酶与Stat3活化相关。应用Jak2抑制剂,我们证实在人实体肿瘤细胞中,Jak在调节基底与细胞因子诱导Stat3激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实体肿瘤细胞 STAT3 抑制剂 癌症发生 信号通路 JAK2
  • 简介: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诱导膀胱肿瘤机制。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6只。处理组大鼠给与环磷酰胺10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与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4h后取膀胱,采用HE染色观察形态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P53、P21表达定位,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KI67、P53、P21蛋白表达量,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CTX处理组膀胱出现明显水肿、出血、粘连;HE染色可见,膀胱黏膜弯曲减少、肿胀,细胞排列疏松,膀胱黏膜呈现毛刺样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KI67/P53/P21在膀胱黏膜上皮细胞表达;Westernblot检测及数据统计可知,KI67蛋白在CTX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53/P21蛋白表达在CTX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酰胺可降低膀胱黏膜P53/P21蛋白表达,诱导膀胱肿瘤发生

  • 标签: 环磷酰胺 P53 P21 膀胱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我院等七家医院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有93.2%患者PSQI总分≥5分,患者在各方面的生存质量较低,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与生存质量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即PSQI得分越低,生存质量越高。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影响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睡眠质量对治疗和生存都有极为重要意义。

  • 标签: 生存质量 睡眠 血液透析
  • 简介: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发生机制和急诊处理在临床上有分歧,本文回顾了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方面的资料,总结了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发生机理、诊断及急诊处理选择。骨盆骨折后,膜部尿道首先被拉长,若达到膜部尿道弹性最大范围而损伤外力依然继续,尿道将会在固定和脆弱球膜部交接处部分或完全断裂。前列腺部尿道以及膀胱颈损伤多见于儿童,因为儿童前列腺部尿道尚未发育完全,周围组织不能提供足够保护。女性尿道损伤发生明显少于男性。对于怀疑后尿道损伤男性病人首选逆行尿道造影进行检查,女性可以通过尿道镜来完成。后尿道损伤早期处理包括耻骨上膀胱造瘘和尿道会师术。

  • 标签: 骨盆骨折 尿道损伤 急诊处理 机械原理 诊断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CO2介导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传统水介导TURBT对膀胱肿瘤治疗作用。方法52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以CO2气体为介质行TURBT;B组(24例):行传统TURBT,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用水量、[JP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肿瘤复发等。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8~35)min、术中微量出血(未精确计算)、[JP]术中平均用水量807.7(500~1000)ml、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4~7)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6例,乳头状肿瘤2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3例。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15~40)min、术中少量出血(未精确计算)、术中平均用水量13500(6000~18000)ml、术中1例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膀胱穿孔(轻微,未更改手术方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4~10)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2例,乳头状肿瘤1例,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1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与传统TURBT相比,CO2为介质TURBT在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明显优势,但视野清晰,用水量少,可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一种新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二氧化碳 气膀胱
  • 简介:作者首次报告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UCB)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RC)术后2、3年无疾病生存(DFS2、DFS3)与5年总生存(OS5)之间关系。德国10家泌尿外科中心协作,收集1989年至2008年欧洲8家中心UCB行RC患者2483例,前期研究中纳入研究者为pT2~4a及软组织切缘(STSM)阴性患者1738例,前期被排除者为切缘阳性或其他分期(pT0~T1、pT4b)患者745例。

  • 标签: 无病生存率 全膀胱切除 切除术后 根治性 预后指标 有效性
  • 简介:这套丛书还未走出印刷厂,就被我先睹为快,她似乎为我书房平添了弥久不散芳香,让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 标签: 丛书 健康 智慧 印刷厂
  • 简介: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T16、M344、T138、T43),用APA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6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非肿瘤患者膀胱冲洗液作了研究。T35在全部63份标本呈阳性。随着肿瘤分期、分级升高,以及肿瘤复发,M344阳性降低,T138及T43阳性升高。尿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可弥补相互间不足,使肿瘤检出进一步提高。M344、T138及T43MAb可作为膀胱肿瘤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及复发评估指标。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单克隆抗体 尿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