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乳腺肿瘤标志的检测与红外线扫描、数字X线、超声及磁共振成像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效率。预测预后的肿瘤标志在个体化治疗和鉴别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关于乳腺肿瘤标志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毒性及费用一效益等方面的比较,有些乳腺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已被更新。

  • 标签: 乳腺肿瘤 标志物
  • 简介:当前,肿瘤标志的检测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在检测技术上,它将生物化学、核医学、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正>该讲课视频选自第二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由HowardCuckle教授主讲。HowardCuckle教授,现任国际产前诊断协会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妇产科系教授,也是英国利兹大学医学院的名誉教授。Cuckle教授及其团队已经开发了一系列最好的产前筛查测试方法。他现在所研究的项目涉及唐氏综合征、囊性纤维化,神经管缺陷,脆性X染色体以及先兆子痫的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产前诊断 产前筛查 胎儿医学 英国利兹大学 唐氏综合征 测试方法
  • 简介:随着影像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乳腺病灶通过影像立体定位下予以旋切或活检;新的诊疗策略有使更多的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保留乳房、腋窝的手术,这些情况下金属标志的使用将有助于靶病灶的影像随访和鉴别、手术或病理取材的定位等。本文首选对金属标志在乳腺疾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文献整理和综述,并对当前临床实践中金属标志放置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影像引导下良性靶病灶的精确定位、追踪及后续手术,有助于新辅助治疗患者原发灶和/或淋巴结病灶的疗效评估、手术定位及病理检查准确性。

  • 标签: 乳腺疾病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癌基因表达及血清学肿瘤标志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临床预后的高危因素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TEN、p53和Ki-67基因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A125、CP2、CA199及唾液酸(SA)等肿瘤标志,分析各项肿瘤标志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ER、PR、PTEN、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ER、PR、Ki-67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PR、CA125和CA199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ER、PR、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脉管内癌栓CA125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腹水癌细胞CA125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组PR表达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Ki-67、CA125、CA199和CP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两组中ER、p53、PTEN和S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i-67、CA125、CA199和CP2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肿瘤标志物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乳腺癌一般按照其基因表型分类,但现在越来越趋向于按照免疫组化(ICH)染色结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在一些回顾性研究中其益处凸显,特别体现在对ER(-)、PR(-)、HER-2(-)、CK5/6(+)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标志不同排列组合的预后研究中。MarcTischkowitz等在2007年7月24日出版的BioMedCentral上介绍了使用免疫组化标志法改进受体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新方法。本文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化标志物 乳腺癌患者 预后评估 免疫组织化学 阴性
  • 简介:<正>本文发表于2012年《UltrasoundObstetGynecol》。研究对象为106例已确诊为唐氏综合征的胎儿,接受超声检查的平均孕周为(20.4±4.1)周,筛查的主要超声软标志包括: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颈项皱褶增厚、轻度肾盂扩张、其它心内及心外畸形。各项指标的发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胎儿 超声检查 肾盂扩张 研究对象
  • 简介: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antigen,CA15-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在乳腺癌诊断与术后复发转移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1-例乳腺癌患者、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A15-3、CE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用ROC曲线评价CA153、CEA在乳腺癌诊断和术后复发转移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10例患者中CA15-3和CE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7%(36/110)和12.7%(14/110)。I期、II期乳腺癌患者CA15-3、CEA血清含量无明显变化,与良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以43例Ⅲ期、Ⅳ期乳腺癌患者的CA15-3、CEA测定值绘制R0c曲线,分析显示,CA15—3、CEA的R0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2.3%、81.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19~0.929、0.714~0.906。术后复发转移患者CA15-3、CE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7%(18/21)、52.4%(11/21),AUC分别为97.8%、89.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44~1.011、0.790~0.991。结论通过ROC曲线评价可得出,CA15-3、CEA对Ⅲ期、Ⅳ期乳腺癌诊断有临床参考价值,在术后复发转移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乳腺癌术后监测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抗原 肿瘤相关 碳水化合物 癌胚抗原 诊断
  • 简介:目的探索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和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谱表达差异,寻找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血清蛋白标志。方法实验分为两大组:(1)决策树模型组共293例标本,包括3个亚组,分别为乳腺癌组110例标本、乳腺良性疾病组113例和健康组70例,建立决策树(乳腺癌诊断)模型;(2)盲法验证组共34例标本,包括3个亚组分别为乳腺癌组7例标本、乳腺良性疾病组13例及健康组14例,进行盲筛验证决策树模型。采用弱阳离子磁珠捕获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蛋白,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仪检测绘制蛋白峰。应用BiomarkerWizardTM3.1软件和BiomarkerPatternsTM5.0软件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和秩和检验法。计算决策树模型诊断的准确率以及盲法验证模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决策树模型组中检测到了4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峰(P〈0.050)。应用BPS5.0软件,以相对损失最小的原则从这47个蛋白峰中选取了4个蛋白峰,分别为相对分子质量(Mr,本文中相当于质荷比m/z)9292.5、Mr11707.2、Mr15504.5和Mr16107.9,用其建立决策树模型(乳腺癌诊断模型)。该模型判断乳腺癌、乳腺良性疾病及健康人的准确率分别为99.09%、95.58%、92.86%。盲法验证该模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88.89%。结论应用MALDI—TOF—MS联合磁珠技术可以检测乳腺癌血清中差异蛋白峰并可以建立决策树(乳腺癌诊断)模型。选择的4个差异蛋白蜂建立的决策树模型诊断乳腺癌具有好的准确性和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决策树模型能将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及健康人相鉴别。寻找到的Mr9292.54、Mr11707.2、Mr15504.5以及Mr16107.9的蛋白峰有望成为鉴别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和健康人的有效的肿瘤血清�

  • 标签: 乳腺肿瘤 蛋白质组学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磁珠 差异蛋白峰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乙肝的临床疗效,本文就乙肝的传染途径及护理方法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乙肝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家庭传播、性传播及外出就餐等是乙肝的主要传统途径。结论:在针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 标签: 乙肝 传染途径 护理要点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归纳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健康教育对妊娠合并乙肝孕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乙肝孕妇,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培训3个月后测试患者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自我保健能力。结果: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知识的评分、知识内容知晓率、健康保健行为显著提高,与教育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妊娠合并乙肝孕妇对疾病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及健康行为模式的建立,帮助妊娠合并乙肝孕妇获得较好的分娩结局。

  • 标签: 健康教育 妊娠 乙肝孕妇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吸毒人群HIV、HBV和HCV混合感染病毒载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95名静脉吸毒者进行HIV、HBV和HCV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抗-HIV阳性者和抗-HIV阴性者病毒载量(log)平均值分别为4.156±1.986和2.647±0.283(t′=5.63,P〈0.05)。无论抗-HIV阳性和阴性与否,两组间HCV病毒载量水平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0.251,P〉0.05)。结论:尚需对静脉吸毒人群HIV、HBV和HCV混合感染病毒载量间的关系进行多中心深层次的研究。

  • 标签: 静脉吸毒人群 HIV/HBV/HCV 病毒载量
  • 简介:和潘军结婚7年,我俩一直是同事。部级单位福利待遇好,人际关系也不复杂,两人并不想分开其中一人另谋高就。可几个月前的单位体检,一下子就让我们双双有了离职的打算,也冲击着我们的情感底线。

  • 标签: 病毒 感情 福利待遇 人际关系 结婚 体检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和Epstein-Barr病毒(EBV)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40例浸润性导管癌、30例浸润性小叶癌,20例原位癌)、20例乳腺纤维瘤以及10例乳腺正常组织标本HPV16的E6基因位点和EBV的内部重复序列BamHIW区域进行扩增,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上述标本进行HPV16和EBV潜在膜蛋白(LMP-1)染色,以判断标本是否有HPV16及EBV感染,计算病毒检出率。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病毒检出率及比较PCR、免疫组织化学两种方法对乳腺组织标本病毒感染的检出率有无差异采用χ^2检验。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标本中HPV16及EBV阳性细胞率的比较选用方差分析以及Bonferroni两两比较。结果PCR结果显示:HPV16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4.44%(40/90),乳腺纤维瘤标本为5%(1/20),正常乳腺组织为0;EBV的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中为43.33%(39/90),乳腺纤维瘤标本及正常乳腺组织均为0。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中,HPV16和EBV的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38,P=0.539;χ^2=1.867,P=0.39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PV16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2.22%(38/90),乳腺纤维瘤标本为5%(1/20),正常乳腺组织为0;EBV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2.22%(38/90),乳腺纤维瘤标本及正常乳腺组织均为0。有HPV16病毒感染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PV16阳性细胞率在浸润性导管癌为(29.78±0.38)%,浸润性小叶癌为(28.31±0.53)%,原位癌为(51.83±0.6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779,P=0.000);有EBV病毒感染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BV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73±0.51)%、(28.14±0.65)%及(51.11±0.6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771,P=0.000);原位癌标本中,HPV16和EBV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16 EPSTEIN-BARR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容(PCT)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不同肝病患者56例及同期门诊正常体检者100例,对其进行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测定。结果:不同肝病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显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与正常体检人群比较发生了显著变化,PLT及PCT减低,MPV及PDW升高,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时,血小板参数会随时病情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监测并分析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肝病患者病情发展,在肝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6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检查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治疗组给予丙种球蛋白(IVIG)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结果:IVIG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总有效率为94.12%,干扰素为82.35%,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IVIG)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要优于干扰素。在临床上用IVIG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 病毒性脑炎 诊断与治疗
  • 简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常见的感染人类下生殖道的DNA病毒。在世界范围内,HPV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尤其性活跃女性,大约12%左右,这是一个正值生育年龄的庞大群体。另外,随着人们对HPV相关疾病的深入认识和HPV疫苗的使用,HPV感染与生育的关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些研究从HPV对精液参数、辅助生殖技术(ART)及妊娠结局入手,发现HPV感染可能与低生育力及ART结局存在关系[1-2]。本文就此进行介绍。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人类生育 HPV疫苗 HPV感染 辅助生殖技术 DNA病毒
  • 简介:1目的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传播最广、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解中卫市镇罗镇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免疫学效果,为采取措施提供有力依据,我院于2010年5月份开始对全镇的学龄前儿童做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普查。目的在于对乙肝表面抗原、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乙肝表面抗体 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 酶标试剂盒 血清法 酶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