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时代要求向人文医学观点转变,小儿外科有必要重新铨叙现时公认4P医学。所谓4P医学,原是现代医学发展过程遗迹。传统医学是根据医生多年经验,推论预测诊断,选择和预测有效治疗方法,达到预测疗效(即所谓预后)。这就是现时流行临床医学。因为都是预测,可称为预测医学(PredictiveMedi—cine)。古代就有人提出“上医治未病”,也就是现在所谓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

  • 标签: 医学观点 小儿外科 预测诊断 医学发展 治疗方法 临床医学
  • 简介:目的:分析睾丸扭转病例临床资料,探讨Arda评分方法在睾丸扭转诊治中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作者收治34例拟诊睾丸扭转病例,共34枚睾丸,左侧29例,右侧5例。年龄2天至14岁。起病时间2小时至4天。根据Arda三级评分系统,按活检切口有无出血及出血出现时间分为三级。Ⅰ级:出血明显而迅速;Ⅱ级:10min内有出血;Ⅲ级:10min内无出血。对评分低者予保留睾丸,评分高者与家属沟通后决定是否切除坏死睾丸。对于睾丸扭转者常规行对侧睾丸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5个月。随访方法为超声检查。结果34例均接受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证实33例睾丸扭转,1例睾丸附件扭转。扭转270°~720°。Arda评分Ⅲ级19例,其中行睾丸切除者14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睾丸均梗死,5例家属要求保留睾丸未予切除。Arda评分Ⅱ级11例,均予保留睾丸。Arda评分Ⅰ级3例,均保留睾丸。1例睾丸附件扭转予睾丸附件切除。术后23例获得随访,其中切除睾丸组10例,保留睾丸组13例。保留睾丸组中术后随访睾丸萎缩者10例,睾丸正常者3例。结论睾丸扭转病情急,睾丸坏死率高,临床工作中需及时处置。Arda评分对于预测睾丸预后有指导意义。评分达到3分者睾丸预后不佳,无保留价值。

  • 标签: 睾丸扭转 诊断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HC可视喉镜在儿童会厌囊肿手术气管插管中临床价值与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行会厌囊肿手术儿童,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HC可视喉镜组(S组)和直接喉镜组(D组),每组30例,由同一名麻醉医师完成插管。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插管前、插管时和插管后2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喉镜下Cormark—Lehane评级。术毕检查口腔内有无损伤、出血或水肿。结果与D组相比,S组Cormark-Lehane分级中Ⅰ和Ⅱ级例数显著增多(P〈0.05),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插管前和插管后2mm,患儿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D组HR和MAP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在儿童会厌囊肿手术中,HC可视喉镜插管成功率高,插管反应轻,插管时间缩短,安全性好。

  • 标签: 喉镜 会厌 囊肿 麻醉 儿童
  • 简介:胆道闭锁是一种肝内外胆管纤维化闭锁性疾病,是婴幼儿肝硬化及肝移植最常见病因。患者由于胆汁引流不畅及肝功能不全等原因,常出现摄入减少、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代谢异常等而出现营养不良。加上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肝硬化,约80%~100%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营养不良 胆道闭锁 筛查工具 应用 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左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于本院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C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和H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复合10mcg/kg氢吗啡酮混合液),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苏醒时间,镇痛时间,运动阻滞、瘙痒、躁动发生情况以及苏醒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运动阻滞、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4h、24h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估评分(CHEOP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8h、10h,H组CHEOP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相比C组,H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5),术后瘙痒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骶管氢吗啡酮能够安全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及术后镇痛,延长左布比卡因镇痛持续时间,且不影响术后运动阻滞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氢吗啡酮 麻醉/方法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估改良Morin超声测量法在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筛查中作用。方法分别运用改良Morin、Graf超声测量法对4318名6月龄以内婴儿8636侧髋进行筛查。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检验筛查DDH效果;统计5名主治医师和5名住院医师测量10例可疑DDH股骨头覆盖率(FHC),通过组内相关系数了解不同经验水平超声医师运用改良Morin法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运用改良Morin、Graf法DDH检出率分别为0.8‰、1.3‰。改良Morin法筛查出正常与异常髋关节(松弛、半脱位、脱位)比例为99.92%、0.08%;Graf法筛查出正常(Ⅰ、Ⅱa型)与异常髋关节(Ⅱb、ⅡC、D、Ⅲ、Ⅳ型)比例为99.87%、0.13%。②两种筛查方法筛查DDH效果一致性好。③不同经验者运用Morin法可靠性接近。结论改良Morin法以百分数表达方式、简单分型标准,达到传统Graf法筛查婴儿DDH效果,不同经验者均可进行诊断,可以作为筛查婴儿DDH首选简便手段。

  • 标签: 髋关节/生长和发育 超声检查 普查 婴儿
  • 简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主办2015年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小儿泌尿外科腹腔镜临床应用学习班”[项目编号:2015—06—02—006(国)]今秋将举办第3期,届时同时举办“首届国际小儿泌尿重建及腔镜手术大师班”。学习班时间:2015年11月14日至16日,地点: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员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10分,还可获得结业证书。

  • 标签: 小儿泌尿外科 临床应用 学习班 腹腔镜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
  • 简介: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是一种常见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位于染色体17q11.2NF1基因突变引起。NF1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素,是一个具有GTP酶激活蛋白(Ras—GAP)结构域、含有2818个氨基酸蛋白,它加快活性Ras—GTP转换为非活性RAS—GDP。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基因突变 自我平衡 显性遗传性疾病 激活蛋白 GTP酶
  • 简介:申昆玲教授很高兴接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邀请,主持儿童囊性纤维化(CF)相关问题专家对谈。CF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累及呼吸、消化和生殖等多系统,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咯大量黏痰、反复发作肺部感染、脂肪泻、生长发育迟缓和男性不育等。CF是欧洲和北美洲高加索人种中最常见遗传性疾病之一,发病率达1/2000,而亚洲人中少见。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儿童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生长发育迟缓 遗传性疾病 慢性咳嗽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2008年8月至2014年1月作者收治婴儿急性阑尾炎36例,其中4例采取保守治疗,32例采取手术治疗。结果36例中,35例获治愈(97.22%),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78%)。32例手术患儿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18.75%),腹腔残余感染6例(18.75%),粘连性肠梗阻3例(9.38%)。结论婴儿急性阑尾炎诊断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需根据病情和病史结合辅助检查,选择合理治疗与手术方案。

  • 标签: 阑尾炎 急性 临床分析 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电极位置对心电图波形影响,以获得更好儿童心电监护电极位置。方法采用缩短电极距离改良电极位置以及传统电极位置分别测量50例儿童体表监护心电图,比较两种不同电极位置所获心电图P波、QRS波振幅差异,以及改良电极位置后,患者体位变化对P波、QRS波振幅影响。结果改良电极位置以及传统电极位置两种方式测量心电图P波、QRS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电极位置后,患者体位变化对P波、QRS波振幅影响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电极位置可获得理想体表监护心电图,而且不受体位影响,提示在儿童改良电极位置可以替代传统电极位置进行体表心电图监测。

  • 标签: 心电图 电极位置 P波 QRS波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对湖南地区3440名0~12岁儿童各年龄段阴茎、睾丸测定,以获得可供临床参考应用各年龄段男童阴茎、睾丸大小正常值,并探讨男童外生殖器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应用直接测量法测量0~12岁各年龄段男童静息状态下阴茎长度,冠状沟处直径、周径,双侧睾丸长度、宽度及体积。将0~12岁男童按8岁前每一岁分为一组,8岁后每两岁为一组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共测量男童3440人,分为10组。所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获得了每年龄段阴茎及睾丸大小正常参考值。发现阴茎生长发育规律:0~2岁较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岁较缓慢,相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岁后又增快。睾丸生长发育规律:8岁以前缓慢,比较相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岁后睾丸进入快速增长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0~12岁儿童阴茎发育呈先慢后快又减缓规律,睾丸发育8岁以前缓慢,8岁以后快速增长,其结果可供国内阴茎发育咨询及临床参考应用

  • 标签: 阴茎 睾丸 生长和发育 数据调查 男(雄)性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婴儿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其与高危因素、伴发畸形和髋关节稳定性等关系,初步探讨其与髋关节发育不良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疑似髋关节异常筛查病例5816例,均采用标准化髋关节超声波检查,统计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发生率和髋关节发育恶化率,评估其与髋关节异常高危因素、伴发畸形、髋关节稳定性、侧别和性别的关系。结果筛查发现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有112例(6.4%),172髋,平均随访10周后超声检查髋关节发育恶化病例为19例(18.6%),24髋,其中GrafⅡb型为14例,18髋;Ⅱc型为2例,3髋;D型为2例,2髋;Ⅲ型为1例,1髋。统计发现存在伴发畸形和单侧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有更高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率。结论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中,18.6%病例有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临床需密切随访观察,尤其是有伴发畸形和单侧发病病例,但与临床隐匿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髋关节/生长和发育 超声检查 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颜面部钙化上皮瘤有效切除范围及缩小手术切口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我们收治颜面部单发钙化上皮瘤39例,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包膜内肿物切除、肿物连同包膜完整切除、包膜外1~2mm切除、全层皮肤连同肿物挖除(2~4mm),手术方式为普通切口,设为普通切口组;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颜面部单发钙化上皮瘤45例,切除范围包括包膜内切除、连同包膜完整切除,手术方式为微小切口,设为微小切口组。比较两组肿物最大直径和切口长度,并从病理特点探讨其有效切除范围依据。结果两组84例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病理特点:钙化上皮瘤瘤体周边界限清晰,其包膜完全为纤维结缔组织假性包膜,无上皮或内皮结构,包膜周边即正常皮下组织结构,无增殖瘤细胞。免疫组化:Ki67(-)。两组肿物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小切口组瘢痕小,外形美观,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高。结论钙化上皮瘤经临床检查即可诊断,术中无需切除过多组织,只要将钙化团块完全切除即可,采用微创小切口方法,疗效确切,术后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面部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建立判断发生死亡风险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其中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病例数据用于建立死亡风险模型,2014年1~6月病例数据用于模型验证。以入住PICU首次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乳酸、WBC计数、血糖、心肌酶谱(CK、CK-Mb、LDH、Mb)、PCT、CRP检查结果作为分析指标,通过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筛选出曲线下面积(AUC)〉0.7实验室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最佳界值。以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实验室指标对预后影响,以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各项实验室指标的β值作为原始赋分,同时对β值取整后作为简化赋分,建立风险模型并验证,考察不同总评分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362例数据纳入死亡风险模型建立,男230例(63.5%),女132例,年龄(24.0±14.8)个月,死亡25例(6.9%);验证数据共171例,男111例(64.9%),女60例,年龄(24.3±13.5)个月,死亡11例(6.4%)。1血NT-proBNP、乳酸、WBC、血糖、心肌酶谱和PCTROCAUC均〉0.7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乳酸、WBC和血糖是死亡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0.67(3.64~258.68)、5.22(1.22~22.33)、10.04(2.12~47.53)和10.56(1.88~59.27)。3WBC〉16.5×109·L-1、血糖〉7.8mmol·L-1、NT-proBNP〉10ng·mL-1、乳酸〉3.2mmol·L-1、NT-proBNP1.3~10ng·mL-1分别赋2.31、1.65、3.42、2.36和1.98分,简化赋分分别为2、2、3、2和2分。4使用原始赋分和简化赋分,以验证数据预测死亡ROC曲线AUC均为0.99;简化赋分以4分为界值时其预测死亡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6%。结论4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简化赋分对预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有较好价值,总评分≥4分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风险评估 预后
  • 简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为一类广泛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社会交往及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与重复行为为主要特点。目前ASD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早期合理个性化综合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由于ASD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以行为与教育干预为主;对ASD伴发症状,如易激惹、自伤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问题等,合理应用一些药物,可改善ASD患儿行为干预效果。随着ASD发病机制深入研究,布美他尼、催产素、维生素D及高压氧治疗,可有望改善ASD核心症状。该文对目前针对ASD行为与发展干预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行为与发展干预 药物治疗 高压氧治疗
  • 简介:脓毒症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儿童死亡主要原因。目前国际国内普遍采用2012年更新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包括快速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应用、原发病灶清除、抗生素应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镇静镇痛治疗等,在维持呼吸、循环系统稳定前提下,保护各脏器功能。

  • 标签: 脓毒症/治疗 休克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本院收治116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结果1165例患儿年龄3个月至6岁,其中3~6个月684例(占58.71%);6个月至1岁110例(占6.44%);1至3岁192例(占16.48%);3至6岁179例(占14.60%)。体重超重108例(占9.27%);人工喂养518例(占57.94%);发病前有腹泻病史者168例(占14.42%)。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烦躁922例(占79.08%),呕吐346例(占29.70%),排果酱样大便805例(占69.10%),腹部扪及包块841例(占72.19%);1103例超声检查阳性(占94.68%),直肠指诊阳性874例(占74.76%)。首诊确诊1128例(占96.82%);误诊37例(占3.18%)。全部患儿均经空气灌肠或手术治疗痊愈。随访3~9个月,无一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肠套叠临床表现典型,年龄、体重、喂养方式,以及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与发病有一定相关性。病程与治疗选择有一定相关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疗效较好。

  • 标签: 肠套叠 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锌与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关系。方法系统收集2000~2015年涉及我国儿童ADHD血清锌水平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Stata12.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包括ADHD病例2177例,对照2900例。Meta分析显示,ADHD组儿童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效应值SMD=-1.33,95%CI:-2.22~-0.44,P=0.003)。敏感性分析显示两组在血清锌水平上差异结果可靠,Egger's检验显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儿童血清锌水平下降可能与ADHD发生有关。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血清锌 META分析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动静脉瘘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们收治24例外伤性动静脉瘘患儿临床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2~8岁。病变发生于上肢6例,下肢16例,颈部2例。对全部患儿行血管多普勒超声、CTA检查。22例管状型动静脉瘘行单纯瘘管结扎术,2例肢体末端囊瘤型动静脉瘘行动静脉瘘切除术。结果24例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肌张力正常,患肢或颜面部无肿胀,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对儿童外伤性动静脉瘘宜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以彻底治愈,若已经出现并发症,应先彻底关闭瘘口,再治疗并发症。

  • 标签: 动静脉瘘 外伤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