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10月18-19日,由国际口腔重建科学委员会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科、修复科联合主办“无牙颌现代解决方案专题研讨会暨青年教师培训班”成功主办。此次培训班,由国际口腔修复杂志主编GeorgeZarb教授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林野教授、周永胜教授共同担任主席,来自北美的3名学者和教授与北京大学教授共同组成了强大教学团队进行讲学。学员们通过聆听讲座、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了如何采用现代种植及修复理念治疗无牙颌患者,如何开展以病例讨论为中心小组式教学等。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北京大学 无牙颌 口腔医学院 GEORGE 口腔重建
  • 简介:由人民军医出版社组织、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教授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院长周学东教授主编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规范化教材(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口腔科学》定稿会于2014年10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召开。主编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教授,副主编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边专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院长王慧明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王林教授,编委、参编人员及人民军医出版社刘江苏主任、胡双双编辑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口腔科学 定稿会 书包 电子
  • 简介:随着激光技术不断发展,激光在疾病治疗中所具有的精确、微创、无痛等优越性及其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逐渐受到人们重视。近年来其在口腔医学,特别是口腔美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了口腔医学多个分支学科和领域,包括牙体、牙周、口腔黏膜病、口腔正畸、口腔修复以及口腔颌面部美容等。不同种类激光具有不同物理特性和生物学作用,其在口腔美学中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本文将对激光在口腔美学中具体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使广大口腔医生对激光在口腔美学中应用有所了解,并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激光治疗 口腔美学 美容牙科
  • 简介:目的探讨橡皮障在口腔正畸科粘结托槽中作用。方法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粘结托槽400个。橡皮障组作为试验组;另一组棉球隔湿后作为对照组,对托槽脱落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托槽脱落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橡皮障隔湿作用高于棉球隔湿法,有助于减少托槽脱落率。

  • 标签: 橡皮障 正畸 托槽粘结
  • 简介:机器人辅助手术因具有较传统微创技术更加可视、精确、灵活优势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颈淋巴清扫术作为头颈外科经典术式之一,近年来也有单位开始在机器人辅助下对其进行尝试.本文就机器人手术现状,机器人辅助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手术入路应用进展、不足与前景等作一综述。

  • 标签: 机器人 颈淋巴清扫术 手术入路
  • 简介:一、病历摘要患者,女,33岁,汉族.主诉:前牙不齐求隐形矫治.患者二十年前因“虎牙”固定正畸治疗,未认真保持发生复发.家族中母亲有类似错(牙合)情况,全身状况良好.二、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颜面部对称,侧面观凸面型,上颌前突,下颌正常.有偏侧咀嚼十余年至今.口内检查:恒牙(牙合),14、24、34、44、18、48口内未见,36烤瓷全冠不良修复体修复,26伸长,右侧尖牙、磨牙中性偏远中关系,左侧尖牙、磨牙远中关系。

  • 标签: 上颌磨牙远移 矫治技术 不良修复体 应用 病例 固定正畸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微种植钉在治疗双颌前突伴露龈笑患者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例临床表现双颌前突伴露龈微笑患者,在前牙区与后牙区植入微种植钉,并以其为支抗内收压低上切牙。治疗前后测量头颅定位侧位片与模型,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测量值间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上下切牙牙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SN:t=11.993,P=0.001;L1?MP:t=6.439,P=0.001),上下切牙治疗前后垂直向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PP:t=2.591,P=0.018;L1/MP:t=4.339,P=0.002)。软组织测量值及牙龈暴露量呈明显改善(GSL:t=3.198,P=0.008)。结论在治疗双颌前突伴露龈微笑患者时,可选择在前牙区与后牙区植入微种植钉,有助于在内收前牙同时改善露龈笑。

  • 标签: 微种植钉 露龈笑 双颌前突
  • 简介:颞下颌关节是人体最复杂关节之一,其位置深在,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方法加以研究.传统二维影像检查方法由于影像重叠及失真,影响其准确性,而锥形束CT克服了这些缺点,能够在三维方向上对颞下颌关节进行分析,对临床诊断及病理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 简介:3D打印及其相应计算机辅助医疗模拟技术能根据患者需要,快速制备适合不同患者个性化要求生物医用材料,并能对材料微观结构进行精确控制,以精确修复病变组织或器官,并可通过相应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模拟操作等,改进治疗方法,提高医疗质量。因此,这种新兴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尤其在生物医用材料开发、生物组织工程技术中应用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修复领域中相关文献,以综述3D打印技术在该领域应用动态及其进展。

  • 标签: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 颌面修复重建 个性化植入物
  • 简介:目的:采用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sensorytesting,QST)探讨年轻人群三叉神经区域感觉差异。方法: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20例,平均(24.4±3.52)岁。在眶下神经分布区域(V2)、下颌神经分布区域(V3)左右侧分别测量冷/热感觉阈值(CDT/WDT)、冷/热疼痛阈值(CPT/HPT)、机械感觉阈值(MDT)和机械疼痛阈值(MPT),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女性C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2);女性W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温觉刺激更为敏感(P=0.012);女性HP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34)。V2比V3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01),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V3左右两侧QST各项指数均无差异。结论:温度和机械定量感觉测试可作为评价三叉神经区域感觉功能状况一种手段。

  • 标签: 颌面部疼痛 定量感觉测试 三叉神经
  • 简介: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是通过对三维数字模型实体重建,应用于工业、医学等各个领域,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3D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医学应用将在未来逐渐代替传统修复工艺。文章综述了3D打印技术原理,在口腔修复学领域应用及优势。

  • 标签: 3D打印 快速成型技术 口腔修复学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癌根治同期修复重建术应用胃肠减压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口腔癌根治同期修复重建术患者230例。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住院手术患者115例为非胃肠减压组,术后未行胃肠减压,术后第1天予留置胃管并进行鼻饲流质。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住院手术患者115例为持续胃肠减压组,术中进行留置胃管,术后即予持续胃肠减压,术后第1天予鼻饲流质。统计持续胃肠减压组与非胃肠减压组术后恶心呃逆、呕吐、返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分析即刻持续胃肠减压在口腔癌根治同期修复重建患者中作用。结果非胃肠减压组术后出现恶心呃逆17例(14.78%)、呕吐26例(22.61%)、吸入性肺炎2例(1.74%)。持续胃肠减压组术后出现恶心呃逆5例(4.35%)、呕吐2例(1.74%),未出现吸入性肺炎。持续胃肠减压组采用即刻持续胃肠减压方法后,其术后呕吐(χ2=23.410,P=0.003),恶心呃逆(χ2=7.238,P=0.008)与胃肠反应发生率(χ2=33.120,P=0.005)均低于非胃肠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癌根治和修复重建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可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呃逆、呕吐发生,预防术后创口感染,利于皮瓣成活,并可通过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动态观察患者术后口内创口渗血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利于患者安全。

  • 标签: 减压 胃肠 口腔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临床数据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导板用于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术中可行性。方法:上颌牙列缺失患者共13例,对患者进行CBCT检查,采集数据,设计并制作CAD/CAM导板,导板辅助下不翻瓣植入92颗种植体,种植后CBCT再次检查,对比种植后种植实际位置和术前设计种植体位置偏倚。结果:CAD/CAM辅助下头部偏差(0.83±0.05)mm,根部平均偏差(0.88±0.13)mm,深度平均偏差(0.75±0.19)mm,角度平均偏差(1.13±0.03)°。结论:CAD/CAM种植导板辅助下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有一定位置偏倚,但尚在可接受程度内,在上颌牙列缺失需要种植修复患者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AD/CAM导板 上颌牙列缺失 偏倚
  • 简介:目的:探讨Zimmer种植体在微创拔除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与修复中临床效果。方法20例患者共20颗无法保留上颌前牙,Benex微创拔牙器械拔牙后,Zimmer种植体即刻植入,其中2例患者唇侧骨板内侧植入天博人工骨粉并覆盖海奥可吸收膜,临时冠塑型及修复,3~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术后随访观察2年,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修复体临床效果。结果20例患者20颗患牙经过2年随访,成功20例(100%)。结论上颌前牙区采用微创拔牙器械拔除患牙,即刻植入Zimmer种植体及制作临时修复体,短期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Zimmer种植体 微创拔牙 即刻种植 上颌前牙
  • 简介:致龋菌对树脂粘接材料黏附及其在牙体组织表面产酸可引起继发龋,最终导致牙体缺损修复失败。乳酸链球菌素(nisin)作为乳酸链球菌产生一种3.4kDa抗菌肽,通过在细菌细胞膜上产生孔道杀菌,对口腔致龋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应用于抗菌材料防止继发龋潜能。本文就nisin特性及其口腔抗菌材料中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乳酸链球菌素 抗菌肽 抗菌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腓骨肌皮瓣重建颌骨缺损中应用效果。方法:22例腓骨肌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用于静脉端-端吻合,共用32个吻合器。结果:微血管吻合器适用于腓骨肌皮瓣静脉端-端吻合,平均吻合时间为3.5~9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皮瓣均移植成功,未出现危象或血栓。结论:微血管吻合器在腓骨肌皮瓣重建颌骨缺损中吻合质量可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腓骨肌皮瓣 微血管吻合器 静脉吻合
  • 简介:目的:通过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评估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方法:纳入210名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填写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分析比较不同疾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量表得分。结果:量表总分居于前三位疾病分别为:天疱疮、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年龄≥60岁患者组量表总分分别高于〈60岁患者组(P〈0.05)。女性患者在疾病引起疼痛与功能受限、社会与情感因素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慢性口腔黏膜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影响。由患者填写量表进行自我评估,能够真实反映患者治疗需求,可指导医生针对性调整治疗计划,制定个性化方案。

  • 标签: 慢性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健康 生活质量 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根治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4岁)口腔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缺损,其中舌癌18例,牙龈癌3例,颊癌5例,口咽癌3例,口底癌3例,分析总结移植修复成功率和术后效果。结果:31例移植皮瓣成活,1例坏死,成活率为96.8%,皮瓣术后近期和远期随访效果均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而且可塑性良好,是修复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软组织较大缺损理想游离皮瓣。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癌 术后缺损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采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行上牙槽前、中神经阻滞麻醉(AMSA)在上颌牙周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5例因牙周炎需要进行牙周治疗患者,随机将上颌牙列左右两侧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AMSA及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药物均为4%阿替卡因。注射后采用10点视觉模拟标尺表(VAS)比较注射疼痛,通过临床评估及问卷调查评估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麻醉后唇颊不适程度及麻醉时间,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VAS值为1.86±0.76,对照组为3.18±1.0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9.487,P<0.001)。试验组成功率为82.2%,对照组为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71,P=0.198)。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试验组患者均无唇颊麻木不适感,而对照组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麻木不适感,麻醉后舒适程度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Z=-8.857,P<0.001)。试验组麻醉时间均为30~90min,而对照组中83.3%为61~120min,试验组麻醉时间明显短对照组(Z=-5.748,P<0.001)。结论在上颌牙周治疗中,采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进行AMSA具有一定优势,患者感觉舒适,更容易被接受。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上牙槽神经 浸润麻醉 局部 牙科刮治术 牙根平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