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中央中-束旁复合体(centermedian-parafascicularcomplex,CM-Pf)是丘脑板内核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丘脑内其他团、基底及大脑皮层有着丰富的纤维联系,可是既往较少受到研究者们的注意。但是随着深部脑刺激术作为运动障碍性疾病和顽固性疼痛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被人们接受,CM-Pf复合体作为有效靶点,而重新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在基础、临床应用等多方面被广泛研究。

  • 标签: 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 丘脑 神经解剖 生理 功能性神经外科
  • 简介:肝豆状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亦称Wilson病(Wilsondisease,WD),好发于青少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铜代谢障碍导致铜离子在机体各脏器异常沉积引起多系统损害。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硬化及豆状变性。不同地区、种族及个体差异,铜离子沉积的速度、部位及程度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肾脏损害及角膜K—F环;生化特征表现为血浆铜蓝蛋白及血清铜离子水平低下,24h尿铜排出量增加。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WILSON病 治疗 多系统损害 铜代谢障碍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肾相关"与失眠的关系,总结临床运用象思维路径诊治疾病的经验。方法:基于"肺肾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社会心理压力大的现状,收集"火治水"法论治失眠相关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火治水"法治失眠的临床经验。结果:运用"火治水"法治疗失眠临床验案颇多,疗效显著。结论:象思维是中医学术创新的突破点,应用象思维使用"火治水"法治疗由于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的失眠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 标签: 调火治水 中医药疗法 失眠 经验总结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筛的意义。方法对1091例北京市户籍社区居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体格检查、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方法,对筛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四位可变的危险因素为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此四种危险因素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2.0%、45.7%、28.7%和17.3%。吸烟(10.6%)、饮酒(12.6%)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占较大比例。在1091例参与者中,颈动脉彩超结果显示455例(41.7%)内膜中层增厚、326例(29.9%)单发斑块、324例(29.7%)多发斑块和90例(8.2%)颈动脉狭窄。结论①社区脑卒中筛能够了解本辖区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隋况,为高危人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②填写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这种社区筛的方法是筛检脑卒中高危人群可行有效的方法,对社区脑卒中的防控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筛查 社区
  • 简介: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丘底(STN)的显示价值。方法收集帕金森氏病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2W/FSE(T2-weightedfastspin-echo,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FSTIR(T2加权快速短时反转恢复)及SWI序列,分别测量不同序列STN与周围组织(脑白质)的对比度和对比噪声比,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序列STN与脑白质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WI提高了STN与脑白质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提高了对STN的显示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STN的可视化,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PS)前定位评价、术中位置准确性的判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丘脑底核 帕金森氏病
  • 简介:目的研究序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作用、及降低用药的毒副反应,改善睡眠障碍,改善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接受序治疗仪治疗的患者125例.其中单纯应用序治疗仪治疗的60例(甲组),序治疗仪+药物治疗(氯丙嗪)的65例(乙组),并引用陈晋东等观察的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关数据做参考对照(丙组).疗效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基础研究采用脑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T).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与提高,根据临床症状用改善率统计.结果(1)序治疗仪对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呈双向性调节,使多种神经递之间相互作用呈有序化.(2)甲、乙两组入组时与治疗后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分别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甲、乙两组的显效率做组间对照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甲、丙两组对照却有显著性意义(P<0.05).乙、丙组的显效率做组间对照,也分别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3)对乙组进行TESS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对照,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18项不良反应中有7项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有6项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所降低的副反应具有广泛性特征.(4)对甲组进行TESS不良反应评价,结果显示:序治疗仪无副作用.(5)乙组失眠发生率治疗前为17%,治疗后降为零.(6)乙组治疗前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后五项认知功能障碍全部有改善.改善率最低的75%,最高达95%.结论调序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不仅对阳性症状效果显著,亦对阴性症状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同时具有降低用药的毒副反应、改善睡眠、改善和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是当前精神病临床治疗中一个全新的具有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调序治疗仪 中枢神经递质 临床疗效
  • 简介:一、伏隔(nucleusaccumbenssepti,NAc)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和功能研究1.NAc的解剖定位:NAc亦称伏.是中脑一边缘多巴胺系统环路的重要团,属于前脑边缘团.其前后径约10mm,左有径约15mm,上下径约5mm.其位于纹状体腹侧,底部与腹侧苍白球(ventralpallidum,VP)相毗邻,是边缘系统连接纹状体、锥体外系运动的接门。

  • 标签: 伏隔核 阿片 药物成瘾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方法高血压壳出血56例,采用颞顶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3d血肿完全消失49例,术后10d意识完全恢复45例。术后随访3~4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26例,轻残15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颞顶直切15骨瓣成形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壳出血方法简便,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颞顶直切口 骨瓣成形
  • 简介:目的探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PRHR)大脑皮质梗死后丘脑腹后继发性损害及其机制,以为脑梗死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应用尼氏染色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梗死侧丘脑腹后神经元形态、凋亡细胞数目,以及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RI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后1周,MCAO组大鼠梗死侧丘脑腹后正常神经元数目减少38.31%(P〈0.01);至手术后4周减少73.49%(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后1周,MCAO组大鼠梗死侧丘脑腹后即可见凋亡细胞(P〈0.01),至手术后2周和4周,凋亡细胞持续存在,并可见坏死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后1周,MCAO组大鼠梗死侧丘脑腹后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RI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至手术后2周和4周,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00,0.000),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P=0.000,0.000)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RIP(P=0.012,0.047)表达水平则逐渐升高且呈持续高表达。结论大脑皮质梗死后同侧丘脑腹后神经元呈进行性死亡。梗死侧丘脑神经元凋亡、延迟性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及其磷脂蛋白持续高表达可能是造成梗死侧丘脑腹后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脑梗塞 高血压 肾血管性 细胞凋亡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总体人群中AF发生率为1%~2%,而在年龄超过80岁老年人中,其发病率高达5%~15%[1]。AF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导致卒中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5倍[2]。

  • 标签: 心源性卒中 心房颤动 筛查 预防 优化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并且发病率还在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2]),由卒中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每年超千亿元-([3])。我国同时拥有庞大的卒中高危人群,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患高血压2.66亿、糖尿病9200万、血脂异常2.5亿、吸烟3.5亿、心房颤动770万、

  • 标签: 卒中 危险因素 对策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后大鼠下丘脑室旁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SD大鼠反复暴露于声压级16Hz130dB的次声环境中。用抗大鼠Ⅲ型补体受体标志物(0X42)和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次声作用后即刻,7d,14d大鼠下丘脑室旁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正常大鼠下丘脑室旁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较少,一般为静息性形态,胞体小,突起细长,染色浅淡。次声作用后大鼠下丘脑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胞体变大,突起短粗,染色深,7d以后逐渐减弱;次声作用后第7d起星形胶质细胞变多,胞体变大,突起变粗,染色深,第14d达到高潮;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密切。结论次声作用后小胶质细胞比星形胶质细胞早被激活;两者的关系密切。

  • 标签: 次声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下丘脑室旁核
  • 简介:目的构建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真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大鼠脑组织总RNA中扩增NT-3基因cDNA序列,将其克隆到真表达载体pcDNA3中,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后,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L929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鉴定NT-3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RT-PCR产物为822bp的特异片段,重组质粒pcDNA3/NT-3酶切后产生822bp和5.2kb的片段,DNA测序证实822bp片段的碱基序列与大鼠NT-3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pcDNA3/NT-3重组质粒。将其转染真核细胞后,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结果表明NT-3能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真表达质粒载体pcDNA3/NT-3,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神经营养因子3 真核表达 重组质粒 转染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负荷评分(CBS)这一新提出的血管影像评分系统在使用磁血管成像(MRA)环境下对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血栓负荷评分在MRA中分配了10分给主要的前循环动脉。当M1段近端、M1段远端或颈内动脉鞍上段发生血栓而使血管的对比浊化影不能显现时,每处异常减掉2分;当这种异常现象出现在M2分枝、A1段或颈内动脉鞍下段时,每处减掉1分。共纳入95例具有神经功能缺失(发病时NIHSS≥5)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对他们进行发病24h内的MRA影像进行血栓负荷评分评估,并检验这一评分与预后(发病90d时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及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结果按血栓负荷评分分值,将人选患者分为CBS≤5(9例)、CBS6-7(14例)、CBS8-9(28例)、CBS=10(44例)4组进行比较显示,各组间良好预后(90d后MRS≤2)的比例(P〈0.001)以及出血性转化的出现率(P=0.002)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使用MRA作为影像手段时,血栓负荷评分对于前循环梗死的功能结局及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有一定预测能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核磁血管成像 预后 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筛方法,并建立应激诱发心理危机和应对缓解心理危机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调查”(SLSI)、“抑郁发作诊断指标”(DEP)和“危机应对方式”(WCW)检测大学生13154例,对样本作多元层次筛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4层次筛查检出具有“高生活应激、严重障碍、抑郁发作和自杀倾向”核心因素的大学生心理危机38例(0.3%),并筛出无此4项核心因素的1835例(14.0%)为对照组;大学生生活应激源(挫折、压力、变化)和应激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是诱发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5);危机应对积极方式(处理问题、控制情绪)是缓解心理危机的保护因素(P〈0.01),应对消极方式(期望、逃避)则是处理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心理危机4项核心因素是多元筛的主要鉴别依据;大学生生活应激或应对方式对心理危机具有诱发或缓解效应;本预测模型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检测筛和预测干预提供了研究参数。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危机 生活应激 应对方式 预测 LOGISTIC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以最近发展起来的转染技术直接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DNA质粒转染到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内进行基因修饰的可行性。方法从兔股骨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以Nucleolector^TM技术转染pEGFP-C2(EGFP组),以同期培养未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测定细胞的活力、贴壁率、生长曲线以及转染的效率。结果在转染后24h成功发现EGFP的表达。两组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变化、贴壁率以及生长曲线。EGFP的表达逐渐增强,至第6天达到最高峰(47.8%),观察一个月未发现表达减弱。结论pEGFP-C2基因转染对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明显影响;EGFP可以作为兔骨髓基质细胞有效的基因表达标记;Nucleofector^TM技术是一种简易而高效的转染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方法。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骨髓基质细胞 核转染
  • 简介:目的:观察核时(21:00-23:00)电子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86例,使用随机对照方法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穴位放血"法在不同时间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21:00-23:00之间选取0.5h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随机选取0.5h进行治疗。2组治疗仪均来自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失眠治疗仪ES-100H型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频率主谱范围1.8-2.28kHz,电刺激小脑顶,将2个电极置于耳后乳突处,治疗强度:耐受量,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2周。对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1:00-23:00(亥时)运用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核时 脑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失眠
  • 简介: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分析,探讨DNA含量及细胞增殖特性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将手术切除的新鲜脑胶质瘤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短期体外培养,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瘤细胞的DNA指数(DNAindex,DI)、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等指标。结果:①脑胶质瘤Ⅲ、Ⅳ级之间的DNA异倍体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②对照组的DI值与脑胶质瘤Ⅰ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③对照组的S期与胶质瘤Ⅰ、Ⅱ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④对照组的PI值与肿瘤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胶质瘤细胞DNA的流式细胞术分析能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脑胶质瘤病人的诊断、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胶质瘤 细胞核 DNA 含量 流式细胞术
  • 简介:介入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便,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故患者容易接受。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运用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联合胶原酶溶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 胶原酶溶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