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依据是否予以生物反馈治疗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与实验组(n=20例),实验组患儿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儿不接受任何干预,实验组接受20次生物反馈干预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结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多动症患儿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多动症存在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多动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DHD儿童的生物反馈疗法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5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应用脑生物反馈疗法对每名患儿进行为时6个月的连续性治疗,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脑电波频率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综合注意力与综合控制力商数、比较治疗前后听觉、视觉注意力与控制力商数。结果:经过长达6个月的治疗时间,患儿的脑电波θ波相较于治疗前有所下降,β波和SMR波相较于治疗前有所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综合控制能力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均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听觉注意力和视觉注意力都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觉、听觉控制力商数上没差异不明显。结论:ADHD儿童的生物反馈疗法疗效较好,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试听整合连续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本院收治的20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使用舍曲林100mg/d、阿普唑仑0.4mg,睡前服用,连续四周。治疗组再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min。连续两周。结果两组患者HAMA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有效率分别为100%、90%。结论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广泛性焦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失眠患者应用脑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脑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各个维度与总分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各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总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治疗中应用脑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失眠 脑电生物反馈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焦虑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生物反馈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焦虑症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程度,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焦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焦虑症患者时使用脑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焦虑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5天和30天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脑生物反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生物反馈仪测试及其儿童多动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搜集的111例临床疑似多动症患儿的一般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生物反馈仪测试方法测定多动症儿童分型(其中有43例确诊为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所有患儿均经过生物反馈加以治疗。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多动症患儿的综合注意力商数、反应控制商数。结果生物反馈仪治疗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之前,综合注意力商数为(63.05±12.44),治疗2个疗程后,综合注意力商数为(102.93±7.05),治疗4个疗程后,综合注意力商数为(108.86±8.65),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治疗前后的综合注意力商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次后,43例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的好转率为65.12%(28/43),治疗40次后,43例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的好转率为88.37%(38/43),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仪测试能够准确测量多动症患儿,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提高多动症患儿的注意力。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仪测试 儿童多动症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 44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均采用脑生物反馈治疗,对比患儿治疗前后数据。结果:本组探究中,对比治疗前,治疗 40次后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结果、 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均明显更优, P< 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疗效理想。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生物反馈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失眠症患者,筛选其中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情况分析该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夜间觉醒情况等各项脑电图评估结果均得到显著改善(P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失眠症 睡眠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恐惧障碍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合并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恐惧障碍患者 98例,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 根据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1],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一周、二周、四周以及第八周的总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帕罗西汀合并生物反馈治疗方式对恐惧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恐惧障碍 帕罗西汀合并脑电生物反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焦虑症病人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根据抽签法将76例焦虑症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生物反馈疗法为两组患者施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焦虑、抑郁症状、敌对性、恐惧评分及阳性项目数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焦虑症病人能使之焦虑、抑郁、敌对、恐惧等症状得到较好改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焦虑症 脑电生物反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生物反馈仪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64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32例采用常规药物联合生物反馈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与心理状态评分均比对照组表现优异,P<0.05。结论:针对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给予生物反馈仪治疗方案,可有效帮助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仪  睡眠障碍  抑郁症  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评估生物反馈治疗三种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完成60次以上生物反馈训练的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IVA-CPT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三种亚型:注意力缺陷型(n=21),冲动多动型(n=11),混合型(n=30)。采用SPSS 23.0比较三种亚型在训练前后症状改善的组间差异。结果(1)在反应控制方面(共9个项目),注意缺陷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多动冲动组在视、听控制力、控制力总分、听觉谨慎商、听一致性、视觉谨慎商、视一致性的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混合组在视、听控制力、控制力总分、听觉谨慎商、视一致性、在视觉谨慎商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在注意力方面(共9个项目),注意力缺陷组在听注意力、听警觉、视注意力、注意力总分、视警觉和视速度治疗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多动冲动组在视注意力、注意力总分、视注意力商、听注意力和视速度上治疗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混合组除听速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8个项目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1、听注意力商P<0.05)。(2)经生物反馈训练后,三组的治疗前后IVA-CPT评分改变量分别在视觉控制力[(-2.76±24.39)分,(19.55±19.94)分,(12.93±25.30)分](F=3.932,P=0.025)、控制力总分[(2.38±20.77)分,(21.27±15.86)分,(15.43±25.69)分](F=3.158,P=0.050)、注意力总分[(18.43±27.44)分,(11.36±11.40)分,(26.23±18.41)分](F=4.692,P=0.016)、听警醒[(20.23±42.65)分,(6.55±10.20)分,(33.63±36.30)分](F=7.160,P=0.002)、视警醒[(19.48±28.55)分,(5.27±10.62)分,(33.27±28.26)分](F=10.876,P<0.001)、视注意力商[(-2.24±23.67)分,(14.45±13.79)分,(12.83±21.91)分](F=3.669,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SD事后比较发现,在视觉控制力、控制力总分两个项目上,注意力缺陷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冲动多动组(均P<0.05)以及混合组(均P<0.05)。在注意力总分、听警醒、视警醒三个项目上,冲动多动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混合组(P=0.050,P<0.05,P<0.01)。在视注意力商上,注意缺陷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冲动多动组和混合组(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对不同亚型ADHD患儿均存在临床疗效,但疗效有差异,应在标准TBR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亚型患儿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 视听整合连续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择选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生物反馈治疗,对比疗效及SAS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及焦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PS评分、SAN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借助生物反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联合感统训练治疗儿童学习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4例学习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感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比较两组儿童的感觉统合评分及成绩优良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儿童的感觉统合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儿童的感觉统合评分及成绩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学习障碍儿童给予生物反馈联合感统训练治疗,可显著提升儿童的感觉统合评分及成绩优良率。

  • 标签: 学习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 感统训练 成绩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用于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融入心理护理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的患者除过用传统西药治疗外,再加入心理护理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利于抑郁程度减轻及睡眠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电生物反馈 抑郁症 疗效